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文詩:
顏回曰吾,無以進(jìn)矣,敢問其方.仲尼曰齋,
吾將語若,有心為之,其豈易邪?易之者也,
昊天不宜.顏回問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
不茹葷者,其數(shù)月矣;如此則可,以為齋乎?
曰是祭齋,非心齋也.回問心齋.仲尼答曰:
若一心志,無聽以耳,而聽以心,無聽以心,
而聽以氣;耳止于聽,心止于符.正氣也者,
虛而待物;唯道集虛,虛者心齋,至虛而實(shí),
至無而有,至道精誠,真心誠意,誠通有無,
精誠所至,氣正神清.顏回曰吾,未始得使,
實(shí)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可謂虛乎?
子曰盡矣,汝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
入則鳴之,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心宅寓,
于不得已,則幾心齋.人絕跡易,無行地難.
倘為人使,則易以偽,而為天使,則難以偽.
聞以有翼,能飛者矣,未聞無翼,能飛者也;
聞以有知,能知者矣,未聞無知,能知者也.
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福善自致.
夫且不止,是謂坐馳.夫徇耳目,能內(nèi)通而,
外于心智,鬼神將舍,而況人乎.萬物之化,
禹舜所紐,伏羲幾蘧,之所行終,況散眾焉.
【原文】
顏回曰:“吾無以進(jìn)矣,敢問其方(27)?!敝倌嵩唬骸褒S(28),吾將語若!有心而為之(29),其易邪?易之者,暤天不宜(30)?!鳖伝卦唬骸盎刂邑?,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shù)月矣(31)。如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32)?!被卦唬骸案覇栃凝S?!敝倌嵩唬骸叭粢恢?33),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34)!聽止于耳(35),心止于符(36)。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37)。虛者,心齋也?!?/strong>
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38),實(shí)自回也(39);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芍^虛乎?”夫子曰:“盡矣(40)。吾語若!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41),入則鳴(42),不入則止。無門無毒(43),一宅而寓于不得已(44),則幾矣(45)。絕跡易,無行地難(46)。為人使易以偽(47),為天使難以偽。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48)。瞻彼闋者(49),虛室生白(50),吉祥止止(51)。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52),夫徇耳目內(nèi)通而外于心知(53),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54),伏戲幾蘧之所行終(55),而況散焉者乎(56)!”
【譯文】
顏回說:“我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冒昧地向老師求教方策?!笨鬃诱f:“齋戒清心,我將告訴你!如果懷著積極用世之心去做,難道是容易的嗎?如果這樣做也很容易的話,蒼天也會認(rèn)為是不適宜的。”顏回說:“我顏回家境貧窮,不飲酒漿、不吃葷食已經(jīng)好幾個月了,像這樣,可以說是齋戒了吧?”孔子說:“這是祭祀前的所謂齋戒,并不是'心齋。’顏回說:“我請教什么是'心齋’。”孔子說:“你必須摒除雜念,專一心思,不用耳去聽而用心去領(lǐng)悟,不用心去領(lǐng)悟而用凝寂虛無的意境去感應(yīng)!耳的功用僅只在于聆聽,心的功用僅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凝寂虛無的心境才是虛弱柔順而能應(yīng)待宇宙萬物的,只有大道才能匯集于凝寂虛無的心境。虛無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齋’?!?/p>
顏回說:“我不曾稟受過'心齋’的教誨,所以確實(shí)存在一個真實(shí)的顏回;我稟受了'心齋’的教誨,我便頓時(shí)感到不曾有過真實(shí)的顏回。這可以叫做虛無空明的境界嗎?”孔子說:“你對'心齋’的理解實(shí)在十分透徹。我再告訴你,假如能夠進(jìn)入到追名逐利的環(huán)境中遨游而又不為名利地位所動,衛(wèi)君能采納你闡明你的觀點(diǎn),不能采納你就停止不說,不去尋找仕途的門徑,也不向世人提示索求的標(biāo)的,心思凝聚全無雜念,把自己寄托于無可奈何的境域,那么就差不多合于'心齋’的要求了。一個人不走路容易,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痕跡就很難。受世人的驅(qū)遣容易偽裝,受自然的驅(qū)遣便很難作假。聽說過憑借翅膀才能飛翔,不曾聽說過沒有翅膀也能飛翔;聽說過有智慧才能了解事物,不曾聽說過沒有智慧也可以了解事物??匆豢茨强諘绲沫h(huán)宇,空明的心境頓時(shí)獨(dú)存精白,而什么也都不復(fù)存在,一切吉祥之事都消逝于凝靜的境界(福善自致)。至此還不能凝止,這就叫形坐神馳。倘若讓耳目的感觀向內(nèi)通達(dá)而又排除心智于外,那么鬼神將會前來歸附,何況是人呢!這就是萬物的變化,是禹和舜所把握的要領(lǐng),也是伏羲、幾蘧所遵循始終的道理,何況普通的人呢!”
