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有許多詩人寫下了不少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的詩,或繪景,或抒情,或言志,等等。現(xiàn)擷取幾首清明詩,朗讀、品味一下,感覺真是意味深長。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碧拼娙硕拍恋倪@首《清明》詩廣為流傳。清明節(jié),很容易引起人們對逝者的思念之情。春雨綿綿,更是襯托了人們的傷感情緒。借酒澆愁愁更愁,那一份懷思之愛沉得提也提不動。詩中情景交融,畫面感非常強。品讀之間,頓感別有韻味在心頭。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fēng)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碧拼娙税拙右椎倪@首《寒食野望吟》把生死離別的傷痛寫得感人至深。清明時節(jié),一個人在異鄉(xiāng)漂泊著,祭奠的哭聲勾起了詩人的思念沒有地方安放,令人揪心,傷痛不已。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北宋詩人黃庭堅的這首《清明》詩更是令人思索,品味再三。清明時節(jié),大地一派勃勃生機的景象,而那些逝者長眠地下,使詩人感到傷心難過。詩人由死想到生,思索人生的價值,真是發(fā)人深思。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風(fēng)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明代詩人高啟的這首《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詩,描寫了戰(zhàn)亂帶給人們的災(zāi)難與愁苦,動蕩不安的社會中,有多少家后輩會祭奠先人?清明時節(jié),詩人懷念故人,痛斥戰(zhàn)亂。讀罷此詩,令讀者深感和平社會之珍貴。
“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蹦纤卧娙藚俏┬诺倪@首《蘇堤清明即事》詩,一反寫清明節(jié)的傷感情緒,把西湖春日美景描寫得引人入勝,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清明節(jié)是祭奠先人、感懷思考的節(jié)日,又何嘗不是清心明志的時節(jié)?愿我們莫負春光!
品讀古詩中的清明節(jié),愿我們品味出溫暖的情懷,品味出感恩的心聲,品味出清明的世事,品味出春光之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