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聊2件事】
1、第一件事,這顆蘋果是臨摹一位外國畫家的作品,名字記不得了,在微博上找到的圖片,保存在手機上很久了,一直不敢臨摹,因為我看不透她到底疊了幾層,如何融合的那么自然;
但是你們知道,一直畫自己能駕馭的東西會提不起勁,偶爾得挑戰(zhàn)一下難度,成功了就能突破瓶頸!
從決定畫這顆蘋果到今天已經(jīng)快一個月了,一次大姨媽的巡回都要結(jié)束了,所以講完今天的教程,就可以和這顆蘋果說滾蛋了!
這一個月里我干了嘛事?
分析這顆蘋果怎么畫,怎么疊色好,想了一天多,跑步的時候也在想,想著想著居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跑了2公里了,所以有心事的時候跑步不覺累!
我決定好給蘋果上三層色,淺一層,中一層,最后深紅一層;幻想的確很美好,現(xiàn)實就是兩張白花花的16k水彩紙就這樣浪費了,疼!(正文會放上畫殘的2張圖)
畫殘了2張圖,浪費了一天半時間,總得有點收獲,知道原來深色和淺色接色,你丫干嘛手賤動它,干了之后中間有條白色裂縫,搞得跟地震過一樣;
但這時心情很亢奮,因為有了錯誤的經(jīng)驗,瞬間泉思涌動,在筆記本上嘩嘩的寫下混色心得,好像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一塊缺失的短板,補上以后就天下無敵了!
按著自己寫的心得,重新開始上色,終于一舉拿下,再不成功紙都快廢完了,當(dāng)然和原作者的圖相比,還是分分鐘飄來一股山寨味!
蘋果搞定了,后面幾天很順利的畫完了葉子,并且寫了一篇關(guān)于畫葉子的水份掌握教程,還有一篇關(guān)于畫葉子的萬用公式教程;
原本接下去的流程應(yīng)該是寫蘋果教程了,可是受這次曲折的經(jīng)歷影響,我想出了要開一個欄目,專門在畫每一幅畫上詳細(xì)教程之前先以問問題的形式讓零基礎(chǔ)的小伙伴學(xué)會去觀察一個物體是如何一層一層被畫出來的,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的【茅茅細(xì)語】這個欄目!
這周已經(jīng)出了第一期,后面來的小伙伴都趕緊跟上,問題搶答起來,答案不對沒關(guān)系呀,關(guān)鍵是快來搶夫人的畫呀?來呀~來呀~(啥是節(jié)操?)
2、第二件事,實在憋不出來了!
iiiiiiiiii
【上干貨】
| 畫線稿 |:拿出一張A4白紙,外框定19cm*15cm, 內(nèi)部小框是正方形8*8cm;
葉子部分總高度為7cm,大家還是用定位法去畫葉片,每一片葉子找準(zhǔn)到其他參照點;
這是整體的蘋果線稿,左邊的尺子給大家參考每一部分的長度;
近距離來一張!
把硫酸轉(zhuǎn)印紙放在上面,用夾子夾住兩張紙,避免描線稿的時候移動!
把正面描好的硫酸紙反過來,再描寫一遍,這一面一定要描的準(zhǔn)確,因為這一面的鉛筆印是被印到水彩紙上的!
把兩面都描好的硫酸紙正面朝上放在水彩紙上,也用夾子固定兩張紙,拿出一元硬幣,左手按住固定紙張,右手用力刮鉛筆??;
水彩紙上印好的線稿!
再用可塑橡皮輕輕敲打線稿輪廓,使線稿鉛筆印淺一點;
| 上色 |:先給大家展示一下我畫殘的2張圖是怎么上色的,問題出在哪里?
第一張:先底層刷水,上顏料,三個色相接:淺綠+淺黃+紅色;
等第一層顏色干了,疊第二層,繼續(xù)先刷水,顏色還是這3個:淺綠+淺黃+紅色;
下面這張是疊了2層以后干了的效果;這時候我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不對了,左邊的綠色疊了兩層變暗了,沒有了通透感;右邊的紅色也被毛筆擦得坑坑洼洼的;但是實在不舍得棄稿,于是想再堅持一下;
于是右半部紅色繼續(xù)加深第三層,干疊的,疊完,整個人不好了;
干疊就意味著有硬邊緣,就需要用水筆揉開邊緣線,結(jié)果變這樣了,不棄稿都不行了!
