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語》27論禮詩解1禮無不在
題文詩:
情無不遍,禮無不在,真情求同,至禮存異.
敬不中禮,謂之土野,勇不中禮,謂之乖逆;
恭不中禮,謂之給奪,給奪巧言,巧言令色,
令色情假,假慈假仁.至禮至中,至中至適,
至適至宜,至宜至和,至和至仁,至仁真情,
情通天地,情真親親,親親仁民,仁民愛物.
郊社之禮,以仁鬼神;春禘秋嘗,禮仁祖先;
饋奠之禮,以仁死喪;射饗之禮,以仁鄉(xiāng)黨;
食饗之禮,以仁賓客.明郊社義,通禘嘗禮,
治國以情,如指諸掌.居家有禮,長幼以辨;
閨門有禮,三族以和;朝廷有禮,官爵以序;
田獵有禮,戎事以閑;軍旅有禮,故武功成.
宮室得度,鼎俎得象,物得其時,樂得其節(jié),
車得其軾,鬼神得享,喪紀得哀,辯說得黨,
百官得體,政事得施,加身措前,動得其宜.
禮以治事,治國無禮,猶瞽無相,黑夜無光.
人之無禮,手足無措,進退無序,揖讓無制.
居處無禮,長幼失別;閨門無禮,三族失和;
朝廷無禮,官爵失序;田獵無禮,戎事失策;
軍旅無禮,武功失勢;宮室失度,鼎俎失象,
物失其時,樂失其節(jié),鬼神失享,喪紀失哀,
百官失體,政事失施,行動舉措,皆失其宜.
正文:
孔子閒居,子張子貢言游侍,論及於禮.孔子曰:「居,汝三人者,吾語汝以禮,周流無不遍也.」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如何?」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子曰:「給奪慈仁.」(巧言足恭捷給之人似仁非仁故言給奪慈仁.中陟仲反下同)子貢曰:「敢問將何以為此中禮者?」子曰:「禮乎,夫禮所以制中也.」
子張--------顓孫師(前503-?)Zhuan Sun Shi 復姓顓孫、名師,字子張,漢族,陳國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七十子之一)。子貢-----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復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春秋末年衛(wèi)國人??鬃拥牡靡忾T生,孔門十哲之一.。言游----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稱“言游”、“叔氏”,春秋末吳國人,與子夏、子張齊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曾為武城宰(縣令)。居,ju,同凥。《說文》凥處也。凥,ju,處也。從尸得幾而止。 古同“居”。坐的意思。中 .[zhòng] 恰好合上:。;受到,遭受:[zhōng] 和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 “中”字清澈如水、浩然正氣、剛直不阿、不偏不移,持之以恒。中,和也。——東漢·許慎《說文》。給----給, gěi 和 jǐ 兩讀音,常用作動詞、介詞和助詞。表示交付、送與、替,為、被,表示遭受、把,將等;還表示供應、富裕,充足、敏捷意。
孔子在家休息,弟子子張、子貢、子游陪侍,說話時說到了禮。
孔子說:“坐下,你們?nèi)?,我給你們講講禮。禮是可以周詳?shù)剡\用到各處并且無所不遍的。”
(利口巧辭、善于經(jīng)商的)子貢站起來離席回話說:“請問禮該如何應用?”
孔子說:“虔敬而不合乎禮,叫做土氣(粗野,太質(zhì)樸);謙恭而不合乎禮,叫做巴結(jié)(太積極);勇敢而不合乎禮,叫做乖逆(太囂張)。”
孔子又說:“特別是給(巴結(jié))混淆了慈悲和仁愛(巧言足恭捷給之人似仁非仁故言給奪慈仁)。”
子貢說:“請問怎么做才能做到合乎禮呢?”
