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分別在唐、宋、元三個封建王朝時期發(fā)展到各自的巔峰階段,而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學里程碑。但是在上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它們作為風格迥異的文學形式,既有其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也有其明顯的歷史傳承性,彼此的發(fā)展歷程不是毫無關聯(lián)、獨走僻徑,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影響,互相給對方提供著豐富營養(yǎng)。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最為繁榮的時期,它的格律詩作品,律詩富麗,絕句空靈,五古沉著,七古豪放,不管哪種形式,都汲取了前代樂府和古風的許多藝術成份,在其后的成長壯大過程中又受到后代宋詞元曲的深刻影響。宋詞中的許多詞牌往往來自唐詩或唐宋名人的奇聞軼事,或者說是唐人律詩與絕句的變種,但元曲興起后,對它的影響更為明顯。元曲亦是如此,“曲者,詞之變,自金元入主中國,所用胡樂,嘈雜凄緊,緩急之間,詞不能按,乃更為新聲以媚之?!庇袑W者統(tǒng)計過,來自宋詞詞牌的元代散曲曲牌多達75種,它們既繼承了唐詩宋詞的清麗婉轉,又把唐詩宋詞和歷代民歌與方言俗語揉為一體,形成了詼諧、灑脫、率真的藝術風格,反過來更對詩與詞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帶來極為重要的影響。
這種相互之間的融合與影響有其文學上的必然規(guī)律,也給后人欣賞前人的作品帶來賞心悅目的享受,并從中獲得游戲般的快樂。我們不妨舉例來說明這一點,如杜牧的七絕《清明》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完全可以改成一則宋詞小令,試看: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當然也可以把它改成一出元曲獨幕劇:
[清明時節(jié)
[雨紛紛
[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時間、地點、環(huán)境、人物、對話、唱腔、動作各項舞臺劇的要素,無一或缺。
這樣的相互融合與影響,只有漢語文學才可能有,這也是中國語言文字的獨有優(yōu)勢和魅力。因此,了解和欣賞古典詩詞,要學會把詩、詞、曲融會貫通來掌握,從它們的博大精深中把握其豐富的藝術內(nèi)涵和文字表相之后的深刻思想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