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拾遺)
《苔》
袁枚
白日不到處,
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是清代詩人,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南京小倉山隨園,世稱隨園先生,自號倉山叟、隨園老人等。乾隆四年(1739)進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后外放于江蘇溧陽、江寧等地任縣令。乾隆十三年(1748)辭官,結束仕宦生涯,隱居隨園。他標舉性靈說,與沈德潛、翁方綱的格調說和肌理說相抗衡,影響甚大,形成了性靈派。
注釋解說:
1、白日:陽光;2、青春:這里指生命生機勃勃。
全詩解釋:
春天明亮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生命照常在萌動,照常在蓬蓬勃勃的生長,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一點也不自暴自棄,一點也不自慚形穢,依然象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自豪地盛開。
品鑒鑒賞:
這是一首人生勵志的小詩. 苔雖然在陽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悄然的開著,不引人注目,更無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執(zhí)著的開放,毫不自慚形穢,在逆境中有勇氣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充滿自信,認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間,毫無保留地綻放給了這個世界。
以下是支教教師梁俊在《經(jīng)典詠流傳》中為《苔》改編作曲的優(yōu)秀作品:
筆者小札:
有人說,你這個不是唐詩宋詞品鑒嗎?怎么分享了清代的詩?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在國人骨子里唐詩宋詞是最出名的,大家搜索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詩宋詞,也是我國詩詞文化的最高成就,因此公眾號命名時唐詩宋詞就成了首選。但是,不要忘了,中華文明五千年,在歷朝歷代都不乏優(yōu)秀的文人和文化,詩詞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所以,我們立志要做廣義的“唐詩宋詞品鑒”,將所有的優(yōu)秀詩詞,不管哪個朝代,都分享給大家!而且,我們不止分享詩詞,更會往治愈系靠攏,讀詩詞不只是讀,還要悅己、養(yǎng)心,在這個煩躁的時代,讓每個人詩詞中靜靜的找尋真實的自己,每天可能沒有遠方,但是每天都有詩!感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