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那場充滿著決絕意味的戰(zhàn)役,讓臺兒莊如今成為眾所周知的紅色旅游景點。在中國抗日部隊取得的大大小小各類勝利中當屬臺兒莊戰(zhàn)役最為振奮人心。中國軍隊以偏師弱旅戰(zhàn)勝當時狂妄不可一世的日本軍隊,讓臺兒莊成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
“無土不沃血,無墻不飲彈”可見臺兒莊戰(zhàn)役打的慘烈。一個月的持續(xù)炮火不斷,讓這座曾經由乾隆皇帝御筆親賜的“天下第一莊”化為廢墟。直到2008年,這座倚著京杭大運河而建的運河古城才重新回到世人視線之中。
臺兒莊古城復原圖
臺兒莊地處山東省棗莊市,恰好是蘇魯交界,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貫通全境。作為南北運河交匯的第一站,當仁不讓的臺兒莊成為漕運南北往來的樞紐。如今也只有在這里才能找到京杭大運河的痕跡,這里也被成為“活著的古運河”。
明清時期商賈云集,使得臺兒莊成為魯南地區(qū)重要的商貿城市,乾嘉時期曾有“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盛景象。
得益于漕運帶來的文化交匯,臺兒莊的建筑風格可謂是集各家所長。八種建筑風格在這里相得益彰,五種宗教文化在這里均有體現(xiàn),各類廟宇建有30余處。套用一句現(xiàn)代的詞語解釋,只能說臺兒莊在古時就是一座上線“和諧發(fā)展”的多元化城市,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印記。
作為大運河廢非物質文化博覽園,船型街四周環(huán)水又如楊帆巨船。街心的“大河行舟”便是當年乾隆皇帝的龍舟形貌,石雕則是鎮(zhèn)水獸。在這里還可以看到齊魯?shù)貐^(qū)其他的非物質遺產。
守著運河做水運營生少不了求媽祖娘娘保佑平安,坐落在臺兒莊的這座天后宮據(jù)說是大陸同類建筑中規(guī)格最高的。這座天后宮初建于清初期,當時由福建商人出資建造,百年間香火不斷。戰(zhàn)后重建的天后宮保留其原有的閩南建筑風格,雕梁畫棟間仿佛還能看見往來的船家前來朝拜。
古城內的關帝廟本是雍正十三年來此落戶的山西商人集資修建的山西會館,并在此祭奠山西圣賢關羽。久而久之,當?shù)氐睦习逍毡惴Q其為關帝廟。臺兒莊大戰(zhàn)中這里還是國軍第二集團軍的前沿指揮部。
參將署俗稱大衙門,大衙門門口的古街則被成為大衙門街,這里曾是國民政府設立的山東嶧縣公安局臺兒莊分局,后成為第三集團軍副司令沈鴻烈的軍火庫,現(xiàn)在則是臺兒莊古城重建博物館。
在臺兒莊古城內保留了約兩公里的運河故道,“活著的運河”指的便是這段明清時期的古運河。伴隨著古河道、古碼頭, 水鄉(xiāng)的形象是不是更立體了。
戰(zhàn)役勝利后李宗仁將軍在臺兒莊火車站牌前留影
在臺兒莊曾建有南北兩座火車站,臺兒莊大戰(zhàn)時,火車北站作為當時中國軍隊后勤物資的卸裝站成為中日雙方爭奪的主戰(zhàn)場之一。這座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哥特式的建筑在戰(zhàn)火中被毀,1993年臺兒莊政府按照資料留存的影像在原址上修建了現(xiàn)在的火車站,并保留一段鐵軌。
與火車站隔河相望的就是臺兒莊大戰(zhàn)紀念館,這里擁有我國唯一的抗戰(zhàn)主題大型全景式畫館,首尾相連巨幅畫面與地面有機結合,在燈光、音效的配合下仿佛身處于槍林彈雨之中,讓人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