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媽說:
在歐洲,賣萌撒嬌這一招可沒在國內那么好用。
我大學剛到荷蘭交流時,過了選課截止時間后還想更改選課,而且學校只允許選4門,我非要挑戰(zhàn)自己選5門,負責的老師沒有同意,我就用起了撒嬌賣萌這一招。本來以為會有效(在中國或多或少會有點效),結果竟然被老師評價為childish behavior(幼稚的、不成熟的行為)。。。
我才剛到荷蘭一周,就遭到這樣的評價,當時對我打擊非常大,也是我在國外遭遇的第一個文化沖突。
后來我慢慢對childish這個詞變得很敏感,不敢再隨便撒嬌。
很多咱們中國人眼里的“可愛”行為,到了老外眼里就成了幼稚、還沒長大的兒童行為...天啊,這在歐洲對于一個18歲以上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最大的侮辱!
這些年,在德國生活久了,我也發(fā)現(xiàn),德國教育的一大重心,就是把一個childish的兒童教育為成熟穩(wěn)重的大人。他們是怎么做的呢?我的朋友木馬君和大家分享了她在德國幼兒園所親歷的一幕。
1.
小木馬托班上有個女娃娃,叫寶拉。
寶拉是個非常漂亮可愛的小姑娘,她有著白皙的皮膚,粉紅嬌俏的小嘴,一頭淺金色柔軟服帖的頭發(fā),襯得她的一雙藍眼睛更加嫻靜美好。
用亞洲人的審美眼光來說,寶拉是個美好得像洋娃娃一樣的孩子,這樣的女孩子走到哪里都像個小公主一樣惹人疼愛。
然而,在我陪讀期間卻發(fā)現(xiàn),寶拉卻幾乎是被老師批評教育最多的孩子。
她被批評不是因為她太過魯莽調皮,反而是因為她太嬌柔脆弱,像個小公主一樣顧影自憐。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并非寶拉小朋友本人
有一天,小朋友們又圍坐在一起吃早餐。
在早餐期間,小朋友除了吃托兒所提供的牛奶,面包和谷物,還會吃家里帶來的一盒水果。
小朋友們都開始大快朵頤起來,有的抓起餐盒里的水果塊塞進嘴里,有的則用小餐刀給面包抹上黃油或者果醬,然后再抓起來盡情享用。
這時,老師注意到,寶拉似乎吃得興致不高。
她抓起餐盒里的水果,把玩了一下,放下了。然后抓起一片面包,咬了一小口,又放下了。
等到其他的小朋友都快要吃完時,寶拉的飯盒還是滿的。
這時托班的老師用略微拖長的語調問到:
“寶…拉…,怎么了?”
本來老師也沒有責備的意思,只是及時提醒小朋友要認真吃飯。
一般沒有特殊情況下,托班老師們還會鼓勵小朋友們把盤子里的東西都吃光,不剩食物也是一種餐桌禮儀。(話說自從我明白這個后,我都不敢給小木馬的餐盒裝得太滿,生怕他吃不完,平添壓力)
寶拉見老師喊她名字,自知是因為沒有認真吃飯的原因。
她因為被老師點名,心生委屈,竟然忽然哭了起來,眼淚像黃豆一樣大顆大顆地滾下來。
這時,老師并沒有立刻走過去安慰她。而是等待了大約一兩分鐘。
小姑娘稍微平靜一些,還在抽泣,好似受了天大的委屈。
這么一個洋娃娃一般可愛的小人兒,這樣委屈地哭哭啼啼的,真叫人不忍心。
我以為,這時老師會過去把她抱起來,安慰她。
沒想到,老師見她仍然委屈地哼哼唧唧,便語氣稍微加重地說:
寶…拉…,H?r auf!(停下來?。?br>
我頗為驚訝,老師會這樣說話,已經(jīng)是比較重的語氣了,一般只有在小朋友真的犯錯時,老師才會這樣制止。
后來我才明白,在德國的教育理念里,這樣沒有緣由的玻璃心并哭哭啼啼的行為,是不被提倡的。
即使是小孩子,也沒有當小公主的權利,因為等他們長大了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把你當公主捧著。
2.
