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爾及爾地區(qū)有一種猴子,非常喜歡偷吃大米。
于是,當?shù)剞r(nóng)民根據(jù)猴子的特性,研發(fā)出一種捕捉猴子的巧妙辦法。
他們把大米裝進葫蘆型的瓶子里,然后將其掛在樹上。
這種瓶子設計的巧妙之處在于,猴子的爪子剛好能伸進去,但當它們抓滿一把大米后,爪子就拿不出來了。
農(nóng)民們抓到它們時,它們手里還緊緊地抓著一把大米。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那只無法掙脫欲望的猴子,求而不可得,得而不知足。
《神曲》中說:“盲目的貪欲煽動著人們,到后來卻永遠使人們受著酷刑。”
法國作家拉封丹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座山,里面有個神奇的洞,藏著用之不盡的寶藏,但是洞門一百年才開一次。
有一個人無意中經(jīng)過那座山時,恰巧趕上百年一遇洞門大開的機會。
他興奮地沖進洞內,手腳并用急忙往袋子里裝珠寶,很快就裝滿了兩大袋。
當他扛著滿滿兩袋珠寶往外走時,突然想,機會難得,何不再多裝點兒。
于是又再次沖入洞中。
可惜,就在他往袋子里塞更多的珠寶時,洞門猝不及防地關上了,他再也沒能出得去。
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strong>
欲望越大,人越累,貪念越多,心越煩。
越是貪得無厭,不知滿足的人,最終往往失去的越多。
陳道明說過:“物質的釋放、精神的釋放都很容易,但是難得的是節(jié)制?!?/p>
只有在自我約束之下,人才能不受欲望擺布,把時間和精力留給真正值得的事。
人生一世,懂得節(jié)制,去繁就簡,才是最高級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