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時用網(wǎng)袋猛然迎著蛇頭迅速一兜,使蛇進入網(wǎng)袋內(nèi),并立即搖動網(wǎng)柄,使網(wǎng)袋在袋柄上纏繞一圈,這樣毒蛇再也不能逃脫了。然后再將網(wǎng)袋口對準蛇籠口,倒進籠中,同時迅
洞口、蛇屎和蛇蛻等幾個方面進行鑒別。通常蛇類都喜歡在丘陵、山地、墳墓、荒坡、田埂或塘邊的鼠洞內(nèi)冬眠;洞口大多朝南或東南方向,能曬到太陽的地方。洞口平滑而光亮
具體做法是:先把主洞口扒大一些,并把其余的洞口堵塞緊,然后把點燃的柴草塞入主洞口內(nèi),再用紙扇、竹笠、草帽等把火煙吹進洞內(nèi)。柴草燒光后將灰盡扒出來,再鋪上一層
干泥土,以免蛇爬出來時被燒死或燙死。同時需將一半洞口堵住,余下一半用稀泥糊上,大約經(jīng)過15-30分鐘,由于蛇在洞內(nèi)忍受不住煙熏的刺激,不得不往外爬,等到蛇頭穿破
4.及時將毒蛇裝好 蛇捕到后要及時裝入鐵籠或布袋內(nèi)。在將毒蛇放人籠內(nèi)時,切實記住一定先放蛇身,最后方將蛇頭放人,同時要把籠蓋蓋好,袋口扎緊。在扎袋口或提口袋時
蛇時有句口訣:“一頓二*三踏尾,揚手七寸莫遲疑,順手松動脊椎骨,捆成纜把挑著回”。意思是說,當發(fā)現(xiàn)毒蛇時,先悄悄地接近它,然后腳一頓,造成振動,使蛇突然受驚
游動,趁勢下蹲,迅速抓住蛇頸;立即踏住蛇尾,用力拉直蛇身,松動脊椎骨,使它暫時失去纏繞能力并處于半癱瘓狀態(tài),再將蛇體卷好,用繩扎牢蛇頸和蛇體,然后放入容器中
6.及時醫(yī)治 在捕蛇過程中,一旦被毒蛇咬傷也不要驚慌失措,只要認真對付,及時搶救和處理,是不會發(fā)生生命危險的。必要時還需住院治療,以免發(fā)生意外.
入注滿水的大碗,水池或自然水源中(如果傷者的兩只眼睛都不幸被噴入毒液,這樣做是最好的方法),清洗時應同樣記得頻繁地眨眼和旋轉(zhuǎn)眼球。若傷者感到劇烈疼痛而無法控
(必須保證無菌)按壓成墊狀覆蓋在眼上,用繃帶固定,或者戴上深色的太陽鏡都能緩解部分疼痛和眼睛被噴入毒液后畏光的癥狀。注意,鎮(zhèn)痛藥對這類疼痛效果并不是很好。
角膜組織再生的過程中,劇烈的疼痛同樣伴隨,而且這段時期是二次感染的易發(fā)期。一旦感染,可能導致永久的失明;如果一只眼睛被感染,另一只眼睛也有可能受到影響。所以
祖國醫(yī)學根據(jù)不同種類的蛇毒進入人體后會產(chǎn)生不同的癥狀,將其按病因辨證分為風毒、火毒、風火毒等3大類型,采用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方法,來治療各種毒蛇咬傷。實踐證明,
為 丹皮15克 生地15克 紫草10克 白芨15克 旱蓮草15克 焦荔枝10克 側(cè)伯碳10克 藕節(jié)碳10克 白茅根15克 金銀花 15克 野菊花15
卿15克 蟬蛻10克 貝母10克 若血循環(huán)毒素表現(xiàn)較為明顯可以加梔子 知母 如果神經(jīng)型毒素表現(xiàn)較為明顯可以加蝎子 蜈蚣
。 毒蛇咬傷。 口服。成人每次服40-50毫升,小兒服25毫升,日服2-3次。外用:用藥棉浸酒濕敷傷門及周圍處,日敷數(shù)次。 配方二: 了哥王根30克,兩面針根120克,蝦辣眼根
①如何判斷是否被毒蛇咬傷 (癥狀,治療,預防,常識).從外表看,無毒蛇的頭部呈橢圓形,尾部細長,體表花紋多不明顯,如火赤練蛇、烏風蛇等,毒蛇的頭部呈3角形,一般頭大
頸細,尾短而突然變細,表皮花紋比較鮮艷,如5步蛇、蝮蛇、竹葉青、眼鏡蛇、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等(但眼鏡蛇、銀環(huán)蛇的頭部不呈3角形);從傷口看,由于毒蛇都有毒牙,傷口
