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神經(jīng)科學教授Tony Wyss-Coray,是奇點糕最為關注的幾位科學家之一。
因為他研究的不是普通的疾病,而是衰老,甚至是如何“返老還童”。這個方向夠酷、夠科幻。
昨天,Wyss-Coray教授團隊又找到了衰老的血液導致大腦功能衰退的關鍵分子。消除小鼠體內(nèi)的這個分子之后,衰老的血液對大腦的影響消失,甚至老年小鼠的大腦功能回到了年輕狀態(tài):記憶力變好了,學習能力也增強了。
這項重要研究成果刊登在著名期刊《自然·醫(yī)學》上[1]。
Tony Wyss-Coray(圖:The NOMIS Foundation)
縱觀醫(yī)學史,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人類對血液的癡迷。
有史料記載以來,第一個提出輸血可以延緩衰老的人是德國醫(yī)生兼煉金術士Andreas Libavius,他于1615年提出這個概念,結(jié)果在1616年就死了。
而讓上述概念深入人心的人,非Wyss-Coray老師莫屬了。
2011年,Wyss-Coray團隊在《自然》雜志發(fā)表研究論文稱,年老小鼠血液對年輕健康小鼠的大腦神經(jīng)和認知能力有負面影響[2]。這個研究成果雖然很重要,但似乎在意料之中。
對于Wyss-Coray團隊而言,這個研究應該也是下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的前站。三年之后的研究成果才是重點。
來源:pixabay.com
2014年,《自然·醫(yī)學》刊登了Wyss-Coray團隊研究新進展:將年輕小鼠的血液注射到年老小鼠體內(nèi),可以改善年老小鼠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3]。這個研究成果一經(jīng)發(fā)表,舉世震驚,讓人類對血液的癡迷又增進了幾分。
受此研究的影響,由Jesse Karmazin醫(yī)生創(chuàng)辦的Ambrosia公司,于2016年在美國開展了第一個“換血抗衰老”的臨床試驗[4]。美國著名企業(yè)家與風險投資家、PayPal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Peter Thiel對此事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
有那么幾個瞬間,奇點糕也有一點兒恍惚:是不是“換血抗衰老”真的就要實現(xiàn)了?不過,到目前為止,眼看著3年的時間就要過去了,目前還沒有任何關于那個臨床研究的消息。
我們暫時把那個臨床研究放在一邊,一起看看Wyss-Coray在做什么。
來源:LUIS DE LA TORRE-UBIETA/GESCHWIND LABORATORY/UCLA/WELLCOME
無論臨床研究成功與否,對于Wyss-Coray而言,最重要的問題都是:年輕或衰老的血液里究竟有(沒有)什么物質(zhì),最終決定了大腦是不是會衰老。
如果找到了這個關鍵物質(zhì),那就真是找到了通往“返老還童”的金鑰匙了。
盡管他們兩年前在《自然》發(fā)文稱,人類的臍帶血中含有一種TIMP2蛋白,能改善衰老小鼠腦功能,加強記憶能力和學習能力[5]!不過,這顯然不是他們要找的答案。
解鈴還須系鈴人,答案需從血中找。
我們都知道,為了保證大腦的安全穩(wěn)定,血液和大腦之間有個血腦屏障,正常情況下,對大腦有毒害的分子都是沒辦法越過去的。
血腦屏障(DOI:10.1186/1750-1326-8-38)
所以啊,血液對大腦的影響,戰(zhàn)場的前線應該是腦血管的內(nèi)皮細胞。
有了這個假設,Wyss-Coray團隊給年輕的小鼠和老年小鼠的腦血管內(nèi)皮細胞做了個轉(zhuǎn)錄組測序,然后結(jié)合他們實驗室之前分析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血液蛋白組分析數(shù)據(jù)[6]。
發(fā)現(xiàn)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CAM1)嫌疑巨大,無論是腦血管內(nèi)皮細胞轉(zhuǎn)錄組數(shù)據(jù),還是人體血液蛋白組數(shù)據(jù)。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都與年齡變化相關性最大。
這個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免疫學家再熟悉不過了,它其實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之一,是一種重要的細胞粘附分子,廣泛表達在活化內(nèi)皮細胞。它能通過與白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結(jié)合,把白細胞轉(zhuǎn)移到組織里面去[7]。此外,它還能脫落到血液中,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搗亂[8]。
人和小鼠年齡與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之間的關系[1]
當研究人員用老年小鼠的血液處理年輕小鼠的內(nèi)皮細胞,或者直接注射到年輕小鼠體內(nèi)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內(nèi)皮細胞的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水平確實升高了。此外,小鼠的體內(nèi)發(fā)育成神經(jīng)元的神經(jīng)祖細胞活性降低,大腦免疫細胞小膠質(zhì)細胞的活性增強。
