兒茶素
綠茶之活性成分【兒茶素】,主要包含六種多酚,其中(EGCG)的含量占50~60%,其具有很強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是維生素C的80倍,維生素E的10倍,白藜蘆醇的2倍,可以預防脂質、蛋白質或基因的過氧化。二次大戰(zhàn)后遭受廣島原子彈爆炸輻射污染的日本人,在移居產茶區(qū)長期飲茶后,健康狀況變好,壽命比未移居產茶區(qū)較長;同時期在歐洲的研究,也證實兒茶素對接受輻射照輻射的小白鼠,有防護效果。
此外,兒茶素就像蘿卜硫素一樣,也可以透過活化Nrf2因子,啟動多種解讀酵素(包括SOD、過氧化氫酶、谷胱甘肽過氧化酶),藉以清除活性氧、毒素或致癌物。意即兒茶素是很強的解毒劑,可以防癌、緩解慢性發(fā)炎或老化。流行病學的研究也證明,經常飲用綠茶會減少肺癌、大腸直腸癌、肝癌、胰臟癌和乳癌的風險。
兒茶素的防癌、抗癌原理包括:
兒茶素兼具去甲基化與組蛋白去乙醯抑制劑活性,因此可活化多種抗癌基因,促成癌細胞凋亡,可算是最理想的天然防礙物。
兒茶素能抑制癌干細胞,是輔助抗癌良方。
可抑制數(shù)種生長因子受體的致癌訊號,包括: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與上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這些生長因子受體的異常活性常發(fā)生于多種癌癥中,會刺激癌細胞生長于惡化。這表示,兒茶素就像許多抗癌標靶藥,能抑制生長因子受體而達成抗癌活性。
強力抗腫瘤血管生成作用:如果利用只有抗新血管生成的藥物,通常會造成腫瘤內部更加缺氧,會促進發(fā)炎與提高癌細胞的侵襲力。兒茶素則除了抑制腫瘤血管生成,還可以抑制缺氧所誘發(fā)的NF-kB與HIF-1,減少發(fā)炎與促癌作用,反而更吸引人。
不要忘了,兒茶素還會抑制癌細胞的靈魂NF-kB,因此能改善腫瘤發(fā)炎,讓癌細胞會變得較為柔順、可被馴服。
歸納起來,兒茶素含有理想天然抗癌成分的四大特點:誘導癌細胞凋亡、促進癌干細胞的凋亡、抑制發(fā)炎因子NF-kB、提高自然殺手細胞抗癌免疫力。
兒茶素由于其優(yōu)秀的抗氧化力,還具備其它藥理效果:
改善血管發(fā)炎、緩解高血壓:清除活性氧會有助于改善血管發(fā)炎;長期使用后,血管可能變得較年輕、有彈性。
調節(jié)血脂:兒茶素能降低高血脂病人血中的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同時增加好的膽固醇,進而改善動脈硬化。
改善受損的腎功能與糖尿病的腎病變:兒茶素也可改善高血糖所導致的氧化壓力與脂質過氧化,因此能改善高血糖帶來的腎病與蛋白尿。兒茶素若于膳食纖維合并服用,可增加腎臟細胞的SOD活性,有助于清除活性氧,因此可預防或改善糖尿病腎病變。另外,對慢性腎衰竭的患者,服用兒茶素能改善血清中的尿毒素指標。
抗病毒(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輪狀病毒、SARS病毒、愛滋病毒):我認為抗流感效果是兒茶素極有價值的部分,是老年虛弱者預防流感的珍品。兒茶素的多酚結構原本是上天賦予植物以抵抗壓力、感染的利器。臨床上,兒茶素能快速緩解流行感冒病毒所引起之上呼吸道發(fā)炎腫痛、腹瀉,會輪狀病毒之腹瀉。
東京大學的研究顯示,兒茶素能夠阻止愛滋病毒附著在人類T淋巴球,從而保護T淋巴球免于病毒的感染;也能抑制愛滋病毒之復制力。綠茶萃取物也能殺死SARS病毒。
改善牙齒健康:包括抑制蛀牙菌的繁殖或附著在齒面;另外可以抑制牙周病菌的增殖、抑制膠原蛋白酶的活性,可改善牙齦發(fā)炎;但對口腔中其它微生物則沒影響。
