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淺識#
四逆湯是少陰病里方劑,在什么條件下用,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總結下來有以下幾種原因:1)不應該發(fā)汗用桂枝湯發(fā)汗,而且又用火,傷陰過度而亡陽。2)應該發(fā)汗沒有發(fā)汗,用苦寒攻下,導致脾陽虛明顯。3)表熱里寒。4)腎陽不足脈沉5)腎陽不足,膈上有寒飲。
所以總結來說,亡陰導致亡陽,脾陽虛,腎陽虛或者腎陽虛兼有寒飲,表熱里寒。都可以四逆湯。主要的癥狀就有,四肢厥冷、下利清谷不止,下利腹脹滿,身疼痛脈沉,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圍繞大小便,腹脹,身痛,脈沉,厥冷。脈沉必須,厥冷必須,其他有一個或者兩個癥狀。
29.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fā)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 干姜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兩。
四逆湯首先出現(xiàn)在29條,是太陽病發(fā)汗后又發(fā)汗,再用或攻,亡陰亡陽。在仲景眼里,亡陽是需要急救的,所以用四逆湯。
91.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攻下法導致陽虛用四逆湯
92.病發(fā)熱、頭痛,脈反沉,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四逆湯方。
脈沉發(fā)熱頭痛,用四逆湯
225.脈浮而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
277.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下利,表熱里寒用四逆湯。
323.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324.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干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飲食不下,手足寒,干嘔,膈上有寒飲宜四逆湯
353.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大汗拘急,又下利厥逆而惡寒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津液傷,下利四逆屬于亡陽用四逆湯。
372.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377.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388.吐利汗出,發(fā)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389.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嘔吐下利汗出厥冷四肢拘急,內寒外熱,用四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