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葫蘆絲愛好者學葫蘆絲看起來很勤奮,天天練,每天練幾個小時,但還是進步緩慢,吹出來的曲子不細膩、不柔美、不好聽,問題出在哪里呢?
其實,他們練習時只是在盲目的堆砌時間,卻沒明白練葫蘆絲究竟要練什么,到底要怎么練?
不要以為你把一首曲子從頭到尾吹了十幾遍,把一本樂譜囫圇吞棗的都吹完了,你就覺得練好了,這種沒有目標沒有重點沒有打磨的練習,再練也不過是個半成品。
那么,平常練習葫蘆絲到底練哪些內容呢?
1
練基本功
葫蘆絲的基本功主要是:長音、吐音、連音、活指等等氣指舌的基礎練習。
長音練習不是要求一口氣吹的越長越好,長音練習的目的一是鍛煉正確的呼吸方法,避免錯誤的呼吸法造成演奏時的憋氣現(xiàn)象,二是使發(fā)出的聲音平直、圓潤、不抖動、漸強漸弱起伏平穩(wěn),收放自如。
吐音練習要求干脆利落、顆粒感強、不能拖泥帶水,不管是單吐、雙吐三吐,都不能含糊不清,注意舌尖的彈性和靈活性,舌頭的運動幅度不要過大。
連音和活指練習基本上差不多,在長音的基礎上增加手指的變化,一般以多個小節(jié)的十六分音符組成,要求一口氣將連音線內的不規(guī)則十六分音符按規(guī)定節(jié)奏吹出來,速度要均勻、節(jié)奏要準確、每個音要清晰,不吞音不丟音。
2
練技巧
葫蘆絲的常用技巧主要是:疊音、打音、滑音、波音與顫音、倚音,另外還有歷音、花舌、循環(huán)換氣等。
關于技巧的練習方法和要點在本公眾號以前的文章中多次闡述,這里不再贅述。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技巧是用來給主旋律起修飾作用的,就像是烹飪用的醬醋味精一樣,是增加音樂韻味的,所以技巧的練習一定要規(guī)范、自然、嫻熟、不能生硬,也不能濫用,用好了就是錦上添花,用不好就是畫蛇添足。
3
練樂感
樂感是什么?就是人對音樂的感覺能力,樂感包含音準感、音調感、節(jié)奏感、旋律感,甚至畫面感、故事感等。
樂感靈敏而豐富的人,他的演奏不僅音準好、節(jié)奏準確,旋律流暢自然,而且他能象講故事一樣,把音樂的內涵和情愫完美的表達出來。
而樂感差的人,演奏中常常出現(xiàn)音不準、調不準、節(jié)奏不準的現(xiàn)象而渾然不覺,對音樂所要表達的內涵更是不知所云,不懂音樂要講什么,這樣的演奏只能說是把音符吹出來了,沒有把音樂吹出來。
那如何練樂感呢?我們練每一首音樂作品,先必須把原奏示范反復聽熟,包括每個音符、小節(jié)、樂句、樂段,要明白音樂表達的什么,就像你上臺講故事一樣,首先你要熟記故事,然后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來運用不同的語氣語調語速進行渲染,如果你自始至終用一種語調沒有抑揚頓挫沒有情感起伏,那肯定是沒有氣氛和感染力的。原奏聽熟了再唱譜,帶感情去唱,是很好的培養(yǎng)樂感的方式,然后再拿起葫蘆絲吹奏,加入技巧,那自然是有聲有色。
4
練練習曲
許多愛好者都不喜歡吹練習曲,覺得單調乏味,其實吹練習曲是強化基本功的最有效方式,因為練習曲都是有針對性的,對應某個技巧而量身定制的,練習曲過關了,演奏樂曲就會減少障礙,不要以為吹樂曲可以代替練習曲,許多人花了很多時間吹不好一首曲就是因為障礙太多。練練習曲就是磨刀,磨刀不誤砍柴工,學藝沒有捷徑,你那一步偷工減料了,下一步就得花更大代價去彌補回來。
葫蘆絲的日常練習,一定不是空洞的練習,機械的練習,而是要有目的的練習,要分重點、難點,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點并進行改善,練習不要講求數(shù)量,要講求質量,不要每次都是從頭到尾無論對錯的過一遍又一遍,要把樂曲先分練再合練,先把引子、慢板、快板等分段練習,注意氣息的強弱、節(jié)奏的快慢、技巧的運用、情感的起伏,最后整體練習修正完善,你就會感到明顯的進步,效率提高了,效果更好了。
用對了方法,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你與高手之間的距離,不是天賦的差距,而是你用了錯誤的方法在原地踏步,高手用了有效的方法而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