上會留有兩顆毒牙的大牙印,而無毒蛇留下的傷口是一排整齊的牙印;從時間看,如果咬傷后15分鐘內(nèi)出現(xiàn)紅腫并疼痛,則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②被毒蛇咬傷 (癥狀,治療,預防,
常識)后的急救 .咬傷后不要劇烈奔跑,以減慢人體對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體內(nèi)的傳播速度,減輕全身反應;記住傷口的形態(tài),詳細告知急救 的醫(yī)務人員,如果把蛇打死,則帶
上死蛇,以便醫(yī)務人員及時、正確地給以治療;被毒蛇咬傷 (癥狀,治療,預防,常識)后,應立即用柔軟的繩或帶結(jié)扎在傷口上方,以阻斷靜脈血和淋巴液的回流,減少毒液吸收,
刺排毒,用清潔的小苗刀、痧刀、3棱針或其它干凈的利器挑破傷口,不要太深,以劃破兩個毒牙痕間的皮膚為原則,或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用小苗刀挑數(shù)孔,刀口如米粒大小
罐、針筒前端套一條橡皮管來抽吸毒液,無工具時可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須注意安全,邊吸邊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內(nèi)服、外敷藥物,具體用什么蛇藥,應根據(jù)當時當?shù)啬芰⒓?/div>
采到為原則,靈活運用.③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時,不要隨便將手插入樹洞或巖石空隙等蛇在白天的休息之處,手中持一小棍或樹枝,行走時“打草驚蛇”也是一個行之有
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
毒蛇咬傷 (癥狀,治療,預防,常識)的急救
被毒蛇咬傷 (癥狀,治療,預防,常識)后,首先要判斷蛇是否有毒,毒蛇與無毒蛇最根本的區(qū)別是:毒蛇的牙痕為單排,無毒蛇的牙痕為雙排.
毒蛇咬傷 (癥狀,治療,預防,常識)的應急處理:
1.患者應保持鎮(zhèn)靜,切勿驚慌、奔跑,以兔加速毒液吸收和擴散.在安靜的狀態(tài)下,將病人迅速護送醫(yī)院.
2.綁扎傷肢:立即用止血帶或橡膠帶、隨身所帶繩、帶等在肢體被咬傷的上方扎緊,結(jié)扎緊度以阻斷淋巴和靜脈回流為準(成人一般將止血帶壓力保持在13.3Kpa左右);結(jié)扎時應留
一較長的活的結(jié)頭,便于解開,每15~30分鐘放松1~2分鐘,避免肢體缺血壞死,急救 處理結(jié)束后,可以解除.一般不要超過2小時.
3.擴創(chuàng)排毒:纏扎止血帶后,可用手指直接在咬傷處擠出毒液,在緊急情況時可用口吸吮(口應無破損或齲齒 (癥狀,治療,預防,常識),以免吸吮者中毒),邊吸邊吐,再以清水、
鹽水或酒漱口.首先吸毒至少0.5~1小時,重癥或腫脹未消退前,作十字形切開后再吸引,以后可將患肢浸在2%冷鹽水中,自上而下用手指不斷擠壓20—30分鐘.咬傷后超過24小時
,一般不再排毒,如傷口周圍腫脹明顯,可在腫脹處下端每隔3~6厘米處,用消毒鈍頭粗針平刺直人2厘米,如手足部腫脹時,上肢者穿刺8邪穴(4個手指指縫之間),下肢者穿刺8
風穴(4個足趾趾縫之間),以排除毒液,加速退腫.
4.蛇藥:為中草藥制成的成藥,可供口服和外敷,亦有針劑.其中蛇藥、蛇傷解毒片及注射液、蛇藥酒等,對多種毒蛇的咬傷有顯著的解毒作用.這些藥物在旅行前應選購備用.
有毒蛇和無毒蛇的區(qū)別和預防
毒蛇一般頭大頸細,頭呈3角形,尾短而突然變細,體表花紋比較鮮艷.
無毒蛇一般頭呈鈍園形,頸不細,尾部細長,體表花紋多不明顯.
毒蛇與無毒蛇最根本的區(qū)別是:毒蛇的牙痕為單排,無毒蛇的牙痕為雙排.
預防:
打草驚蛇,把蛇趕走.
在山林地帶宿營時,睡前和起床后,應檢查有無蛇潛入.
