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個真實的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都在芝麻君的晚托班里,我且稱他們?yōu)樾和小L。
兩位同學都從一年級就來了晚托班,他們在同一個公立學校讀書,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薪族,在晚托三年,如今四年級。小W是位女生,小L是個男生。客觀講,小L應該更聰明一些,也更調(diào)皮一些??傮w說來,兩個孩子資質(zhì)差不多,剛進小學的時候,基礎也差得不遠,都認識了不少字,也都學了點英語,普普通通的兩個孩子。
小W的母親每天回家會檢查她的作業(yè),為此,小W還曾經(jīng)很不爽地跟晚托老師抱怨:媽媽煩死了,每天都要把我所有作業(yè)看一遍。一二年級的時候,她經(jīng)常要耍點小聰明,想要蒙混過關(guān),但總在媽媽的手里被發(fā)現(xiàn),然后付出“慘重”的代價。三年下來,現(xiàn)在的她,作業(yè)幾乎不必檢查,她已經(jīng)很習慣每天都要“回家過關(guān)”。
小L的母親也會檢查他的作業(yè),不過,是抽查。是啊,每天上班很累,賺錢很辛苦,還要做飯做家務,偷個懶就偷個懶吧,問一句今天做完了嗎?回答做完了,那就做完了吧。媽媽還算負責,每周總有那么一兩天,還是會抽查的。一二年級的時候,他經(jīng)常要耍點小聰明,想要蒙混過關(guān),還經(jīng)常成功地躲過了抽查,三年下來,現(xiàn)在的他,倒也能完成作業(yè),可面對晚托老師的檢查時,他的口頭禪是:哎沒關(guān)系,這個媽媽不看的。
人都有惰性。你也是。如果你的老板每周都會檢查你的工作,那你就會逼著自己非把事情做好不可,不然交不了差。如果你的老板隔三差五才來檢查,你敢說你不會想著“混過關(guān)”?
三年下來,小W的母親了解女兒在每一科上的強弱。她還是不會做那些女兒的奧數(shù)題,但她知道,自己的女兒經(jīng)常要粗心,所以她每天給女兒加了20道計算題。她知道女兒寫作文總是沒細節(jié),所以她讓女兒抄好詞好句,還考慮要報一個作文班。她很少問我們,該怎么教育孩子,相反,她經(jīng)?!耙蟆蔽覀?,能不能做點這個,做點那個,配合她做得更好。
三年下來,小L的母親只知道兒子不用心,作文寫不出來,數(shù)學難題靜不下來想,英語單詞總要拼錯。她經(jīng)常向我們抱怨,唉是不是我兒子不聰明啊,你們有沒有好方法啊,他就是不聽話怎么辦啊,學校怎么要求這么高啊……
小W的家里有個“規(guī)矩”,每天開電視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跑男?她知道,可她從沒有完整地看過一集,所以她不覺得多有趣。但她愛看書,一開始是繪本漫畫,但有一回她母親來給晚托老師提要求:能不能從圖書館里找點校園小說給小W看看?小W每周都從晚托班的圖書館里借書,上周她借的書是《曹文軒作品精選》。有時候家長扎堆聊天,聊起韓劇,小W的母親就閉了嘴:電視機在她們家,幾乎是個擺設嘛。
小L的爸爸偶爾來接他,坐在沙發(fā)上等他的時候,順手摸出手機,瞥一眼發(fā)現(xiàn),在玩“天天愛消除”。晚托老師下班回家,時不時會收到小L爸爸發(fā)來的微信:***邀請你送他積分……小L也愛看書,一年級也是看繪本漫畫,三年過去,還在看爆笑校園。一說起撕名牌,就興奮得坐不住。
小W學大提琴。五線譜上媽媽都給標上了簡譜,她說,媽媽要聽我彈得準不準,可媽媽不認識五線譜,所以只能標上簡譜。厚厚一本樂譜啊,每個練習曲上都有媽媽的心血。媽媽正在找公辦中學的藝術(shù)特長班:大提琴這個水平,參加中學生弦樂隊應該夠資格。
小L學過圍棋、書法、輪滑、跆拳道??扇晗聛?,一樣都沒學會。圍棋學到打劫,下不去了,他說沒意思,沒人陪他下。書法練完了筆劃也停了,他說家里不方便練。輪滑倒是學會了,可是不會繞障礙。跆拳道呢,一直都是一根白色的腰帶。媽媽正在擔心小升初:什么獎狀證書都沒有啊,小升初怎么辦?
小W在晚托班安安靜靜,做完作業(yè)安靜看書,很少扎堆一起玩鬧。
小L在晚托班常要和邊上同學搭話,有一句沒一句的,20分鐘都坐不住。
小W也有考砸了的時候,考砸了來晚托班,滿臉愁容,有一回作文離了題,扣了20分,她在晚托班楞是自己重寫了一遍,非要晚托老師看看,這下是不是還離題?她說,每張考卷媽媽都會盯著她抄錯題。三年下來,滿滿三本。
小L成績中游,晚托老師問,你的卷子呢?他翻了翻天書包也沒找到,嘴里嘟囔:考都考完了,還要卷子干嘛?問他媽媽,媽媽很詫異地反問:啊?你們有考過試了啊?幾分啊?
結(jié)果,你一定已經(jīng)想到了。
小W還稱不上學霸,但成績很不錯,期中考試數(shù)學95,英語97,語文89。三年下來,養(yǎng)成了學習習慣,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
小L呢,畢竟還是聰明的,只是“不用功”“不上心”“不仔細”……數(shù)學88,英語90,語文81。
同樣基礎同樣資質(zhì)的兩個孩子,經(jīng)過了同樣公平的三年,拉開了一個檔次的差距。
大概,這就是一本和二本的差別吧?
你不欺騙自己,孩子才不會給自己找理由。
你幫孩子分析問題,孩子才能學會邏輯思考。
你督促孩子執(zhí)行計劃,孩子才能養(yǎng)成習慣。
你安靜了,孩子才能靜下心來。
你怎樣,你的孩子就怎樣。
教育都是細水長流細枝末節(jié),沒什么特別。
學霸的身上也不過就是這些共同點。
差別只是,
有些父母做到了堅持這樣要求孩子,也要求自己。
有些父母卻做不到。
由于篇幅的原因,今天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這份教案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