抑制壞菌、促進益菌:兒茶素可以減少腸內之壞菌及其制造之毒素,降低肝、腎之負擔,減少糞便臭味。這對防癌很重要,以為梭菌所分泌的毒素被認為會活化致癌物。兒茶素還可以促進腸道內乳酸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的繁殖。
食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 綠茶中所含有的咖啡因可高達5%;過量的咖啡會刺激心臟與胃腸、有利尿左右,亦會刺激大腦皮質引起興奮,令人失眠。最好是選擇已去掉咖啡因的兒茶素。
● 兒茶素是多酚類抗氧化劑,含有多個氫氧官能基,因此在水溶液或制備過程中,極易被氧化失去活性。因此挑選兒茶素產品時首重其抗氧化力。測試方法,是利用含氧的測試劑,把測試劑與兒茶素多酚作用,產生氧氣氣泡;如果產生不了氣泡,代表兒茶素早已被氧化殆盡,是劣質品。
● 與維生素C或柑橘果汁共同食用更好,因為維生素C可穩(wěn)定小腸內的兒茶素之活性;兒茶素與胡椒素同時服用也能提高兒茶素的吸收率與生物活性,能提升血中EGCG濃度30%。
姜黃素
姜黃素是由姜黃的地下根、莖所萃取出的黃色成分,是印度咖喱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姜黃是非常安全的食物,亞洲各地已吃了幾個世紀,未曾有明顯副作用。姜黃粉的黃色成分主要是多酚姜黃素,占姜黃粉的2~5%,可分為三種,即姜黃素(占70~77%),脫甲氧基姜黃素(占10~18%),與脫二甲氧基姜黃素(占5~10%)。
姜黃還含有其它活性成分;研究也顯示姜黃可用以預防癌癥或慢性發(fā)炎性疾?。ㄉ窠浲嘶约膊 n郁癥、糖尿病、肥胖,和動脈粥樣硬化);在人體臨床實驗中,姜黃被證實對糖尿病、紅斑性狼瘡性腎炎、大腸急躁癥候群、痤瘡,與纖維化具有療效;與化療合并時,能提升化療的效果。
抗癌則是姜黃素的最重要活性,已在許多動物試驗中證實;這大多歸功于姜黃素會抑制癌細胞的靈魂NF-kB與STAT3,因此能抗癌、抗發(fā)炎與抗氧化。
抑制NF-kB 由于姜黃素會抑制NF-kB與抗發(fā)炎,因此能強力抗發(fā)炎、抗動脈粥樣硬化、降血脂、預防凝血等;有人認為印度人的心血管疾病與癌癥風險低于西方人(乳癌風險是西方人的1/5,肺癌或大腸直腸癌只有1/9~1/8),與咖喱豐富的姜黃素會抑制NF-kB有關。
而大部分常見癌癥都有NF-kB活性持續(xù)過高,導致腫瘤發(fā)炎、促進細胞癌化與增生、抑制癌細胞凋亡、促進腫瘤血管生成、促進癌細胞侵襲與轉移。因此只要能中止NF-kB的活性,大多數(shù)癌細胞會變得較易被馴服。
而姜黃素與【COX-2抑制劑】都能抑制NF-kB,因此能改善發(fā)炎;姜黃素還可加強COX-2抑制劑的藥效,促進大腸癌細胞凋亡。通?;颊咧恍杞邮軜藴视嬃康南份幔ㄒ环NCOX-2抑制劑),再吃下姜黃素,就可以達到有效抗癌濃度,因此可免于服用高劑量希了葆所造成的心血管毒性。
抑制發(fā)炎基因開關STAT3。癌干細胞的主要特征,在于具有持續(xù)過度的STAT3活性,提高癌細胞增生與存活力,促進侵襲力。而姜黃素能抑制STAT3,因此能抑制癌干細胞的生長。這對于治療晚期大腸癌(含大量癌干細胞)來說,可是極具潛力的標靶。另外當姜黃素與胡椒素合并使用時,在對正常細胞不造成毒性的濃度下,也能抑制乳房干細胞的增生。
歸納起來,姜黃素也含有理想天然抗癌成分的四大特點:誘導癌細胞凋亡、促進癌干細胞的凋亡、抑制發(fā)炎因子NF-kB、提高自然殺手細胞抗癌免疫力。