在平時的托班活動里,寶拉也不是很活躍的那種。
別的小朋友都很興奮地玩玩具,有的奔來跑去,還有的和其他兩三個小朋友一起搗鼓。寶拉好像不大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特別是男娃娃,太鬧騰,她總是離他們保持著距離,好像怕他們太魯莽會碰到她。
她喜歡文靜地坐在一個軟墊上,撥弄著自己小裙子。(話說,男娃的媽看到這里都羨慕死了)
天氣熱了的時候,有時小朋友們會在一起玩水。一兩歲的小娃娃,在一起圍著水盆用小手拍水,常常弄得滿臉滿身都是水。
這種活動,寶拉也不愛參加,她不喜歡水濺到她身上。有時其他小朋友不小心甩了水滴在她身上,她就委屈地撇著嘴,好像要哭的樣子。
有一次,班里的活躍的男娃娃們在她身邊玩小車,越玩越投入,就滑著小車嘟嘟地開來開去,好幾次都輕輕蹭到寶拉的腿邊了。
寶拉小公主可不喜歡這群上躥下跳的小男生,她被蹭到后,很不開心,終于忍不住撇嘴哭起來,眼淚又像斷了線的珠子掉下來。
這時老師立刻提醒男娃娃們,不要在室內跑太快,也不要離別的小朋友太近滑小車。
男娃娃們聽了老師的話就乖乖地走遠了一些,又繼續(xù)玩起來。
過了一會兒,男娃娃們就玩得忘乎所以起來,又忘記了老師之前的囑咐,要不怎么說男的都是大豬蹄子呢,他們可能只有金魚的記憶吧。
一個滑著小車的男孩子又突然蹭到了寶拉身邊。(話說,也有可能這個男孩子是在迂回地接近寶拉,想跟她一起玩呢)
寶拉可不高興了,二話不說,就哭了起來。
這次老師又教育了這個男孩子,讓他去旁邊玩。他無所謂地眨巴著無辜的大眼睛搖頭晃腦地走了。
寶拉還沒有止住哭,整個小臉都寫著“本公主現(xiàn)在心情不好”。
老師這次有些嚴肅地對寶拉說道:
“寶拉,du muss 'Nein' sagen. (你要說“不”)
如果你不喜歡他們蹭到你身邊,你要自己大聲說你不喜歡啊。
你要自己說'不',這樣哭是不行的。明白嗎?”
寶拉聽了老師的話,有些懵懂地點了頭,只好止住了哭。
我有些驚訝。
以我們以前的習慣來說,調皮的小男生惹到小女生,一定是男生挨罵被批啊。而小女生哭得越兇,老師家長就越心疼,會耐心柔聲地安慰她。
而在這里,老師的做法卻截然不同:有些莽撞的男娃娃們固然要教育,但是他們并非存心,更沒有惡意,所以也算不上是錯誤,只是天性有些過分活躍罷了。
而寶拉這樣敏感嬌氣的性子,稍有不如意就委屈地哭,在老師看來這是比調皮的男生更為嚴重的行為問題。
所以在這個小事件中,德國老師“批評”寶拉的時間反而更長也更嚴肅。
我心里暗暗感嘆,在德國托兒所里,一個因為小事而嚎啕大哭的嬌氣娃,老師不但沒有為她主持“正義”,反而嚴肅地指出了她這樣的行為不妥。
小女生脆弱嬌氣的哭泣換不來周圍人的憐惜和心疼,更不會允許“我弱我便有理”這樣的行為。
3.
看看身邊的德國孩子們,在野外瘋跑,在沙坑里光著腳打滾弄得渾身是泥的孩子沒有人批評。
而嬌氣愛哭太愛惜自己羽毛的孩子,反而會被教育。
三歲之前是塑造一個孩子性格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德國的家長和幼兒園都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變得勇敢和強韌。
這些孩子在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下慢慢地磨礪自己,即使是天生敏感嬌氣的孩子,也會逐漸磨掉公主脾氣,變得皮實和強韌。
男孩子們逐漸長大,都努力想成為硬漢,看看歐美男星和亞洲男星的照片,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中間隔著一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這距離就像地球到火星那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