《莊子內(nèi)篇》憨山釋德清注:
顏回曰:“吾無以進(jìn)矣(言回之學(xué)問止此而已,更無以進(jìn)矣),敢問其方(請問夫子之教以可法也)。”仲尼曰:“齋,吾將語若(言須齋心,待聽我之教也)。若(汝也)有而為之,其易耶(言汝有心而為之事,自己未化,便欲化人,豈容易耶)?易之者,皞天不宜(以有心之事為容易者,其心不真,故上天所不宜)。”顏回曰:“回之家貧,惟不飲酒不茹葷者數(shù)月矣。若此則可為齋乎(此顏?zhàn)游粗凝S也)?”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被卦唬骸案覇栃凝S?!敝倌嵩唬骸耙蝗糁荆▽R蝗曛闹荆?,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言返聞于心性)﹔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心尚未忘形,氣則虛,而形與化之矣)。心止於符(謂心冥于理也)。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言心虛于極,以虛而待物)。惟道集虛(虛乃道之體也)。虛者,心齋也(教顏?zhàn)又凝S,以主于虛也)?!?/strong>
顏?zhàn)佣喾浇晕措x有心,凡有心之言,未忘機(jī)也。機(jī)不忘,則己不化。故教之以心齋,以虛為極。虛則物我兩忘,己化而物自化耳。
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shí)自回也(言未受教,待自以為有己)﹔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一聞心齋之教,頓忘其己,此忘己可謂虛乎?回于一言,頓悟如此)?”夫子曰:“盡矣(謂心齋之理,盡于此矣)!吾將語若(言汝有受教之地矣,故將語之):若(汝也)能入游其樊(樊謂藩籬,謂世網(wǎng)中也)而無感其名(言能游人世,虛己忘懷,無以智巧以感動人,而要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言不可執(zhí)一定成心而往,但觀其人精神氣味,相入則言,不入則止,不可強(qiáng)行)。無門無毒(門者,言立定一個門庭。毒,即瞑眩之藥,謂必瘳之藥。此二者有患,皆不可用也),一宅而寓於不得已,則幾矣(一宅者,謂安心于一,了無二念。即其所言,當(dāng)寓意于不得已而應(yīng)之,切不可有心強(qiáng)為。如此,則庶幾乎可耳)。絕跡易,無行地難(言逃人絕世,尚易獨(dú)有;涉世無心,不著形跡為難。即老子“善行無轍跡”)。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圣人應(yīng)世,乃天之使也。若是為人之使,容可以偽。圣人乘真心而御物,又安可以偽乎)。聞以有翼飛者也,未聞以無翼飛者也(此有心、無心之喻也。言世人有心為事,而成者有之;若無心應(yīng)物,而使人感化,若無翼而飛者,此未之聞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言世人皆以有知而知之。圣人以無知而知者,蓋言忘形絕智,以無心而應(yīng)物者。此其難者,未之聞也)。瞻彼闋者,虛室生白(此心虛之喻也。謂室中空虛,但有缺處,則容光必照,而虛室中即生白矣。以喻心虛,則天光自發(fā)也),吉祥止止(言有心而動,則禍福隨之,所謂吉兇、悔吝,生乎動者也。今若心虛無物,則一念不生,虛明自照,悔吝全消,惟吉祥止止。而言此虛心,乃吉祥所止之處也)。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言人心皆本虛明,第人不安心止此,私欲萌發(fā),則身坐于此而心馳于彼,是之謂坐馳)。夫殉耳目內(nèi)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殉,作殉,猶喪失也。言喪耳目之見聞,返見返聞,故云內(nèi)通。若內(nèi)通融于心體,真光發(fā)露,則不用其妄心、妄知,如此則虛明寂照,與鬼神合其德,故鬼神將來舍矣,而況于人而不感化乎!此無翼而飛者也。此教回之極處也)!是萬物之化也(謂喪耳目,則形自忘;外心知,則智自泯。則物我兩忘,我忘物化,則萬物盡化為道矣),禹舜之紐(樞紐)也,伏羲、幾蘧(古圣君也)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言物我兼忘,萬物盡化,此混歸大道之原。即禹之神圣,亦執(zhí)為樞紐;而伏羲、幾蘧之大圣御世,終身所行;而況散民乎?顏回能以此用世,又何強(qiáng)行之有哉)!”