這張畫殘的線稿我吸取了2點經(jīng)驗:
1)、同一種深淺的顏色疊2層,效果只是比原來暗了一倍;
2)、大面積的干疊邊緣不適合用水筆暈開,暈開的毛筆水太干就會像上圖一樣留下邊緣線,太濕就會往紅色里面滲開,留下水痕;
接下去開始廢第二張;
我吸取了第一張的教訓(xùn),打算綠色只疊一層就好,于是把綠色單層的顏色調(diào)的濃一點,因為干了還會再淺一點;還是黃綠+嫩綠+紅色三色相接;
但是在還沒干的時候我想把3個顏色混合的自然一點,于是用干凈的毛筆柔化了一下交界邊緣,結(jié)果干了之后一看發(fā)現(xiàn)中間有一條白色的裂縫,咯噔,又完了;
我想疊個深紅色能不能蓋住,繼續(xù)疊色,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和第一張一樣,果然大面積疊色不適合干疊,除非毛筆很大只那種,一筆就能刷出大面積,那樣邊緣用水筆暈開也會自然;
第二張畫殘又得出1個經(jīng)驗:兩色相接,讓它們自由暈開,不要用干凈的毛筆去修改,越改越糟;
吸取了以上失敗的經(jīng)驗,打掃了一下腦子,理出了給蘋果上色的思路:
1、紅綠色都只上一層,顏色一次性調(diào)深到位;
2、紅色和綠色不要在同一層相接,分兩層各自上色;
iiiiiiiiii
這次調(diào)的顏色:【吳竹顏彩】——上面:朱+紅;左下:黃草+蓬;右下:黃+黃草;
第三張線稿了,這時候知道轉(zhuǎn)印紙的重要性了吧,印一下,新的線稿就好了,如果讓我重新再畫一遍這個蘋果線稿我肯定會放棄這張畫的;
先給蘋果刷層水,不要起水坑,濕漉漉的,迎著光看一下;
第一層:上半部分上黃:黃+黃草,下半部分濕接綠:黃草+蓬;
等第一層綠色全干了,疊紅色,這次紅色不再用干疊法了,用濕疊法;先給蘋果刷一層水,然后點染上紅色:朱+紅調(diào)和而成;
你們會發(fā)現(xiàn)濕疊法紅色顏料邊緣會有很多須子滲透開來,這個時候用干凈的毛筆微微修整一下邊緣須子,使邊緣平滑一點;
知道為什么要2層顏料分開畫了吧,如果是同一層修整邊緣,干了中間就會有一條白色的裂縫,現(xiàn)在分開上下層畫完全不影響綠色層顏料,下層早干了;
等紅色層顏料9成干的時候,用干凈微微濕的毛筆筆尖擦出小點點,每一個點點來回擦幾下,用紙巾按一下,就會出現(xiàn)白點點;
蘋果左邊的紅色小斑條用干疊法,按這個弧形畫上去就好,沒什么技法;
中間紅綠色交界處比較雜亂的斑點畫法:先在中間區(qū)域刷一層薄薄的水,然后雜亂無規(guī)則的點染上點點,讓它自由滲開,好像鑲嵌在蘋果皮上一樣;
在蘋果邊緣線處干疊一點陰影暗部,增加立體感,顏色:紅+黃+綠調(diào)出的淺棕色,不要直接用黑色疊,不然又畫毀了!
這次總算松了一口氣,看著有那么一點點像了;
吃個蘋果,以形補形吧!
終于開始畫葉子了,關(guān)于葉子的所有心得都寫在這2篇文章里了:
《
畫葉脈,如何搞定“水份”這個小賤人?》
《
畫寫實水彩葉子,能不能來個萬用公式?》
葉子都是分左右各半片半片分開畫的,先刷層水;
葉尖點染黃色,葉身接黃草綠色;
擦出葉脈,由于葉脈比較多,所以擦到后面就干了,補救辦法:等全部顏料干了,水筆再來回刺激擦葉脈,再用紙巾按一下,葉脈更明顯;
這2片葉子我是自己先試色,找一下感覺;
下面以其中一片葉子為例,展示一下畫葉子過程:
先給半片葉子刷水;
趁濕,點染上2種顏色,黃接黃草;
趕緊擦出葉脈;
等干,開始疊色,顏色:蓬;技法:干疊,邊緣用水筆暈開;
用同樣的方法給右半部分葉子上色擦出葉脈;
疊:蓬+鶯綠,在邊緣處,用水筆揉開邊緣;
分享一個增加葉片立體感的技巧:就沿著葉脈一側(cè)邊緣線加深綠色,就加深一側(cè)一條線,葉脈另一邊不需要加深,是不是比上一張圖看上去立體多了;
給中間的主脈涂上黃綠色;
等葉子完全干了,用紅色顏料畫出幾個斑塊;遇到處在葉脈上的紅斑,要擦去中間紅色的顏料,留出脈紋,顯示此處是凹進的;
接著,剩下的葉子畫法都一樣,而且細(xì)節(jié)扣的少;
葉柄的地方,畫法步驟:1、涂上綠色,趁濕擦出中間高光;2、等干,在右邊邊緣疊深棕色加深立體感;
其實說實話,這次葉子我畫的不好,失敗的地方不是技法,而是調(diào)色,用色太深,所以色彩這一塊還需要不斷深入研究;
葉片畫好了,整體看一下,只剩下樹根了;
岱赭平涂,手動留出上面一個個白點;
用焦茶色干疊樹根四周邊緣,以及白點點四周,用水筆揉開邊緣;
阿彌陀佛,終于搞定了,一周時間,就這么一張16k的畫,不過學(xué)到了很多知識,以后類似的桃子啊,石榴啊,都能畫了,也是值得的;
畫一幅畫,為了學(xué)會這一種類型;
iiiiiiiiii
【獲獎感言】
今天茅大問我,你這個欄目能登榜的啊,那登榜多的能怎么樣?“能得到我的一張畫呀!”
瞬間從他S號的眼簾里飄過一團不明白色物體,我讀懂了,嫌禮物太輕?。?br>
好吧,自己挖的坑怪誰,在這個晚餐是吃肉還是吃菜全看打賞多少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階段,夫人決定再加一個禮物,登榜次數(shù)最多的前3位,每人贈送一本我自己設(shè)計的超美復(fù)古碎花布面水彩本,還有其他款封面可挑,實物真的更美!(活動只針對公眾號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