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guī)是臨床檢查中常用的一種輔助手段,很多人在拿到血常規(guī)結果的時候,常常不太明白,這么多的檢查項目,很難從中間抽出最有意義的一項。很多患者也因此看不懂血常規(guī)的檢查單,那么如何一下子就能看懂血常規(guī)的檢查單呢?這里有幾個小的方法。
在血常規(guī)中比較重要的4個指標,有中性粒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以及淋巴細胞。其中中性粒細胞反映了感染情況,這種感染多為細菌感染,例如流腦肺炎、闌尾炎等都會造成中性粒細胞的增加。
淋巴細胞其實也標志著感染,但是這個感染為病毒感染。淋巴細胞增多,常見的有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淋巴細胞與中性粒細胞的指標可以結合來看。
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如果你咽喉疼痛,但是不知道是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查一個血常規(guī),看見中性粒細胞高,就是細菌性感染,看見淋巴細胞增高,就是病毒性感染。
這兩種感染的治療措施是不同的,細菌性感染吃頭孢、阿奇霉素有效果,但是是病毒性感染,還是吃頭孢、阿奇霉素就沒有用了。所以一個簡單的咽痛,也需要分辨出是細菌性還是病毒性的,不是所有的咽痛都需要吃頭孢,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個吃藥誤區(qū)。
血紅蛋白則反映人的貧血狀況。如果血紅蛋白低于參考范圍則多為貧血。如果高于參考范圍,同時加上紅細胞的量增多,多為紅細胞增多癥。
血小板是用來監(jiān)測凝血功能的指標,如果血小板的量過低,那么患者容易發(fā)生紫癜,也就是皮下出血。如果血小板的量過低,那么需要及時去醫(yī)院補充血小板的量,防止運動損傷,導致大量出血。另外,血小板低的患者盡量減少運動,因為在運動中碰撞產生的傷口會導致血流不止,甚至有生命的危險。
上述說的是血常規(guī)檢查中四個比較常用的指標,大家掌握了這四個指標,就能夠自己看得懂血常規(guī)化驗了。
注: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專家解讀化驗報告》一書,作者胡曉波,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yī)院檢驗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