不要隨便在草叢和蛇可能棲息的場所坐臥,禁止用手伸入鼠洞和樹洞內(nèi).
進人山區(qū)、樹林、草叢地帶應穿好鞋襪,扎緊褲腿.
遇見毒蛇,應遠道繞過;若被蛇追逐時,應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的轉(zhuǎn)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全國中草藥匯編》:鐵包金
【拼音名】 Tiě Bāo Jīn
【別名】鼠乳根、老鼠耳、鴨公青、烏龍根
【來源】鼠李科勾兒茶屬植物細葉勾兒茶Berchemia lineata (L.)DC.,以根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微苦、澀,平。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鎮(zhèn)咳止痛。用于肺結(jié)核咯血,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精神分裂癥,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疔瘡癤腫,頸淋巴結(jié)腫大,睪丸腫痛。
【用法用量】 0.5~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頁首
《*辭典》:鐵包金
【出處】《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 Tiě Bāo Jīn
【別名】烏龍根、勾兒茶、烏口仔、小葉鐵包金、假欖仔(《廣東中藥》),細紋勾兒茶(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老鼠耳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老鼠耳"條。
【性狀】干燥根圓柱狀,粗細不一,商品多鋸成小段或切成厚片。栓皮結(jié)實,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網(wǎng)狀裂隙及縱皺。質(zhì)堅硬,斷面本部甚大,質(zhì)紋細致,暗黃棕色至橙黃色。
產(chǎn)廣東、福建等地。
此外,尚有一種大葉鐵包金,為同屬植物牛鼻拳的根,在廣東同等入藥,藥材性狀相類。參見"勾兒茶"條。
【性味】苦,平。
①《嶺南采藥錄》:"味苦,性溫。"
②《福建民間草藥》:"微苦,平,無毒。"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平。"
【功能主治】化瘀血,祛風濕,消腫毒。治肺癆久咳,喀血,吐血,跌打損傷,風濕疼痛,癰腫,蕁麻疹。
①《嶺南采藥錄》:"解蛇毒,理惡瘡,搗敷之;理跌打傷,能駁骨止痛;治小腸氣痛,水煎服。"
②《福建民間草藥》:"祛風濕,解毒。治鼠疣,痔瘡,脫肛,乳癰,風濕痛,風毒流注。"
③《嶺南草藥志》:"能化瘀,治咯血,咳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肺癆久咳:鐵包金六兩,川破石六錢,甘草三錢。共煎服。(《杏林醫(yī)學》)
②治鼠疣(鼠痣):鐵包金水煎,常洗。(《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青蛇咬傷:鐵包金搗爛,調(diào)米粉敷貼傷口。(《嶺南草藥志》)
④治肺結(jié)核,肺燥咳嗽,內(nèi)傷咳血,肝炎:鐵包金干品一至二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跌打損傷,蛇咬傷:鐵包金浸酒外擦。(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⑥治關(guān)節(jié)風濕痛,流火(絲蟲病淋巴管炎):鐵包金二至三兩。水煎加黃酒沖服。
⑦治胃脘痛:鐵包金一兩,蘇鐵干花五錢。水煎服。
⑧治蕁麻疹:鐵包金一兩。水煎服。
⑨治背癰:鮮鐵包金一兩。水燉服;另取鮮葉搗爛敷患處。
⑩治風毒流注,睪丸腫痛:鐵包金一至二兩。水煎或加黃酒沖服。(⑥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用】 ①治療小兒胃納呆滯
用鐵包金全草(干)加水煎服,6歲以上每日2兩,3~6歲每日1.6兩,3歲以下每日1兩。連服3~5天。有蛔蟲者給驅(qū)蛔藥物。治療126例,結(jié)果顯效(胃納大開,飲食恢復正常)98
例(77.7%);好轉(zhuǎn)(進食較前增多,但未恢復正常)18例(14.2%);無效10例(8.1%)。據(jù)觀察,用藥后2~3天即見療效。全部病例服藥后均未見任何不良反應。另觀察小
兒疳積64例,治愈43例,好轉(zhuǎn)15例,無效6例。一般服藥2天食欲增加,連服10天顯著好轉(zhuǎn)。
②治療精神病
取鐵包金8兩,木槿2兩,水煎3次,合并濾液,用文火濃縮成1斤,加白糖1兩;分3次用甜酒糟作引沖服。共治狂躁型和憂郁型精神病30例,70%有顯著效果,觀察3~6個月未見復
發(fā)。
③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鐵包金莖葉2兩,制成糖漿100毫升,分3次服。連服15日為一療程。治療56例,近期控制24例,顯效17例,好轉(zhuǎn)13例,無效2例。有效病例的止咳、化痰、平喘作用多于3~5天出
現(xiàn)。治程中未見毒性作用。
【摘錄】《*辭典》
頁首
《中華本草》:鐵包金
【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 Tiě Bāo Jīn
【英文名】 Root of Lineate Supplejack
【別名】狗腳利、提云草、小桃花、老鼠草、老鼠耳、老鼠烏、鼠乳頭、烏金藤、老鼠乳、鼠米、烏瘀頭、烏李楝、烏龍根、烏兒仔、小號鐵包金、烏石米、老鼠屎。
【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鐵包金及光枝勾兒茶的莖藤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erchemia lineata (L.)DC.[Rhamnus lineata L.]2.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var.leioclada Hand.Mazz.