孔子說:“禮嗎?禮,就是用來節(jié)制行為使之適中的。”
子貢退,言游進曰:「敢問禮也,領(lǐng)惡而全好者與?」(領(lǐng)理 惡烏故反好呼報反與羊諸反)子曰:「然.」子貢問何也?子曰:「郊社之禮,所以仁鬼神也;禘嘗之禮,所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饗之禮,所以仁鄉(xiāng)黨也;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明乎郊社之義,禘嘗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是故居家有禮,故長幼辨以之;閨門有禮,故三族和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序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是以宮室得其度,鼎俎得其象,物得其時,樂得其節(jié),車得其軾,鬼神得其享,喪紀得其哀,辯說得其黨,(黨類)百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各得其所宜施行之)加於身而措於前,凡眾之動,得其宜也.」
領(lǐng)-----領(lǐng) [lǐng] 1.頸,脖子:2.衣服上圍繞脖子的部分:領(lǐng),項也。從頁,令聲。——《說文》 接受,受取,理解,懂得 。禘嘗----dì cháng 禘嘗,禘禮與嘗禮的并稱。 周 禮,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古代常用以指天子諸侯歲時祭祖的大典?!≌涯?/span>------是宗法制度對宗廟或墓地的輩次排列規(guī)則和次序。古代祭祀時,子孫按宗法制度的規(guī)定排列行禮。按照長幼、上下等次序左右排列。饋奠----kuì diàn 饋奠,指喪中祭奠之事?!∩漯?/span>----賓禮,指招待賓客之禮;嘉禮,指的是飲食、婚姻、冠禮、賓射、饗燕、賀慶等禮。賓射----bīn shè 古射禮之一。 周 天子與故舊朋友行燕飲之禮,而后與之射。饗燕----飲食禮儀,烹太牢以飲賓客,燕即宴,燕禮在寢宮舉行,主賓可以開懷暢飲。在特定的節(jié)日吃特定的食物,這也是一種飲食禮儀。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順序,勸酒、敬酒的禮節(jié),也都有社會往來習俗中男女、尊卑、長幼關(guān)系和祈福避諱上的要求。食饗----謂以酒食宴請賓客或祭祀宗廟?!抖Y記·樂記》:“食饗之禮,非致味也。”孔穎達疏:“食饗,謂宗廟祫祭。”。田獵----田獵是一項具有軍事意義的生產(chǎn)活動,并與祭祀有關(guān),主要目的是訓練各種武器使用和車馬的駕控。鼎俎-----dǐng zǔ 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饗時陳置牲體或其他食物的禮器。鄭玄 注:“取於鑊以實鼎,取於鼎以實俎。實鼎曰脀,實俎曰載。”。軾----軾 [shì] 1.古代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2.憑軾致敬: 。黨----黨,不鮮也。從黑,尚聲。――東漢·許慎《說文》美,善,正直。后作“讜” 黨,善也;美也。――《廣雅》 結(jié)伙
子貢退下來,子游上前請教,說:“請問,所謂禮是為了治理惡劣習性而保全良好品行的吧?”
孔子說:“是的。”
子貢問:“那(是什么意思呢)該怎么做呢?”
孔子說:“祭天祭地之禮,是用以致仁愛于鬼神的;秋嘗夏禘之禮,是用以致仁愛于祖先的;饋食祭奠之禮,是用以致仁愛于死者的;舉行鄉(xiāng)射禮、鄉(xiāng)飲酒禮,是用以致仁愛于鄉(xiāng)親鄰里的;宴會飲酒的禮儀,是用以致仁愛于賓客的。
這樣,明白了祭天祭地的禮儀,秋嘗夏禘的禮儀,那么治理國家就像在指著自己的手掌給別人看那樣容易。
因此,用這些禮儀,居家處事有禮,長幼就分辨清楚了;家族內(nèi)部有禮,一家三代就和睦了;在朝廷上有禮,官職爵位就井然有序了;田獵時有禮,軍事演習就熟練了;軍隊里有禮,就能建立戰(zhàn)功了。
因為有了禮,宮室得以有了制度,祭器有了樣式,萬物生長符合時節(jié),音樂符合節(jié)拍,車輛有了定式,鬼神得到了該有的祭享,喪葬有了適度的悲哀,辯說得以擁有支持的人,百官得以恪守其職分,政事得以順利施行。
將禮應用在每個人身上和面前的一切事情,人們的種種行為舉動就都能夠適宜得當了。”
言游退,子張進曰:「敢問禮何謂也?」子曰:「禮者,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倀倀乎何所之,(相息亮反倀三良反)譬猶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以見.故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其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勢,宮室失其度,鼎俎失其象,物失其時,樂失其節(jié),車失其軾,鬼神失其享,喪紀失其哀,辯說失其黨,百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措於前,凡動之眾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洽四海.」(祖始也洽合無禮則無以為眾法無以合聚眾)
倀----倀 [chāng] 倀,狂也。俗字作猖。——《說文》 1.〔~~〕迷茫不知所措的樣子。無所適從。又稱倀倀,2.古代傳說中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鬼 。措 [cuò] 1.安放,安排:2.籌劃辦理:~施。
子游退下去,子張上前請教道:“請問什么是禮呢?”
孔子說:“所謂禮,就是對事物的治理。君子有什么事務,必有相應的治理手段。治理國家假如沒有禮,就好像盲人沒有扶助的人,茫然不知該往哪兒走。又如整夜在暗室中找東西,沒有燭光怎么能看得見呢?所以說沒有禮就會手足無措,耳目也不知該聽什么該看什么,進退、作揖、謙讓都失去了尺度。這樣一來,居家處事就會長幼無別,家族之內(nèi)祖孫三輩就失去了和睦,朝廷上官爵就失去了秩序,田獵練武就失去了策略,軍隊攻守就失去了控制,宮室建造就失去了制度,祭器就失去了式樣,各種事物(農(nóng)作物的耕種等)就失去了合適的時間,音樂就失去了節(jié)制,車輛就失去了定式,鬼神就失去了祭享,喪事就失去了合度的哀傷,辯說就失去了支持的人,百官就會失職,政事就不能施行。凡加在每個人身上的,擺在面前的,人們的種種行為舉動都失其所宜。這樣,就無法協(xié)調(diào)民眾一致行動(治理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