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圖說》研讀020
太極拳外形方圖,是《陳氏太極拳圖說》很重要的一幅圖。
關于此圖,陳鑫先生說:
“太極拳仿洛書作行體方正圖。洛書實為方形之祖,猶是智欲圓而行欲方之意,且太極拳實系外方而內(nèi)圓,上圓而下方,方者其形,圓者其神也。耍拳者不可不知。
打拳雖有時倚斜,然斜之中自寓有方正之意。
此八角方形也,一摸其棱即成太極圓圖矣。方由圓生,圓因方成,此方圓相同之理,要皆本一字所生?!?br>
我的體悟,與陳鑫先生所言有所不同,與拳友分享之。
其一。
關于“方”,我的體悟,不是身體的方,不是骨架的方,不是拳架的方,而是上下、左右、前后的對拉力所形成的六合之方。
在形意拳中,有拳家叫“十字”面整體移動。其實,“十“字面一轉(zhuǎn),就是圓錐“體”打。
其二。
關于“圓”,我的體悟,陳鑫先生所言的“圓者其神”,僅是行拳時用意的不丟不頂、若即若離。
太極拳的內(nèi)圓,不是把丹田想成球體轉(zhuǎn),不是把自己想成一個圓球、一根立柱,而是“手帶身”,沿著上下左右前后三軸走出各軸的雙螺旋纏絲勁。
比如,上下左右兩條軸,四點相連就會形成一個二維之方;每條軸都可走出雙螺旋纏絲勁,即纏絲之圓錐。可謂,方由圓生,圓因方成。
其三。
我的體悟,內(nèi)家拳的龍虎勁,就是方圓中出來的勁。龍虎勁,就是金木交合之勁。金木相交,可成為“方”。
沿著金之軸、木之軸,皆可走出雙螺旋纏絲勁。具體說,金可走出后翻浪勁,木可走出前翻浪勁。形意拳的崩拳,可以拔根打飛人,就是前翻浪勁。
可以檢驗一下自己的龍虎勁是否真的練成。
隨意打出形意拳或太極拳的一個定式,拳慢慢打出去,然后讓別人往前拽你,若自己往前傾,就是沒有練成,因為對拉力沒有出來。若別人拽不動,就練成了。
其四。
一拳打出去,看著好像直線打出去,拳路即方。但是,打到對方身上,卻可打出前后翻浪勁、左右橫勁、前后炮鉆勁,勁路即圓。
【本文首發(fā)于今日頭條之允升園】
——允升園記之太極篇(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