采收和儲藏:夏末初秋,孕蕾前割取嫩莖葉,除去雜質(zhì),切碎,鮮用或曬干;秋后采根,鮮用或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 1.鐵包金 藤狀灌木,高1-4m。嫩核黃綠色,密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不超過2mm;托葉披針形,略長于葉柄,宿存;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5-2cm,寬0.4
-1.2cm,先端鈍有小凸點,基部圓或微心形,全緣,無毛,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側(cè)脈4-5對,稀6對?;▋尚曰螂s性,2-10余朵族生于葉腋或枝頂,呈聚傘總狀花序,花序軸
被毛;萼片5,長2-3mm,線形或狹披針形;花瓣5,匙形,白色;雄蕊5(6);子房2室。核果圓柱形,肉質(zhì),長4-5mm,熟時黑色或紫黑色,有宿存的花盤和萼簡?;ü?-10月
,果期11月。
2.光枝勾兒茶 藤狀灌木,高3-4m。小枝、花序軸及果便均無毛。葉互生;葉柄長3-6mm,上面被疏短柔毛;葉片紙質(zhì),卵狀橢圓形,先端圓形或銳尖,基部圓形?;▋尚?,淺綠
色或白色,無毛,通常2-10個簇生排成具短總梗的聚傘總狀花序,或稀下部具短分枝的窄聚傘圓錐花序,花序頂生,花5基數(shù);萼片卵狀三角形或三角形,先端尖;花瓣近圓形。
核果圓柱形,頂端尖,成熟時紅色,后變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花盤和萼筒?;ㄆ谙?、秋季;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低海拔的山野、矮林、路旁、坡地及丘陵。
2.生于海拔100-2100m的山坡、溝邊灌叢或叢緣。
資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
2.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耐旱,忌積水。以排水良好,且含腐殖質(zhì)豐富的砂質(zhì)壤上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秋后至冬季為果熟期,選采成熟飽滿的種子,貯藏于布袋中。春播種,按行株距35cm×35cm挖穴點播,每穴放種子3-4顆,覆蓋細土1cm,澆水保濕。
田間管理 前期生長緩慢,雜草易滋生,應勤除草,中耕宜淺,以免傷根。苗期每月追肥1次,以人畜糞尿為主。封行前,每季度追肥1次,并結(jié)合培土。
【性狀】性狀鑒別 (1)鐵包金呈圓柱形的短段或片塊,大小長短不一。皮部較厚、堅實,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明顯的網(wǎng)狀裂隙及縱皺紋;木質(zhì)部寬,橙黃色或暗黃棕色,質(zhì)
堅,紋理致密。氣無,味淡。
(2)光枝勾兒茶莖呈圓柱形,直徑可達1.5cm。表面棕褐色至暗紫色,外被蠟質(zhì);質(zhì)堅硬,難折斷,斷面不整齊,皮部薄,木部淺黃色,髓明顯。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圓形,
長2-4cm,寬1-2cm,先端漸尖或鈍圓,項處有芒尖,全緣;上表面灰綠色,下表面黃綠色,羽狀側(cè)脈7-9對;葉近革質(zhì)。氣微、味微苦澀。
顯微鑒別 (1)鐵包金根橫切面:木栓層為2至數(shù)列細胞。皮層窄,有石細胞散生。韌皮部射線明顯;纖維較多,呈束狀或條狀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成群;薄壁
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及棕色物。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射線寬1-4列細胞,有紋孔,偶見含草酸鈣方晶。木質(zhì)部由成群導管組成,無髓。