無論是敲除VCAM1基因,還是通過單抗抑制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都能消除老年小鼠血液對年輕小鼠的影響。而且抗體治療甚至能改善老年小鼠的大腦功能,提升它們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宛如回到青年狀態(tài)。
如此看來,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就是老年小鼠血液對大腦產(chǎn)生影響的重要對象沒跑了。
血腦屏障[1]
略顯遺憾的是,本研究并沒有找到究竟是老年血液中哪個成分調(diào)節(jié)了VCAM1基因的表達,也不知道老年血液對大腦的傷害是通過腦血管內(nèi)皮細胞實現(xiàn)的,還是通過下游的小膠質(zhì)細胞完成的。
然而,他們能找到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已經(jīng)實屬不易,而且還證實抗VCAM1可以逆轉(zhuǎn)小鼠大腦的衰老。
盡管目前有很多制藥企業(yè)在研發(fā)VCAM1抗體,Wyss-Coray表示他們不會推進人體研究,不過這些抗體倒是給他們后期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有了VCAM1這個關鍵基因,以及在研的抗體,不愁找不到老年血液中那個關鍵的神秘物質(zhì)。
編輯神叨叨
如果想及時獲取第一手科研資訊,那你絕對不能錯過瞬息~而瞬息又推出了全新版塊——瞬間。瞬間可以給大家提供更多:
比如全球新藥研發(fā)的動態(tài);
比如最新學術研究的熱辣點評;
比如一線臨床醫(yī)生的所做所思;
還比如,比如你醫(yī)學工作中的某一個瞬間。。。
只要有那么一瞬間,有一百萬種可能。點擊瞬間圖片,分享你此刻的醫(yī)學時光吧,朋友們!
對,就這個圖,點就行!
參考資料:
[1].Hanadie Yousef, Cathrin J. Czupalla, et al. Aged blood impairs hippocampal neural precursor activity and activates microglia via brain endothelial cell VCAM1[J]. Nature medicine, 2019. DOI:10.1038/s41591-019-0440-4
[2].Villeda S A, Luo J, Mosher K I, et al. The ageing systemic milieu negatively regulates neurogenesis and cognitive function.[J]. Nature, 2011, 477(7362): 90-94. DOI:10.1038/nature10357
[3].Villeda S A, Plambeck K E, Middeldorp J, et al. Young blood reverses age-related impairments i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in mice[J]. Nature Medicine, 2014, 20(6): 659-663. DOI:10.1038/nm.3569
[4].Kaiser J. Antiaging trial using young blood stirs concerns[J]. Science, 2016, 353(6299): 527-528. DOI:10.1126/science.353.6299.527
[5].Castellano J M, Mosher K I, Abbey R J, et al. Human umbilical cord plasma proteins revitalize hippocampal function in aged mice[J]. Nature, 2017, 544(7651): 488-492. DOI:10.1038/nature22067
[6].Britschgi M, Rufibach K, Huang S L, et al. Modeling of Pathological Traits in Alzheimer's Disease Based on Systemic Extracellular Signaling Proteome[J].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2011, 10(10). DOI:10.1074/mcp.M111.008862
[7].Berlin C, Bargatze R F, Campbell J J, et al. α4 integrins mediate lymphocyte attachment and rolling under physiologic flow[J]. Cell, 1995, 80(3): 413-422. DOI:10.1016/0092-8674(95)90491-3
[8].Garton K J, Gough P J, Philalay J, et al. Stimulated Shedding of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VCAM-1) Is Mediated by Tumor Necrosis Factor-α-converting Enzyme (ADAM 17)[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3, 278(39): 37459-37464. DOI:10.1074/jbc.M30587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