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一篇文章,內容是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談到“雙減”之后中小學校最該減的是什么。
朱永新教授說,學校要善于做減法。他主要講了四點:教育的時間是不是需要減少?學習的內容是不是需要減少?各類檢查要減少,各類無效的會議要減少。
可以說,朱永新教授的這一席話,確實值得我們思考。
近年來一些中小學校的教育教學時間越來越長,說白了就是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刷題的時間越來越長。其根源就是我們的評價機制就是唯成績論。地方和家長向學校要成績,學校向老師要成績,老師向學生要成績??荚嚦煽儚哪膬簛恚繉嵺`一再證明就是簡單機械的題海戰(zhàn)術。
筆者見過這樣的老師,玩命地讓學生購買資料刷題,她和學生為此付出的努力遠比其他學校的師生要大得多。功夫不負有心人,初中畢業(yè)會考中,這位老師所帶的科目名列全區(qū)第一,從地方到學校到家長,都很高興,都很滿意。
因此,如果簡單地以成績論英雄,那么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根本減不下來,刷題時間根本減不下來。
如今的中小學校,除了教學工作之外,其他方面的工作也不少。師德師風、校園建設、衛(wèi)生安全、普法禁毒、綜治維穩(wěn)、周邊環(huán)境、心理咨詢等等,幾乎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能牽扯到學校,這些工作都要有布置,有安排,有落實,有檢查。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檢查,為了迎檢,學校要準備相關的材料資料。
比如近期有個地方要對該地所有學校進行一次全方位的督導檢查,檢查的C級項目接近100個,每個C級項目下又有若干小項目,每個C級項目要裝一個檔案盒,所有的資料接近100個檔案盒。這樣的工作量只能動員所有老師全部參戰(zhàn),集中精力補充完善資料,迎接檢查。
這些檢查擠占了老師相當的精力和時間,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干擾可想而知。
有的中小學校的領導,喜歡開會,喜歡開長會,有的還喜歡占用老師的下班時間休息時間開會。其實學校的好多會議,內容重復,毫無新意。比如開學初的會議,每周的例會,都是喋喋不休地講怎樣備課怎樣上課怎樣批改作業(yè)怎樣監(jiān)考等等,這些事兒根本用不著重復講。如果反反復復地強調要求,那就說明會議的低效和無效,學校工作的低效和無效。這個時候校長就要想想法子,而不是反反復復地開會強調了。
朱永新教授說,教育要有活力,教育的活力來自哪里?來自于健康的教育體系。因此,中小學校,減法不做,教育難行。校長們要好好想想怎么做減法,怎么做教育,怎么讓學校、老師、學生更有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