(2)光枝勾兒茶莖橫切面:表皮細胞外壁增厚,角質(zhì)化。皮層窄,有石細胞散在。中柱鞘纖維束與石細胞群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纖維壁厚,木化。韌皮部具纖維組成的維管束帽,纖
維壁薄,木化。韌皮射線中有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石細胞成群。形成層明顯。木射線寬1-4列細胞,導管單個散在或2-4個成群。有髓。薄壁細胞含淀粉粒、草酸鈣方晶及黃色分泌物。
粉末特征:全株粉末呈黃褐色。①淀粉粒眾多,大多呈類圓形或卵圓形,有的可見點狀臍點,直徑4-6μm,偶見復粒。②草酸鈣方晶多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細胞中,直徑13-16μm。
③纖維大多斷碎,壁稍厚,少數(shù)孔溝及斜紋明顯,壁木化,直徑9-23μm。④石細胞呈類圓形或類方形,紋孔及孔溝明顯,壁木化,寬16-33μm,長30-36μm。⑤孔紋導管碎片多
見,壁木化,直徑29-43μm。⑥葉的表皮細胞平周壁不甚彎曲,部分細胞含橙黃色物質(zhì),氣孔為不等式。⑦葉肉組織含草酸鈣方晶。
【化學成份】光枝勾兒茶地上部分含槲皮素(quercetin),蕓香甙(rutin)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鑒別】理化鑒別 (1)薄層色譜管取本品粗粉10g,加蒸餾水100ml,小火煮沸20min,趁熱棉花濾過,濾渣再用蒸餾水40ml煮沸5min,濾過,合并濾液,冷后用乙醚50、40ml提
取2次,合并乙醚提取液,濃縮至1ml,作供試品溶液。另取少量槲皮素,用乙醇微熱溶解成飽和溶液,作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兩溶液,點于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
甲酸-水(5:3:1:1)為展開劑,展距15cm。取出晾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日光下觀察,均顯1個褐色斑點;重氯化試劑噴霧后,斑點均顯橙色。
(2)取上述乙醚提取液,點滴在濾紙上,干后,再點3%三氯化鋁乙醇溶液,于紫外燈下觀察,呈明顯的橙黃色熒光斑點。
(3)取上述乙醚提取液,點滴在濾紙上,干后,再點加三氯化鐵和鐵氰化鉀的混合試劑(2%三氯化鐵的50%乙醇液加等量的2%鐵氰化鉀的50%乙醇液),斑點顯綠色。
(4)取本品粗粉1g,加水25ml,小火煮沸20min,濾過,濾液用15ml乙酸乙酯提取2次,將乙酸乙酯提取液濃縮至干,用乙醇溶解,并稀釋成適當濃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
λ(EtoH max)280nm;λ(EtoH min)258nm。
(5)取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0min,濾過,濾液水浴上蒸干,殘渣加5ml溶解,再置水浴上蒸干,加乙醇5ml溶解,再加鎂粉0.2g,鹽酸2滴,即顯桃紅色。(檢查黃酮
)品質(zhì)標志《中國民族藥志》(-)1984年版收載,光枝勾兒茶含黃酮量以蘆丁計算約為0.15%。
【性味】苦;微澀;平
【歸經(jīng)】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消腫解毒;止血鎮(zhèn)痛;祛風除濕。主癰疽疔毒;咳嗽咯血;消化道出血;跌打損傷;燙傷;風濕骨痛;風火牙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 ①治肺癆久咳:鐵包金六兩,川破石六錢,甘草三錢。共煎服。(《杏林醫(yī)學》)②治鼠疣(鼠痣):鐵包金水煎,常洗。(《福建民間草藥》)③治青蛇咬傷:鐵包金搗爛
,調(diào)米粉敷貼傷口。(《嶺南草藥志》)④治肺結(jié)核,肺燥咳嗽,內(nèi)傷咳血,肝炎:鐵包金干品一至二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⑤治跌打損傷,蛇咬傷:鐵包金
浸酒外擦。(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⑥治關(guān)節(jié)風濕痛,流火(絲蟲病淋巴管炎):鐵包金二至三兩。水煎加黃酒沖服。⑦治胃脘痛:鐵包金一兩,蘇鐵干花五錢。水煎服。⑧
