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公號后臺有一位媽媽給我留言,說孩子有很多“買買買”的要求,滿足他吧,怕他控制不了欲望,得到太多不懂珍惜;不給買吧,又擔(dān)心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將來會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好東西。
當(dāng)時我在后臺簡單地回復(fù)了幾句,后來還是想就這個問題再寫一篇文章,因為我覺得這個媽媽的擔(dān)心特別普遍。在六六剛會提出各種買買買要求的時候,我也經(jīng)常有這樣的困惑。
現(xiàn)在我越來越淡定了,是因為我覺得任何事情的影響都不會是這么極端和絕對的。脫離了經(jīng)濟條件、前因后果、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僅僅是用“買”或者是“不買”來論定對孩子的影響,這樣的判斷太野蠻了,而且一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永遠都沒有答案。
不如換一個問題來思考:
不給孩子買,為什么會讓孩子覺得爸媽不愛自己,或是自己不配擁有好東西?
我想是因為:我的需要爸媽不尊重、不理解、不在乎。
所以關(guān)鍵的問題是孩子能否知道他們的需求和愿望是被理解、尊重的,是這個交流的過程,而不是最后買或者不買的結(jié)果。
因此,無論給不給孩子買,有兩件事是一定要做,卻又常常被忽視的:
第一,問一問孩子為什么想要買,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需求;
第二,客觀地、對事不對人地告訴孩子為什么不可以買。
先說第一點吧。
前段時間在一檔綜藝節(jié)目《我們是真正的朋友》里,小S13歲的女兒艾莉想買一件上千塊的潮服,小S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女兒數(shù)落了一頓。
這是一種特別常見的反應(yīng)。另外一種常見的反應(yīng)是:家里已經(jīng)有很多了,不許買。這兩種反應(yīng),都略過了和孩子交流原因的過程,直接走向了結(jié)果。所以,和孩子的抗?fàn)帲矔苯酉萑搿百I”與“不買”的死扣里。
其實,先問孩子一句“為什么想買”,把原因了解清楚,很有可能根本就不必陷進爭論結(jié)果的死扣,而是可以用一些很簡單、巧妙的方法解決問題。
我自己就特別有感受。我發(fā)現(xiàn)有時小朋友想買一樣?xùn)|西,真正的目的并不是這樣?xùn)|西本身,而是因為一些特別神奇的原因。
有一次在商場,六六想買一只泰迪熊,家里已經(jīng)有很多只了,但當(dāng)時她就是特別想要。我就問她:你為什么這么想買這一只呢?六六說:我喜歡上面這個粉紅色的蝴蝶結(jié),家里的泰迪沒有粉紅的蝴蝶結(jié)。
于是我說:原來六六是想要給泰迪戴一個粉紅色的蝴蝶結(jié),我們回家用絲帶給泰迪做一個好嗎?六六馬上就同意了。
我有個朋友給我講過,她的兒子有一次在玩具店賴著要一輛藍色的小汽車,其實家里已經(jīng)有非常多的小汽車了。于是他問兒子為什么要買這輛汽車,兒子說:我今天最喜歡的顏色是藍色,所以我要買藍色的小汽車。她的解決方法是,回家給兒子畫了一輛藍色的小汽車。
在育兒中,要牢記一句話:小朋友的腦洞是很大的~~
所以,“目標(biāo)具體化”很重要。摸清楚他神奇的小腦瓜里,想要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就能用更巧妙的辦法來解決。
多問孩子一句“為什么”,你還可能會發(fā)現(xiàn),看似在無理取鬧的孩子,原來有非?!罢?dāng)”的理由。
記得六六上幼兒園以后,有次想買一只小馬寶莉。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別的孩子都有。我的第一反應(yīng)是,不能別人有什么,你就要買什么啊。但是我還是追問了一句:為什么別的小朋友有你也想有呢?她說,因為有小馬寶莉的幾個女孩經(jīng)常在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戲,她也想加入。
所以,六六想要的,并不是這只小馬寶莉,而是交朋友。當(dāng)時我覺得,這雖然破壞了我們約定的買買買的規(guī)則,但我還是應(yīng)該給她買。
多問一句“為什么”,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感覺和需要是被父母重視的,這比買或者不買的結(jié)果更重要。
比如說小S的女兒想買潮服,先是給媽媽發(fā)了一段語音,特別興奮地說:“媽媽,我給你看件衣服,特別漂亮?!彼胍蛬寢尫窒碜约旱南矏?,但被直接忽略了,還被批判了一通,可以想象孩子會很失望,這種失望不僅僅是因為不能擁有這件衣服。
如果小S能認同女兒對這件衣服的喜歡,一起分享發(fā)現(xiàn)一件美服的快樂,那么買或者不買,我想并不是那么重要。
回到文章開始提到的給公號留言的媽媽,孩子想買小車,先問問為什么。孩子可能會說“車子特別漂亮”、“它跑的好快”,或者“我想和他們一起玩”。這樣,父母不僅能告訴他,“這個車子真的好漂亮,媽媽也喜歡”,還能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當(dāng)然,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理解了孩子想要買的原因,但覺得確實不需要買。這時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跟孩子客觀、平靜地解釋清楚原因。
在《我們是真正的朋友》里,小S有一點我覺得做的不錯。她跟女兒解釋:你現(xiàn)在長得很快,買來的衣服穿不了多久就不能穿了,所以買太貴的衣服很浪費。
這樣對事不對人的客觀解釋,我想孩子不會因此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好東西。
做了以上這些事情之后,孩子還會不會哭鬧呢?可能還會。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解決的就是具體的問題,比如怎么安撫情緒、怎么設(shè)立規(guī)則、怎么跟孩子溝通等等,而不是一個龐大的混沌的焦慮。
END
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欲望,也是非常重要的財商啟蒙。
孩子小的時候,只知道自己這會兒就是非常非常想要一只小熊,這種欲望是很籠統(tǒng)的。多問孩子一句為什么想買,也是在幫助孩子拆解自己的欲望:啊,原來我想要的是這個蝴蝶結(jié)啊,我還可以怎么來解決。
在小朋友剛開始會提出買的要求的時候,通常是因為非常簡單的原因,還不會帶入價值、攀比這些因素,從這個時候開始幫助他們拆解欲望最容易。他們會習(xí)慣理解、應(yīng)對自己的需求,理性地和自己的需求共處。
我們當(dāng)然還有很多其它的辦法可以做,比如常說的設(shè)定規(guī)則、積分換獎品等等,但這些都是輔助手段。理解和溝通,永遠是育兒中最根本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