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治療脾胃病的中成藥,一起來看看它們的功效各有什么不同?比較常用的有附子理中丸、參苓白術(shù)丸、香砂養(yǎng)胃丸、人參歸脾丸、人參健脾丸、補(bǔ)中益氣丸等等,我給大家一一分析之!
● 附子理中丸主要起到溫中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癥狀。它除了治療脾胃虛之外,尤其適合各種脾胃陽虛的人,配方里面的附子、干姜是溫中的藥,主要治療脾胃虛寒、胃脘部冷痛、大便稀溏、平常畏寒怕冷、手足不溫之類的病癥。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腸道功能紊亂有上述癥狀者皆可使用。
● 參苓白術(shù)丸(散)主要起到健脾利濕止瀉的功效,參苓白術(shù)丸(散)里面的白術(shù)、茯苓、蓮子、炒薏仁、白扁豆都有比較好的健脾祛濕、固腸止瀉作用,所以比較適合于腹脹不適、經(jīng)常大便稀溏、容易腹瀉的病人,另外參苓白術(shù)丸有祛濕利水的功效,對于皮膚臃腫、眼袋浮腫的患者,這個中成藥也比較合適。參苓健脾丸(散)是補(bǔ)脾藥中最平和的,它能通過補(bǔ)脾而利消腫。這個藥既健脾又利水,相當(dāng)于因脾虛水腫的人的“瘦身劑”,因?yàn)樗幮云胶?,可以長期吃。
● 香砂養(yǎng)胃丸(顆粒)也有健脾溫中的功效,但是這個藥行氣止痛的功效相對比較強(qiáng),所以比較適用于胃脘部痞滿、脹滿不適、上腹脹痛、噯氣打嗝、消化不良的病人,其他類似的還有木香順氣丸、陳夏六君丸等。香砂養(yǎng)胃丸(顆粒)用于胃陽不足、濕阻氣滯所致的胃痛、痞滿(陰虛常上火,陽虛常怕冷,記住這個就好判斷是陰虛還是陽虛)。臨床常見癥狀如胃脘冷痛、喜溫喜按、畏冷肢涼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潰瘍病有上述癥狀也可使用。
● 人參歸脾丸有健脾的功效,除了治療脾胃虛弱等病癥之外,藥方里面還配伍一些寧心安神功效的藥物,也用于治療一些氣血不足、脾胃虛弱導(dǎo)致的心悸煩躁、失眠等病癥。人參歸脾丸針對脾虛所設(shè),但更側(cè)重于心悸失眠,用于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黃。人參歸脾丸不是安眠藥,而是重用人參、當(dāng)歸養(yǎng)血益氣,從而改善失眠。尤其適合氣血不足的年輕女性。
● 人參健脾丸是一種呈棕褐色至棕黑色的大蜜丸,其主要有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的功效。常用于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相關(guān)癥狀,比如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人參健脾丸重用黃芪、山藥,著重健脾益氣!人參健脾丸是一種比較健康的中成藥,主要的成分就是人參、山藥和陳皮等等,吃了之后能夠?qū)ζ⑽赣泻芎玫酿B(yǎng)護(hù)作用。如果經(jīng)常感覺到?jīng)]有食欲或者消化不良、惡心想吐和拉肚子的話,那么你就可以嘗試吃一些人參健脾丸來緩解問題哦。
● 補(bǔ)中益氣丸可補(bǔ)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脫肛、子宮脫垂、陰挺,癥見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等。主要針對身體消瘦、面色發(fā)黃、易疲勞的人,總覺得有氣無力,下午癥狀更明顯。這種人適合把“補(bǔ)中益氣丸”當(dāng)保健藥吃,每天吃一次,可以堅持吃到虛弱癥狀改善。
以上就是常見的幾種有關(guān)脾胃的中成藥的選擇技巧,脾胃病一般除了用藥之外,日常要注意做到三餐規(guī)律有時,保持心情愉快,良好的作息習(xí)慣,都必不可少,有益于疾病的康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