治蕁麻疹:鐵包金一兩。水煎服。⑨治背癰:鮮鐵包金一兩。水燉服;另取鮮葉搗爛敷患處。⑩治風毒流注,睪丸腫痛:鐵包金一至二兩。水煎或加黃酒沖服。(⑥-⑨方均出《福
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解蛇毒,理惡瘡,搗敷之;理跌打傷,能駁骨止痛;治小腸氣痛,水煎服。
2.《福建民間草藥》:祛風濕,解毒。治鼠疣,痔瘡,脫肛,乳癰,風濕痛,風毒流注。
3.《嶺南草藥志》:能化瘀。治咯血,咳血。
【臨床應用】 1.治療小兒胃納呆滯:用鐵包金全草(干)加水煎服,6歲以上每日2兩,3-6歲每日1.5兩,3歲以下每日1兩。連服3-5天。有蛔蟲者給驅(qū)蛔藥物。治療126例,結(jié)果顯
效(胃納大開,飲食恢復正常)98例(77.7%);好轉(zhuǎn)(進食較前增多,但未恢復正常)18例(14.2%);無效10例(8.1%)。據(jù)觀察,用藥后2-3天即見療效。全部病例服藥后均未見任何不
良反應。另觀察小兒疳積61例,治愈43例,好轉(zhuǎn)15例,無效6例。一般服藥2天食欲增加,連服10天顯著好轉(zhuǎn)。
2.治療精神病:取鐵包金8兩,木槿2兩,水煎3次,合并源液,用文火濃縮成1斤,加白糖 1兩;分3次用甜酒糟作引沖服。共治狂躁型和憂郁型精神病30例,70%有顯著效果,觀察
3-6個月未見復發(fā)。
3.治療慢性氣管炎:取鐵包金莖葉2兩,制成糖漿100ml,分3次服。連服15日為一療程。治療56例,近期控制24例,顯效17例,好轉(zhuǎn)13例,無效2例。有效病例的止咳、化痰、平喘
作用多于3-5天出現(xiàn)。治程中未見毒性作用。
【摘錄】《中華本草》
竹葉青(指白唇及福建)
三草湯:側(cè)柏葉、車前草、旱蓮草各30克
用法:水煎湯,代茶服用
作用:止血,利尿,排毒。福建省人民醫(yī)院陳桂銘用此藥配合西藥治療毒蛇咬傷出血60例,總有效率100%
山蒼兩面針湯:山蒼子根240克,兩面針根12克
用法:酒煎服,并外搓傷周。日1劑
作用:解毒消腫,化淤止血,使用于竹葉青蛇咬傷
徐長卿蛇藥湯:徐長卿60克,三葉鬼針草、半邊蓮各30-40克,尿少而黃者加車前草30克
用法:日2次,水煎分4次服
作用:解蛇毒,祛風止痛,活血利尿。如果出現(xiàn)傷口潰爛,用徐長卿,半邊蓮各50克煎湯洗外傷口后,撒
上南瓜葉粉。每日換藥1次
續(xù)隨子外治方:先續(xù)隨子莖葉適量
用法:將傷口刮洗,將此藥莖葉折斷后流出的乳汁滴入傷口,并取全草加鹽搗敷,防止暴露傷口
作用:攻毒消腫,防止腫勢蔓延
清開靈注射液
用法:每日一次
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
楊氏清熱消腫洗劑:石菖蒲,鵝掌金星,車前草,野菊花各適量
用法:上藥加水煎服,先熏腫脹部位,待煎液溫后將腫脹肢體放入浸浴,每日2-4次,每次5分鐘
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
烙鐵頭
蛇藥獨參湯:仙茅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冷后沖酒少許服用
作用:溫腎壯陽,解毒消腫
清熱解毒利濕湯:山苦瓜(制)、九龍膽、青木香、石胡妥、黃膽草各適量。
用法:研細末,每次服9-15克,每日三次,開水送服。
作: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散淤止痛。
黑白散:旱蓮草、白及等份。
用法:上藥研末,放于紗布中心,貼敷傷口,繃帶扎緊。
作用:止血,消腫止痛。
蝸牛外搓方:蝸牛黏液加食鹽使融化,或加食鹽搗爛,隨時涂搓傷周。
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苦膽菜豆外敷方:鮮苦膽菜,鮮菜豆葉適量,搗爛外敷傷肢。
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孟加拉眼鏡蛇
解毒話血祛風湯:白花蛇舌草,半支蓮,七葉一支花,車前草,白茅根各30克,紅花6克,當歸,桃仁各
12克;大黃,芒硝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日1-2劑,分次內(nèi)服用;不能口服者,用濃煎中藥鼻飼。
