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文詩:
春秋之時(shí),天子微弱,諸侯力政,皆叛不朝;
眾以暴寡,強(qiáng)以劫弱,南夷北狄,交侵中國,
不絕若線.桓公乃用,管仲鮑叔,隰朋寧戚,
三存亡國,一繼絕世,而救中國,攘擊戎狄,
卒脅荊蠻,以尊周室,稱霸諸侯.晉文公用,
咎犯先軫,陽處父也,而強(qiáng)中國,擊敗強(qiáng)楚,
而合諸侯,以朝天子,以顯周室.楚莊王亦,
用孫叔敖,司馬子反,將軍子重,征陳從鄭,
打敗強(qiáng)晉,無敵天下.秦穆公也,用由余及,
百里子者,蹇叔子與,王子廖也,據(jù)有雍州,
攘敗西戎.吳用延州,萊季子幷,翼州揚(yáng)威,
于雞父也.鄭僖公富,有千乘國,貴為諸侯,
治義不順,人心而取,弒于臣者,不先得賢.
至鄭簡公,任用子產(chǎn),裨諶世叔,行人子羽,
賊臣乃除,正臣以進(jìn),遠(yuǎn)去強(qiáng)楚,而合中國,
國家安寧,二十余年,無強(qiáng)楚患.故虞國也,
有宮之奇,獻(xiàn)公為之,終夜不寐;楚國也有,
子玉得臣,文公為之,側(cè)席而坐,遠(yuǎn)乎賢者,
厭難折沖.夫宋襄公,不用公子,目夷之言,
大辱于楚;曹不用僖,負(fù)羈之諫,敗死于戎.
是故共惟,五始之要,治亂之端,在乎審己,
而任賢也.任賢而吉,國家之任,不肖而兇,
案察往世,而視己事,其必然也,如合符此,
為人君者,不可不慎.以古鑒今,賢貫古今.
【原文】
春秋之時(shí),天子微弱,諸侯力政,皆叛不朝;眾暴寡,強(qiáng)劫弱,南夷與北狄交侵,中國之不絕若線?;腹谑怯霉苤佟ⅤU叔、隰朋、賓胥無、寧戚,三存亡國,一繼絕世,救中國,攘戎狄,卒脅荊蠻,以尊周室,霸諸侯。晉文公用咎犯、先軫、陽處父,強(qiáng)中國,敗強(qiáng)楚,合諸侯,朝天子,以顯周室。楚莊王用孫叔敖、司馬子反、將軍子重,征陳從鄭,敗強(qiáng)晉,無敵于天下。秦穆公用百里子、蹇叔子、王子廖及由余,據(jù)有雍州,攘敗西戎。吳用延州萊季子,幷翼州,揚(yáng)威于雞父。鄭僖公富有千乘之國,貴為諸侯,治義不順人心,而取弒于臣者,不先得賢也。
至簡公用子產(chǎn)、裨諶、世叔、行人子羽,賊臣除,正臣進(jìn),去強(qiáng)楚,合中國,國家安寧,二十余年,無強(qiáng)楚之患。故虞有宮之奇,晉獻(xiàn)公為之終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為之側(cè)席而坐,遠(yuǎn)乎賢者之厭難折沖也。夫宋襄公不用公子目夷之言,大辱于楚;曹不用僖負(fù)羈之諫,敗死于戎。故共惟五始之要,治亂之端,在乎審己而任賢也。國家之任賢而吉,任不肖而兇,案往世而視己事,其必然也,如合符,此為人君者,不可以不慎也。
【注釋】
1由余,一作繇余,罕之第三十七世孫。(軒轅黃帝之五世孫夏禹的三子少康氏,又名罕,封于無余;為無余王,余氏即由此始),春秋時(shí)天水人。由余的祖先原為晉國人,因避亂才逃到西戎。后來,由余奉命出使秦國。他見秦穆公賢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國,秦穆公元年(前659年)投入秦國,被秦穆公任為上卿(即宰相),為秦穆公出謀劃策,幫助秦國攻伐西戎,一舉攻伐錦諸戎、緄戎、翟戎、義渠等十二個(gè)戎國,遂稱霸西戎,使秦位列春秋五霸。由余的子孫遂以他的名字以姓氏,稱為由氏和余氏。
2五始:《春秋》紀(jì)事,始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等五事,謂之“五始”。
引《漢書·王褒傳》:“共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tǒng)而已?!?br>顏師古 注:“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shí)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正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國之始,是為五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