那在臨床上是否可見抗癌療效?胰臟癌與腦部神經膠質母細胞瘤一樣,幾乎總是致命的。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曾進行姜黃素(每日口服8公克)的第二期臨床試驗;在25名晚期胰臟癌患者中,其中2例有明顯臨床反應,其中之一有超過18個月持續(xù)穩(wěn)定的病情;有趣的是,另一位病人的肝臟轉移腫瘤在治療2個月之后,有短期但明顯的縮?。ㄟ_73%)。該研究中心大部分病人還可觀察到姜黃素會降低血中單核球的NF-kB與磷酸化STAT3的表現(xiàn),進而抑制NF-kB的下游基因。而且口服姜黃素達18個月之后,少有副作用;雖然其口服吸收差,但血中的姜黃素濃度仍足以在一些患者達成生物活性。
食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 姜黃素不溶于水,且口服吸收差;目前有兩種方法可以改善;其一是透過靜脈注射被微脂體包埋的姜黃素,這在試管或動物體內皆能顯出抗癌活性;但這是未來的藥品等級。
● 同時吃下胡椒素會促進姜黃素的吸收,并且能抑制小腸與肝臟對姜黃素之葡萄糖醛酸化,使得姜黃素的血中活性增加近20倍。
● 可吃到多高的劑量?在臺灣的臨床試驗中,口服姜黃素即使高達每天8000毫克,3個月之后也沒有明顯的不良影響。有些受試者每天食用12000毫克的劑量,雖有輕微副作用,但耐受性還算良好。因此食用劑量大多建議在每日4000~8000毫克之間,以獲取最大療效。
樟芝
樟芝,又名牛樟菇,可說是全球最昂貴的藥用真菌之一,被譽為中國臺灣森林中的紅寶石。樟芝的寄生宿主是中國臺灣獨有的牛樟樹,分布于中央山脈兩側海拔450~2000公尺的深山中。牛樟樹倒塌的樹干可在潮濕森林中上百年而不腐敗,也有些百年牛樟木家具而無蟲蟻侵蝕,可見其內含特殊抗腐敗、抗微生物之特殊成分。樟芝往往寄生在牛樟樹空心陰暗的內壁,雖長年不見天日,卻蘊含獨特藥效。
樟芝曾被山區(qū)原住民應用于提神、解酒、解毒與保肝。早年某些原住民喜歡飲酒,導致罹患慢性肝病。卻在無意間發(fā)覺樟芝可提神解勞;經長久食用之后,某些人的肝病也獲得改善。因此,被原住民視為保命珍品,每當外出勞動時都會含一片。
近年樟芝因其特優(yōu)的抗癌效果而身價百倍。主要原因如下:
1、來源稀少,物以稀為貴,且牛樟樹為保育類,禁采集販賣;
2、全世界僅中國臺灣獨有。
最具價值之處,在于具有強力抗癌或輔助抗癌療效;民間或中醫(yī)界屢有使用經驗之記載,例如某中醫(yī)師高齡老母被檢出肺癌,經每日以水煎樟芝喝下,數(shù)月之后,肺癌竟然消退。在某些民間有使用經驗中,樟芝亦可改善癌癥病人的癌性腹水,對于癌癥末期常見的體力不支、疼痛或食欲不振等,也能改善而提升生活品質。另外依據(jù)民間中醫(yī)界的使用經驗,亦具有治療肝病與解毒、抗B型肝炎病毒、抗過敏、降血糖、降血壓等功效。
近年中國臺灣和日本科學界投入大量科學研究;僅中國臺灣就有上百篇研究論文發(fā)表于國際科學期刊。樟芝擁有許多的活性成分,如三萜類化合物、固醇類、類超氧歧化酵素、抗氧化酵素,具備良好抗發(fā)炎效果。樟芝的三萜類含量高居菇類之冠,能消炎、增強肝功能、抑制B型肝炎病毒復制、促癌細胞凋亡、抗過敏等。多醣體則可以抑制B型肝炎病毒復制,可活化免疫細胞,具有抗腫瘤效果。樟芝萃取物也可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具有血管擴張效果,改善血液循環(huán),緩解高血壓。
樟芝也含有理想天然抗癌成分的四大特點(誘導癌細胞凋亡、促進癌干細胞的凋亡、抑制發(fā)炎因子NF-kB、提高自然殺手細胞抗癌免疫力),因而具有諸多輔助抗癌作用:
有多種成分能誘導癌細胞凋亡;例如,Methy1 antcinateA能透過增加活性氧,促進肝癌細胞凋亡。這種活性氧特質能推動癌細胞的活性氧含量超過死亡臨界點,而啟動自殺凋亡。而正常細胞由于具有完整的抗氧化系統(tǒng),使其活性氧含量偏低,因此吃進少量的樟芝(例如:每日1~3克),通常不至于引起傷害,反而會刺激解毒酵素的表達,進而達成抗發(fā)炎。
