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和蘇爸的周年紀(jì)念日。
他和往常一樣,早早起來叫蘇寶起床,給她洗漱,陪她讀繪本,給我時間做自己的事。我抱著妹妹下樓的時候,他已經(jīng)煮了蘋果燕麥粥,桌子上有切好的草莓。
桌上還有一個信封,四張去Bahamas天堂島的機票靜悄悄的躺在里面。
五年了,還是能給我驚喜。
木婚,不長不短的五年,也算學(xué)到了不多不少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爭吵都是為了表達需要,婚姻里的每一滴苦澀,都來自沒有被理解的需要。
我和蘇爸感情一直不錯,但兩個人的個性和自我意識都很強,剛結(jié)婚時不是沒有吵過,一次次的徹夜長談,一次次解構(gòu)和重建我們的溝通方式,才有了今天的我們。
很多時候我們把好好一場架吵得面目全非,是因為混淆了想要的和不想要的。
說清想要的,別說不想要的,能解決婚姻里80%以上的溝通問題。
舉個栗子:
老公下班回來,臭襪子一脫就在沙發(fā)上葛優(yōu)躺。
老婆:
整天就知道躺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從來不幫著做家務(wù),襪子亂丟,也不看看家里亂得像個狗窩!怎么嫁了你這么懶一個人!
這個對話里,老婆成功表達了自己不想要的:
1. 家里很亂
2. 該幫忙的時候,老公在看電視
而沒能說清自己想要的:
1. 希望老公幫忙做家務(wù)
2. 希望家里保持整潔
可能沒幾個丈夫聽完這樣的話,會說:老婆,謝謝你對我的人身攻擊,我對自己懶惰的劣根性又有了新的覺悟,我這就痛改前非,關(guān)掉電視,去做家務(wù)。
脾氣差點的丈夫,第一反應(yīng)很可能就炸了:老子哪有整天看電視?不是剛下班嗎?昨天的碗不是老子洗的嗎?
脾氣好點的丈夫,第一反應(yīng)可能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
總之,達不到目的。
那是因為這段對話有兩個問題:
1. 從來不幫著做家務(wù),整天都在看電視,這可能不是事實
2. 怎么嫁了你這么懶一個人,這是對老公滿滿惡意的差評啊
再來看一些想要 vs. 不想要的對比:
前面那段關(guān)于老公葛優(yōu)躺的對話,如果換成這樣會怎樣呢:
老公,我剛下班回來好累(表達感受)
我看到你的襪子在地板上(講事實)
肯定是因為你也累了(共情)
下次你脫掉襪子,可以放到洗衣籃里去嗎(表達需要)
這樣家里就整潔多了(表達需要)
我的家務(wù)負(fù)擔(dān)也會小一些(表達需要)
想讓老公聽話,試試:
表達感受-->共情-->講事實-->表達需要
這個神奇的套路,和管理三歲小孩的辦法差不多,但每次我一拿出來,蘇爸立刻乖乖執(zhí)行任務(wù)。如果你還能適當(dāng)?shù)氖救酰ń裉靻挝换顒?,跑了一天好累啊,老公幫我揉揉背嘛),那效果更是大加分。說不定老公順手把碗也洗了
男人天生的思路通常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接納情緒(這個可以練習(xí)),他們猜不到我們在想什么,所以一定要明確、具體、溫柔的提出你的要求。
如果要問我最好的婚姻是什么樣子,我想,可能是互相懂得對方的不容易。而懂得的基礎(chǔ),是好好說話。珍惜身邊親密的人,不要攻擊對方,就像你不會輕易攻擊朋友、同事、陌生人一樣。
你好好說的每句話里,藏著全家人的福氣(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