作用:清熱解毒,活血祛風,通利2便。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李信平以本方結(jié)合中西醫(yī)綜合方法救治孟加拉眼
鏡蛇咬傷40例,治愈38例。
眼鏡王蛇
彭氏蛇藥湯:小葉三點金60克,東風菜,紅背絲綢(葡萄科白粉藤科),毛葉白粉藤,雞骨香,半邊蓮,
六棱菊各30克,石柑子(天南星科)15克,通城虎(馬兜鈴科),蟬蛻各10克,白芷12克
用法:水煎服,日煎1-2劑,能口服者,分次內(nèi)服用,不能口服者,用濃煎中藥鼻飼。
作用:清熱解毒,祛風止痛,適用于眼鏡王蛇咬傷。廣西梧州市中醫(yī)院用此方治療眼鏡王蛇咬傷7例,全
部治愈。
混合毒蛇傷方:黃連10克,黃柏12克,半邊蓮、徐長卿、七葉一支花、魚腥草各30克,黃苓,穿心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日1-2劑,分次內(nèi)服用;不能口服者,用濃煎中藥鼻飼。
作用:清熱解毒,涼血祛風,通便排毒。使用于混合毒毒蛇咬傷,新會中醫(yī)院李景新以本方結(jié)果中西醫(yī)療
法治療眼鏡蛇咬傷126利,治愈126例,治療眼鏡王蛇咬傷55例,治愈53例。
海蛇
解毒散:山梗菜90克,三葉鬼針草60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此服1.5克,開水或酸醋沖服,一日2-5次。
作用:本方能清熱解毒,適用于各種毒蛇咬傷,特別是海蛇等風毒類毒蛇咬傷。
解毒定驚湯:半支蓮,七葉一支花,蒲公英各30克,黃連,大黃,赤芍,牡丹皮,羌活,獨活,全蝎,白
附子,防風各15克,蜈蚣6條,僵蠶、白芷各2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日1-2劑,分次內(nèi)服用;不能口服者,用濃煎中藥鼻飼。
作用:瀉火解毒,豁痰定驚,使用于海蛇咬傷。廣東省深圳市中醫(yī)院張東坡以本方治療海蛇咬傷2例,均
治愈。
治毒蛇咬傷方
手上有雄黃,可以用這個方:
雄黃精末六錢
五靈脂末一兩
乳汁草(即細葉飛洋草)二兩,捶爛
先將乳汁草,五靈脂二味用水二碗煎煮至一碗
再加適量酒沖雄黃末飲之
藥渣可以敷傷口周圍
中間留一孔,以便毒水排除
服藥后,傷者覺得安靜,疼痛減少
并傷口處有黃水流出,視為有效
每隔二小時再付一劑,重者可服至三劑
生乳汁草,冬天很少,可采來曬干備用
折斷其草莖有一點點白乳狀汁冒出
汁液不苦不甜
莖及花呈微青紅色
葉橢圓形
系對生
竹葉青(指白唇及福建)
三草湯:側(cè)柏葉、車前草、旱蓮草各30克
用法:水煎湯,代茶服用
作用:止血,利尿,排毒。福建省人民醫(yī)院陳桂銘用此藥配合西藥治療毒蛇咬傷出血60例,總有效率100%
山蒼兩面針湯:山蒼子根240克,兩面針根12克
用法:酒煎服,并外搓傷周。日1劑
作用:解毒消腫,化淤止血,使用于竹葉青蛇咬傷
徐長卿蛇藥湯:徐長卿60克,三葉鬼針草、半邊蓮各30-40克,尿少而黃者加車前草30克
用法:日2次,水煎分4次服
作用:解蛇毒,祛風止痛,活血利尿。如果出現(xiàn)傷口潰爛,用徐長卿,半邊蓮各50克煎湯洗外傷口后,撒
上南瓜葉粉。每日換藥1次
續(xù)隨子外治方:先續(xù)隨子莖葉適量
用法:將傷口刮洗,將此藥莖葉折斷后流出的乳汁滴入傷口,并取全草加鹽搗敷,防止暴露傷口
作用:攻毒消腫,防止腫勢蔓延
清開靈注射液
用法:每日一次
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
楊氏清熱消腫洗劑:石菖蒲,鵝掌金星,車前草,野菊花各適量
用法:上藥加水煎服,先熏腫脹部位,待煎液溫后將腫脹肢體放入浸浴,每日2-4次,每次5分鐘
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
烙鐵頭
蛇藥獨參湯:仙茅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冷后沖酒少許服用
作用:溫腎壯陽,解毒消腫
清熱解毒利濕湯:山苦瓜(制)、九龍膽、青木香、石胡妥、黃膽草各適量。
用法:研細末,每次服9-15克,每日三次,開水送服。
