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快點,該起床了!”
“媽媽,就讓我再睡五分鐘好嗎?”
然后……
就這樣半小時過去了,孩子還是沒起床。
“寶貝兒,不可以再玩游戲了,再給你最后五分鐘!”
“不要嘛,媽媽,我還要再玩一百分鐘!”
然后……
半個小時又過去了,孩子還是沒能把手里的手機放下。
多少媽媽都像豆豆媽媽一樣,每天都在上演的“拉鋸戰(zhàn)”,最后都是兩敗俱傷。
孩子受不了哭了,自己也快要被逼瘋了。
每次睡覺前媽媽們都有一種神經衰弱的恍惚感,畢竟天天如此,日復一日的崩潰。
甚至,連號稱“老師們的老師”、中國式精英教育體系的創(chuàng)始人,18年來一直致力于親子教育的田先老師,也不例外。
原來,孩子所有的問題
背后都有著原因
大家好,我是田先。
雖然,我研究兒童心理學十幾年,也指導了很多老師、校長、家長如何去陪伴他們的孩子,但我確實也曾為自己的孩子的拖拉、磨蹭苦惱過。
2017年,我的兒子剛上小學,他之前的表示很好,我也以為他會一直延續(xù)下去,不用我加以操心。
可是沒想到,他的磨蹭、走神、馬虎、寫作業(yè)拖拉等,分分鐘都能讓我崩潰。
發(fā)現一上小學的他,別人家小朋友有的問題,他也全有了。
白天我忙著工作,晚上回來還得對付這個讓人頭痛的小“魔頭”。那段時間的我,累得精疲力盡。
可靜下來也不得不想,我可是親子教育專家,如果我連自己的孩子的問題都無法解決,那還怎么去教育別人呢?
最重要的,我還擔心兒子在學校要是表現不好,會不會被批評?在課堂上能堅持不走神嗎?上課聽講專心嗎?聽得懂老師的教學嗎 ?一個班級那么多學生,老師能顧得到他呀?
越想越覺得自己應該行動起來,幫助兒子改掉拖拉磨蹭。
以前,我是站在專家的角度去教育孩子,現在,我應該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教。
正所謂關心則亂,這么小的孩子有問題是一件極其正常的事。
他們出現拖拉磨蹭,有時候是自身能力不夠,有時候跟也家長脫不了關系。
比如:孩子容易分心走神,不是他們很淘氣,而是因為注意力和短期記憶能力不足,導致在兒童時期或多或少都有拖拉,這也是因為他們的時間觀念尚未完成。
比如:高品質的陪伴與關心不夠,孩子就看可能用拖拉來尋求關注。孩子出現拖拉現象,往往是家長的原因,如果親子關系出現了問題,孩子就會用這種消極的方式來對待甚至反抗。
比如:過度管制或高壓,就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之心。過度催促,引起孩子的厭煩,導致孩子免疫“耳邊風”。
比如:過度包辦,養(yǎng)成依賴,不用急,反正最后有人兜底擦屁股。
了解清楚孩子的行為心理,就容易對癥下藥:
最多只提醒兩次:如果孩子要遲到了,提醒過一兩次就夠了,讓他嘗試下遲到受罰的滋味。
將快點變成我希望:家長要意識到,過多的催促反而不會讓孩子行動加快
給孩子提供選擇
提醒孩子思考行動太慢的后果
引導孩子思考如何按時完成該做的事情
……
兩年下來,效果雖然沒有立竿見影,但兒子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
我發(fā)現,孩子后面越來越讓我省心了。
我再也不用跟在后邊,不斷鞭策,不斷提醒,不斷催促……
所以,面對孩子的磨蹭拖拉,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有時間觀念,讓他不斷地去重復做,提高熟練程度;同時要調動他做事情的積極性,提高效率。
當孩子會做了,想做了,就做得快了!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時間,也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
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技能
睿睿媽媽也遇到過這樣令人頭疼的事情。
我家孩子已經上二年級,吃飯沒有兩個小時是下不了桌的,作業(yè)都是寫到深夜,不是作業(yè)多,都是因為拖拉磨蹭導致。
為了讓他改正這個習慣,我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什么招都用上了,可是并沒有什么效果。
其實這個年齡的孩子,是聽不懂“不”,你說的不要拖拉,不要磨蹭,他聽到的就是拖拉磨蹭。
輔導孩子,要是不懂兒童心理,也不懂教育學,其實反而是害了孩子啊。
我聽了她的哭訴后,告訴她這個年齡的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樣的;又告訴她,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做作業(yè),有哪些是要注意的,哪些行為是不能做的,哪些是需要改正的。
睿睿媽說自從用了這些方法,孩子能夠自覺了,也有些自制力,知道該如何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自己的事情。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些問題,但是多數家長都不知道應該怎么做,只知道威逼利誘,但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在這條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所以,作為家長要成為孩子的引導者,我們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既然我們是孩子指路的智者,那么我們就要先成為一個合格的指路人。
抓住孩子的關鍵期
培養(yǎng)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
為什么強調孩子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因為,不會掌控時間的孩子,這輩子很容易一事無成!
那么,如果孩子沒有學會時間管理的能力,會對未來有什么影響?
在孩子小的時候,若是沒有時間管理能力,他就不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體現在吃飯磨蹭,作業(yè)拖拉不能按時完成,晚上睡覺磨蹭,早上起不來磨蹭。
到最后,會影響孩子在課堂的認真程度,那么學習成績也會因此一落千丈。
最重要的是,當孩子長期毫無時間觀念,就會導致拖延癥,隨著年齡,越來越難以改變。
試想一下,當你就是教育專家,你知道用對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那么他就
懂得為自己負責:父母不需要每件事都操心、監(jiān)督、嘮叨,他自己懂得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未來。
有安排任務的能力:老師給的作業(yè)清單,先寫哪個后寫哪個,寫的時候需要準備哪些東西,難易程度怎樣,寫完之后是否需要安排復習、預習,這些都是安排任務的過程,學會了安排自己的任務
有管理時間的能力:知道寫作業(yè)大概會用多少時間,安排好每個科目的時間配比,這 都是在培養(yǎng)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
……
最重要的是,這些能力會為孩子的一生插上堅強的翅膀。
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在孩子5~12歲的關鍵期。
不懂兒童心理學、教育學沒關系,現在學還不晚。
如果你還在為催起床、催吃飯、催作業(yè)、催睡覺而頭疼不已。
如果你想抓住孩子的關鍵期,培養(yǎng)影響孩子一輩子的能力,讓她在學校更被老師關注,初高中時能自主學習,走入社會后也能不慌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