此言涉世,先于事君。此言輔君之難也。茍非物我兩忘、虛心御物、不得已而應(yīng)之,決不能感君而離患。若固執(zhí)我見,持必然之志而強(qiáng)諫之,不但無補(bǔ)于君,且致殺身之禍。此龍逢、比干之死,皆是之過也。
【注釋】
(27)敢:表示謙敬之詞,相當(dāng)于今天“斗膽地”、“冒昧地”之意。方:辦法。
(28)齋:齋戒,指祭祀前的清心潔身,這里專指清心。
(29)有心:指懷有積極用世之心。
(30)暤(hào):通作“昊”,廣大的意思?!皶堤臁本褪恰按筇臁?。宜:當(dāng),合適。
(31)茹:吃。葷:舊注指葷辛,即蔥蒜之類的菜。
(32)心齋:內(nèi)心的齋戒。
(33)一:專一?!耙恢尽币馑际悄盘撏鸪s念,心思高度專一。
(34)氣:“氣”在中國古代哲學(xué)中是一極為重要的概念,指構(gòu)成宇宙萬物的本原。但這里是指虛以待物的心境。
(35)“聽止于耳”一句,聯(lián)系下句當(dāng)是“耳止于聽”之誤倒。
(36)符:合。
(37)虛:這里指純凈、空明的境界。
(38)得使:意思是稟受了心齋的教誨。
(39)自:疑是“有”字之誤。
(40)盡:詳盡,指顏回的上述言論對于“心齋”的理解,說得十分深透。
(41)樊:籬笆,喻指衛(wèi)君統(tǒng)治的范圍,并暗含追名逐利之場所的意思。感其名:為名利地位所動。
(42)入:采納進(jìn)諫。
(43)毒:通作“壔”(dǎo),累積土石用作保衛(wèi)門欄的土臺,喻指索求門徑的標(biāo)的。
(44)一:心思高度集中。宅:這里用指心靈的位置?!耙徽币馑季褪切撵`安于凝聚專一,全無雜念。
(45)幾:近,意思是做到了這一步就接近于大道,符合“心齋”的要求了。
(46)無行地:行走卻不踐地,喻指做了什么事都不留下痕跡。
(47)使:驅(qū)使。偽:假。
(48)有知知者:前者讀zhì,智慧、才能之意。后者讀zhī,意即認(rèn)識、了解。
(49)瞻(zhān):望。闋(què):空虛。
(50)虛室:空靈的精神世界。白:潔凈,指什么也不存在的虛無的心理狀態(tài)。
(51)止止:意思是止于凝靜的心境。
(52)坐馳:形體坐在那里而心理卻馳騁于他處。
(53)徇:使。內(nèi)通,向內(nèi)通達(dá)。外:這里是排除的意思。心知:心智。
(54)紐:樞紐,關(guān)鍵。
(55)伏戲、幾蘧(qú):傳說時(shí)代的遠(yuǎn)古帝王?!胺鼞颉倍鄬憺椤胺恕?。終:到底,遵循始終。
(56)“散焉者”指疏散的人,即普通、平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