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兩天來上海參加展會,出發(fā)前,六爸六六我們仨去吃了一頓串串,結賬前六六說的一句話,給我觸動特別大。
服務員來數(shù)簽子,六六看到那么大的一捆,突然說了一句“下次咱們少吃點兒吧,吃這么多要花好多錢,賺錢也是很辛苦的。。。”
六爸當時像看怪物一樣看著她閨女,畢竟那是一個從小到大完全不知道錢是何物,對啥東西也不愛惜,默認東西想要就會有,丟了就能買的敗家小孩兒。
我笑著跟六六說,賺錢是很辛苦,但不需要在吃飯上去省,小朋友讓自己吃飽吃好身體棒是最重要的任務,而且吃不了多少錢。以后不是特別有必要的東西咱們少買點兒就行了好不好?
六六用力的點頭:“嗯”!
我不知道大家會怎么看六六這樣的變化,反正我是挺欣慰的。
六六是爺爺姥姥我們兩家留在鄭州的唯一一個第三代,姥姥這邊更是唯一一個寶貝,合全家七個大人之力寵一個孩子,她確實像在蜜罐里過日子,對財富沒有任何認知,想要的東西理所當然認為就會有。這可能是現(xiàn)在很多孩子會出現(xiàn)的情況,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寧可苦著自己,也不會苦了孩子。
曾經(jīng)我還跟朋友說這種對貧富沒什么概念的孩子挺好的。
比如帶她去比較貧困的山區(qū)爬山,其實條件挺艱苦的,但她不會覺得苦,還覺得是種體驗。可以和山里的孩子玩成一片,對待山里老鄉(xiāng)也很有禮貌,和在爺爺家院子里見到陌生人時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一個有適應能力,不以條件取人的孩子,是我想要的。
比如她四歲時我一個人帶她去大阪玩七天,日本的同事不知道她也去以為我是出差,就給定了一個10平米左右非常小的房間,一張小單人床一張小單人桌,連帶去的登機箱打開都沒地方放。進屋我就傻眼了,等同事走了,我跟六六說我去前臺跟酒店說換房間(也是四星+的酒店,就是定了最小的房間)。結果六六說:“為什么要換啊,我們的小窩挺好的,有地方讓咱們倆睡覺不就行了么”,于是聽她的,在大阪七天,我們就住在那個挪不動身體的小屋里。
回來后我就跟朋友說,這種孩子見識過各種好東西好地方后,反倒對花錢消費更貴的東西沒有什么太大的渴望,東西在她眼里更多是不同,而沒有什么好壞,所以在做選擇時,出發(fā)點也更多是自己的需求。一個能看到自己需求,容易滿足,不追求虛化和浮夸的孩子,是我喜歡的。
這樣的比如有很多,而這些年來,大家對六六的評價也基本都是單純,善良,看起來一切都挺好。
然而,在學齡前后,我發(fā)現(xiàn)她的狀態(tài)是不對的。
她認為生活中擁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因為接觸的孩子看起來條件都差不多,她就會默認每個人生活都是好的。即使她在英國游學的時候,會看到一些流浪漢,姥姥趁機教育她要好好學習,否則以后會成為流浪漢。而六六還很奇怪的反問,流浪漢有什么不好,那不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么?
她不知道自己想過的生活,是需要靠自己努力去爭取的,因為她身邊的所有人,最緊張最忙碌的工作狀態(tài),都不會被她看到。所有兒童片里的主角們,也都不需要工作。所以,雖然她會因為聽話而配合做我要求的各種事情,但完全沒有為自己而努力的自我驅動力。
于是,教育模式上線。六六從小就是很講道理的孩子,所以,我會像和大人溝通一樣跟她說話,但在認知世界這件事情上,語言好無力。我跟她說這個世界上有些孩子吃不上飯,喝不上水,她想象不出來;跟她說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接受各種教育,上不了學,上不了課外班,她還覺得那樣挺好。想讓她知道對于她來講最平常的東西,可能是別人夢寐以求的,要懂得珍惜。她似懂非懂的點頭,但我知道,七歲的孩子,可能還是理解不了。
然后,我就想起15年前自己通過網(wǎng)絡在社會上組織的扶貧游(跨過所有組織的損耗,帶著捐贈的物資親自去特困山區(qū)送給老鄉(xiāng)們),當時玩戶外的家庭大多數(shù)經(jīng)濟條件比較好,第一次我搞活動時就有三個家庭帶著5-9歲的孩子一起參加?;貋砗?,一個銀行行長團員跟我說,那次在農(nóng)村呆的幾天,最大的收獲是孩子的改變。以前浪費糧食浪費錢,覺得一切來得理所當然,但真的親歷絕對的貧困后,回來節(jié)儉了,而且努力了,因為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于是,我就想找機會把六六真的送到最窮困的地方幾天,因為要考慮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就耽擱了,可怎么解決孩子不了解真實的世界,不惜福,缺少努力的動力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擾我。沒想到,放暑假后,竟然靠一部很老很老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給解決了。
