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在我國有很長的應(yīng)用歷史,早在漢代,名醫(yī)別錄就有其藥用的記載。味辛甘,性微溫,巴戟天能補(bǔ)腎強(qiáng)筋、祛風(fēng)除濕、治筋骨痿軟,可以與肉蓯蓉、杜仲、萆薢等中藥配伍使用,也可以與熟地、補(bǔ)骨脂、金纓子等中藥配伍以固腎、澀精、壯陽。對(duì)于腎虛不足、沖任虛寒所致的小腹冷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可以用巴戟天與高良姜、肉桂、吳茱萸等藥配伍使用,可以起到溫腎調(diào)經(jīng)的作用。對(duì)于女子不孕、男子不育等癥,可以用巴戟天與人參、山藥、覆盆子等配用以溫腎暖宮、填精種子。
針對(duì)不同的體質(zhì),巴戟天的用法也有所不同,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滋補(bǔ)方。
1、老人衰弱,足膝痿軟,步履困難
巴戟天、熟地黃各10克,人參4克(或黨參10克),繭絲子6克,補(bǔ)骨脂6克,小茵香2克。水煎服,每日1劑。
2、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
巴戟天、黨參、覆盆子、冤絲子、神曲各9克,山藥18克。水煎服,每日1劑。常服有效。
3、遺尿、小便不禁
巴戟天12克,益智仁10克,覆盆子12克。水煎服,每日 1劑。亦可用巴戟天30克,核桃仁20克,裝人豬膀胱內(nèi),隔水燉熟后食服。
4、婦人子宮久冷,月脈不調(diào),或多或少,赤白帶下
巴戟三兩,良姜六兩,紫金藤十六兩,青鹽二兩,肉桂(去粗皮)、吳茱萸各四兩。上為末,酒糊為丸。每服二十丸,暖鹽酒送下,鹽湯亦得。日午、夜臥各一服。
5、風(fēng)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
巴戟一兩半,牛膝三兩(去苗),羌活一兩半,桂心一兩半,五茄皮一兩半,杜仲二兩(去粗皮,炙微黃,判),干姜一兩半(炮裂,判)。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溫酒飲下三十丸。
單純用于保健的朋友,可以學(xué)做一道
巴戟蓯蓉雞
巴戟天、肉蓯蓉各15g,仔雞1只。二藥紗布包扎,雞去腸雜等,洗凈,切塊,加水一同煨燉,以姜、花椒、鹽等調(diào)味。去紗布包后,飲湯食肉。
巴戟天杜仲煲牛尾
材料:去皮牛尾800g,巴戟天25g,杜仲20g,黑棗6粒,陳皮1塊,桂圓肉6枚,枸杞1茶匙(約10枚),白胡椒粒1茶匙(5g),鹽1茶匙(5g)
做法:
牛尾剁成大塊,用開水燙去血水,洗凈瀝干。
將巴戟天、杜仲、黑棗、陳皮、桂圓肉和枸杞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瀝干水分待用。
鍋中注入3800ml清水大火燒沸,再加入所有材料(枸杞、鹽留用),再次燒沸后轉(zhuǎn)小火煲3小時(shí)。
最后放入枸杞再煲30分鐘,食用前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本方主要以肉蓯蓉、巴戟天補(bǔ)腎陽、益精血。用于腎虛陽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