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http://m.gmw.cn/2019-12/05/content_1300782342.htm,id:1300782342
小孩不好好吃飯,相信這是最讓家長感到頭痛的事情了,有時候為了讓孩子多吃一口,家長可能需要連哄帶騙地折騰一兩個小時,飯也是熱了又涼,涼了又熱,可謂是“操碎了心”,家長這么折騰,其實無非就是擔心孩子營養(yǎng)不良、長不高。但實際上,家長在孩子吃飯這件事情上越是過度包辦,就越會讓寶寶失去自己動手的興趣,進而會導致很多小朋友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還不會吃飯,被同學欺負和嘲笑,這樣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歪媽有位遠房表哥,他家的孩子嘟嘟就是這樣,從小只要到了吃飯的時候,表嫂都是追在他屁股后面,不停地念叨著再吃點吧、再吃一口、吃完了再玩等等這些,有時候嘟嘟玩得正高興的時候,被要求吃飯,還會對他媽媽發(fā)脾氣,表嫂也是沒辦法,只能見縫插針的喂上一口,保證他不餓著。
很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表哥表嫂認真挑選了一所幼兒園,就將嘟嘟這個調(diào)皮鬼送去上學了,剛開始的一兩周,嘟嘟也是哭鬧不休,表哥想著剛上幼兒園都這樣,狠狠心過段時間也許就習慣了,沒想到第三周老師就找表哥約談了,說嘟嘟的自理能力太差,三歲多了還不會獨立進食,希望家長能夠著重培養(yǎng)下嘟嘟的自理能力,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聽到老師的話,表哥心里也非常愧疚,沒想到因為這樣小的一件事,居然拖了孩子的后腿。
像嘟嘟這樣的情況,大多數(shù)都是父母長期喂飯造成的結(jié)果,其實,這一個動作看似在關(guān)心孩子,實際上卻是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危害。
1、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鍛煉
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別看都是些小孩子們,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小圈子。上幼兒園前孩子還不能自己吃飯,到幼兒園后,如果老師顧不過來,那么,孩子就將面臨餓肚子的情況了,還會面臨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和排擠,逐漸的就會被孤立起來,這對于這有三四歲的小孩子來說,心理上是很難接受的,慢慢的就會討厭上幼兒園,也不利于他融入集體生活。
2、導致孩子饑餓飽脹感失衡
給孩子喂飯都是以大人為主,孩子只會被動地接受,吃多吃少掌握在喂飯人的手中,長時間下來,會導致孩子的進食量和饑飽程度不匹配,造成饑餓飽脹的感覺失衡,這樣很容易出現(xiàn)兩個極端,要么孩子營養(yǎng)不良,要么營養(yǎng)過剩,而無論是哪種結(jié)果,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很不利的。
3、不利于孩子協(xié)調(diào)性發(fā)展
吃飯是一項手眼口腦協(xié)調(diào)性的活動,需要大腦、眼睛、嘴巴和手指共同配合才能成功完成,這個過程中也會充分促進和刺激大腦組織發(fā)育。而有些寶媽,嫌棄孩子自己吃飯會將衣服飯桌弄得臟亂不堪,吃的又慢,就一直選擇自己給孩子喂飯吃,這樣一來,等于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整體協(xié)調(diào)性發(fā)展。
4、讓孩子喪失了進餐的樂趣
寶媽喂飯這一舉動,看似是給寶寶填飽肚子的最佳捷徑,但是同樣地,也降低了孩子吃飯的主動性。吃飯本該是一件幸福而快樂的事情,但是這樣高興的事情,若是由別人來主導,自己只能被動接受,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被強迫”的感覺,會給他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主動性,對吃飯產(chǎn)生抗拒。
5、不利于孩子的專注力培養(yǎng)
在家長追著孩子喂飯的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就會被分散,既不能集中精力吃飯,也不能專心的玩耍,這樣一心兩用,兩件事情都不能很好地完成,這樣無形中就破壞了孩子專注力的培養(yǎng)。專注力缺失,對于孩子以后的學習就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能靜下心來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恐怕這件事情也會很難完成的。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在一步步摸索中前進的,對于給孩子喂飯這樣的事情,可能剛開始也是一知半解,在了解了這么多危害后,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急著給寶寶改掉這個毛病。但是,培養(yǎng)寶寶自己動手吃飯,絕對不是一個立竿見影的事兒。對于寶寶來說,掌握自己進食的本領(lǐng)需要有個過程,爸媽也要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勵,要忍住寶寶練習吃飯時的臟、亂、慢,切不可剝奪孩子自己進食的機會。
1、在孩子有想要吃飯的意識時,盡早教會孩子自己吃飯
其實,在孩子1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想要自己吃飯的意識,只不過被很多家長忽視了這一黃金時期,孩子不能獨自吃飯,并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而是家長并沒有給孩子學習的機會。寶寶在1周歲以后,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會迅速的發(fā)展,在寶媽喂飯時,會主動去搶寶媽手里的勺子、碗筷,這表示他對吃飯已經(jīng)有了濃厚的興趣,寶媽可以嘗試著放手,讓寶寶自己去鍛煉吃飯,剛開始可能會撒得滿地都是,寶媽也不要阻止,更不要去責罵寶寶,時間長了以后,寶寶的動作會越發(fā)熟練,自然而然的就學會吃飯了。
2、營造愉快的餐桌氛圍
如果家長們在餐桌上一直苦著一張臉,或者自顧自的刷劇、玩手機,那么寶寶也會無所適從,食欲也會大打折扣;如果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吃飯,相信寶寶也會非常高興,更愿意多吃幾口。所以,家長們在吃飯的時候,請放下手機,關(guān)掉令你入迷的電視劇,陪寶寶一起開開心心地享受吃飯的樂趣,營造一個愉快的餐桌氛圍。
3、家長以身作則,健康飲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孩子有規(guī)律又健康的飲食習慣,少吃零食,在孩子挑食的情況下,可以利用不同的食物,搭配出一些有趣又可愛的圖案,比如小兔子、小熊貓之類的小動物,引發(fā)孩子的進食樂趣,讓寶寶做到均衡飲食。
4、充足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
寶寶如果休息不好,也會出現(xiàn)食欲不振的情況,長期下來,寶寶的身體也會出現(xiàn)問題。所以,寶媽要注意讓寶寶能夠得到充足的睡眠,這樣寶寶的精神飽滿,食欲也會大增。還可以進行一些適當?shù)倪\動,有助于寶寶消化吸收,這樣胃口自然也會變好,身體也得到了鍛煉,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父母只是起到一個從旁協(xié)助的作用,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學習和嘗試,所以,父母也要學會放手,讓寶寶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這樣才是對寶寶最好的幫助。
對于如何讓寶寶愛上吃飯,寶媽們還有什么小妙招,歡迎在下方評論區(qū)留言分享。
來源: 柚子趣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