這部十幾年前的老片,可能絕大多數(shù)朋友都看過了,劇情很簡單,就是一個瀕臨破產(chǎn)、老婆離家的落魄推銷員,如何帶著兒子一起克服生活的各種困境,靠勤奮和誠懇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后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
因為有孩子角色,所以六六看片子時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產(chǎn)生共情。
通過電影,她看到了原來生活中真的會有過不下去的困境,會沒錢吃飯,沒地方住。過去她看流浪漢,會覺得不苦啊,是個人選擇??煽吹侥莻€爸爸帶著孩子無奈之下住廁所,住收容所的時候,她知道了,有些生活,不是選擇,而是被迫。
六六沒有看到過大人真正工作時什么狀態(tài),所以覺得美好生活可以輕松得來。但通過那部電影,她看到了交易員工作中的快節(jié)奏,看到了推銷員在馬路上的各種飛奔,看到了為了吃上飯,為了有房子住,很多人是需要拼命,付出非常非常多努力的。當然,順便我也會告訴她,我們也是努力的,只是不同職業(yè),努力的方式會不同。
我們不可能永遠給孩子最好的保護,走進社會,甚至走進學校,就會有人跟她說:“你不行”。有些孩子,第一次聽到人說你什么什么不行時心態(tài)就崩了,比如說我,一直被人夸到初中,遇到一個后來被發(fā)配到小賣鋪賣馓子的英語老師,說我發(fā)音不行。然后,即使高考卷面150我考138,加試的30分聽力滿分,卻這么多年從不開口講英語。我不希望六六重蹈覆轍,所以希望她更早的做好心理建設。電影中,最高學歷高中生的男主,去跟大群大學生競爭工作崗位,連她老婆都覺得是笑話,覺得他不行,但他證明了,別人說什么沒有用,只要努力了,就有可能行。跟他兒子也有一段對話,看電影時暫停了,我一句句認真講給六六聽?!皠e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我一直在跟六六說,人的一生不是只有享受和傻玩的快樂,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很多時候來自于拼搏后的收獲,她似懂非懂。但電影里有個情節(jié),連她都看懂了??死锼蛊幢M全力在20個實習生中脫穎而出,被公司錄用后,他竭力保持平靜地走出公司,融入形形色色的人群當中,紅著眼眶,忍不住開始鼓掌。誰也說不清楚那個掌聲是送給誰的,但誰都能看到一個中年男人的狂喜,不張揚不過分地表達自己的幸福。
從小長在蜜罐里,看著動畫片,各種童話長大的孩子,其實很難理解現(xiàn)實世界的殘酷,于是也就不太容易知道,人的一生,只有努力才能接近自己想要的幸福。
之前要求六六努力的時候,她也會為了媽媽高興很聽話地去配合,但那種狀態(tài)并不是我想要的,小朋友硬拼成績很容易,但真正挖掘出自我驅動力的孩子,才能長久且穩(wěn)定地發(fā)揮出自己的潛力。我講過各種道理和故事,但都沒有看這部電影的效果好??赐觌娪暗牡诙?,六六就開始很主動去完成我給她布置的學習任務了,而且知道即使現(xiàn)在沒有別人優(yōu)秀也沒關系,那個叔叔幾十歲了都可以,那她只有開始努力,就不算晚。不知道這次勵志的效果能持續(xù)多久,但變化還是挺明顯的。
如果你家也有同款孩子,就用這部電影,給他上一課吧,或許,也有讓人驚喜的結果。
END
本來暑假讓她每天看一部電影(有線上課補充后就不每天都看了,控制總體對屏幕的時間),是為了練她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因為看完電影后她要用自己的話給我講述電影講的是什么故事。最初為培養(yǎng)她興趣,是從宮崎駿動畫開始的,動畫片小孩子的接受程度會高一些,而且更容易投入。三四天后,六爸說引入真人大電影試試吧,在因為法語淘汰了《放牛班的春天》,因為戀愛情節(jié)淘汰了《怦然心動》之后,給六六選了那部《當幸福來敲門》。
這部電影是剛放暑假時看的,因為六六在觀影后心態(tài)和行為習慣都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所以讓我開始意識到影片的教育作用。于是我才會帶她去看《銀河補習班》,畢竟國語片,她不用靠看字幕去理解,更輕松一些。后來覺得影片表達的東西有一致性,就把這部雖然表現(xiàn)更完美,但卻全英文很多孩子看起來會吃力的經(jīng)典老片往后放了放。本來想暑假結束前再聊這部片子的,給孩子們面對新學年挑戰(zhàn)鼓鼓勁兒,因為出發(fā)前的那件小事,我迫不及待地把這部影片也給分享了。
肯定會有朋友說《當幸福來敲門》全英文孩子看不了啊,就像有人說銀河補習班劇情邏輯有瑕疵一樣,但個人覺得,看書也好,看劇也罷,沒有多少東西是完美的。就像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有缺點,能夠吸收值得借鑒的部分,忽略不夠完美的部分,用相對寬容的心態(tài)看世界,也標志著我們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