有多種成分可以抑制癌細胞或促其凋亡。例如,某些成分能抑制肝癌干細胞產生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缺氧誘導因子,以抑制心血管形成;也能抑制癌細胞表現(xiàn)【基質分解酶】與【促轉移蛋白】,以抑制癌干細胞的侵襲和轉移能力;這些都有助于防止癌癥復發(fā)。
克服癌細胞耐藥性以增強化療效果。通常抗癌藥會刺激癌細胞表現(xiàn)【】多重抗藥性蛋白,把化療藥物被排除癌細胞之外;或者活化【DNA拓撲異構酶】,啟動癌細胞的基因修復能力;這些都會造成抗藥性。而樟芝成分則可抑制這兩種蛋白的活性,有助于減少抗藥性。
抑制NF-kB的表達,因此能抑制癌細胞生長、降低腫瘤之發(fā)炎和侵襲周邊的能力。抑制NF-kB還有助于改善多種發(fā)炎狀況,包括:緩解過勞、保肝護肝、改善心血管疾病、抗過敏等。
增強抗癌免疫力,包括促進淋巴細胞增殖,提高自然殺手細胞、巨噬細胞、T淋巴球的抗癌殺傷力。
活化解毒基因開關Nrf2,促進解毒酵素之表達,調升肝臟解毒能力,進而緩解抗癌藥的副作用。
促進骨髓細胞的分裂增生,提高骨髓造血功能;因此能提升因放療、化療而導致白血球減少的情況。
食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 目前以固態(tài)發(fā)酵方式培育的樟芝,是結合固態(tài)發(fā)酵與代謝工程的技術平臺,所培養(yǎng)的樟芝可免于森林珍貴牛樟木的掠奪。它的三萜類種類與含量較豐富,類超氧歧化酵素活性也較多,味道極苦,對癌細胞具有強力凋亡效果,較趨近于野生樟芝;反之,液態(tài)發(fā)酵培養(yǎng)樟芝的三萜類種類、含量較少,對癌細胞凋亡效果較差。
● 服用抗凝血劑者,請暫物服用。血友病患、或其它出血傾向疾病者,請勿服用。手術前后一星期內也應停止食用樟芝。
● 女性月經來潮時,請減半劑量或勿服用。
● 有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紅斑性狼瘡等)者,請勿服用。
維生素D
維生素D具有多種抗癌活性,能減少乳癌、攝護腺癌和大腸癌的發(fā)生率;并且能誘導多種癌細胞的自殺凋亡,最重要的是能抑制癌干細胞。
體內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人,除了比較不易罹癌,也較少骨質疏松、退化下骨關節(jié)炎、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多發(fā)性硬化癥。因此建議適當增加維生素D的攝取,但不宜過量。
食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 每日適當日曬就能補充維生素D;一般建議選擇早上9點前日曬10分鐘,一周兩次,就足以供應所需的維生素D,又可防止太陽灼傷皮膚。當我們有充分維生素D時,就可以促進小腸吸收鈣離子,強化骨骼與促進抗癌。但在中國臺灣癌友由于長期不愿出門,大約有3分之1的癌友體內維生素D不足(半數(shù)人只有正常值的一半)。
● 但若基因缺陷而無法從日曬中轉換維生素D,可考慮補充副食用維生素D
● 要注意可樂或碳酸飲料中添加的磷酸鹽、吃太咸或太多動物性蛋白質與脂肪,都會促進排泄鈣離子,減少體內鈣含量。
下期預告——消炎與抗癌的生活方式
——摘自《抗癌就像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