作: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散淤止痛。
黑白散:旱蓮草、白及等份。
用法:上藥研末,放于紗布中心,貼敷傷口,繃帶扎緊。
作用:止血,消腫止痛。
蝸牛外搓方:蝸牛黏液加食鹽使融化,或加食鹽搗爛,隨時涂搓傷周。
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苦膽菜豆外敷方:鮮苦膽菜,鮮菜豆葉適量,搗爛外敷傷肢。
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孟加拉眼鏡蛇
解毒話血祛風湯:白花蛇舌草,半支蓮,七葉一支花,車前草,白茅根各30克,紅花6克,當歸,桃仁各
12克;大黃,芒硝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日1-2劑,分次內(nèi)服用;不能口服者,用濃煎中藥鼻飼。
作用:清熱解毒,活血祛風,通利2便。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李信平以本方結(jié)合中西醫(yī)綜合方法救治孟加拉眼
鏡蛇咬傷40例,治愈38例。
眼鏡王蛇
彭氏蛇藥湯:小葉三點金60克,東風菜,紅背絲綢(葡萄科白粉藤科),毛葉白粉藤,雞骨香,半邊蓮,
六棱菊各30克,石柑子(天南星科)15克,通城虎(馬兜鈴科),蟬蛻各10克,白芷12克
用法:水煎服,日煎1-2劑,能口服者,分次內(nèi)服用,不能口服者,用濃煎中藥鼻飼。
作用:清熱解毒,祛風止痛,適用于眼鏡王蛇咬傷。廣西梧州市中醫(yī)院用此方治療眼鏡王蛇咬傷7例,全
部治愈。
混合毒蛇傷方:黃連10克,黃柏12克,半邊蓮、徐長卿、七葉一支花、魚腥草各30克,黃苓,穿心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日1-2劑,分次內(nèi)服用;不能口服者,用濃煎中藥鼻飼。
作用:清熱解毒,涼血祛風,通便排毒。使用于混合毒毒蛇咬傷,新會中醫(yī)院李景新以本方結(jié)果中西醫(yī)療
法治療眼鏡蛇咬傷126利,治愈126例,治療眼鏡王蛇咬傷55例,治愈53例。
海蛇
解毒散:山梗菜90克,三葉鬼針草60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此服1.5克,開水或酸醋沖服,一日2-5次。
作用:本方能清熱解毒,適用于各種毒蛇咬傷,特別是海蛇等風毒類毒蛇咬傷。
解毒定驚湯:半支蓮,七葉一支花,蒲公英各30克,黃連,大黃,赤芍,牡丹皮,羌活,獨活,全蝎,白
附子,防風各15克,蜈蚣6條,僵蠶、白芷各2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日1-2劑,分次內(nèi)服用;不能口服者,用濃煎中藥鼻飼。
作用:瀉火解毒,豁痰定驚,使用于海蛇咬傷。廣東省深圳市中醫(yī)院張東坡以本方治療海蛇咬傷2例,均
治愈。
五步蛇:血循毒,主要含有凝血酶樣成分和出血毒素、心臟毒素等。
圓斑蝰:含血循毒為主(部分地區(qū)的個體的毒液中含神經(jīng)毒成分較多),主要有凝血毒與出血毒。
竹葉青:血循毒為主,主要含蛋白水解酶。
原矛頭蝮:血循毒,毒性作用與竹葉青相似,但較之更劇烈。
銀環(huán)蛇:神經(jīng)毒,蛇毒內(nèi)主要含有α-銀環(huán)蛇毒素和β-銀環(huán)蛇毒素,可雙向阻斷神經(jīng)-肌肉傳遞。
金環(huán)蛇:神經(jīng)毒,蛇毒以神經(jīng)毒為主,還含有心臟毒素以及磷脂酶A2等一些蛇毒酶類。
海蛇:神經(jīng)毒,含有神經(jīng)毒素,肌肉毒素,磷脂酶A2,各種海蛇毒神經(jīng)毒素都具有箭毒樣神經(jīng)-肌肉阻斷作用。
舟山眼鏡蛇:混合毒,含神經(jīng)毒素,細胞毒素(眼鏡蛇胺),磷脂酶A2(可水解各種磷脂類),α-眼鏡蛇神經(jīng)毒素(為舟山眼鏡蛇特有)。
眼鏡王蛇:混合毒,含神經(jīng)毒素,心臟毒素,細胞毒素,血液毒素,以及磷脂酶A2,膽堿酯酶,蛋白水解酶等蛇毒酶類,其中以神經(jīng)毒素危害最大。
短尾蝮:混合毒,含有神經(jīng)毒素,膜毒素,出血毒素,凝血毒素,透明質(zhì)酸酶,磷脂酶A2。主要含神經(jīng)毒素和出血毒素(依分布地區(qū)不同成分比例有變化)。
關(guān)于毒蛇咬傷
出于個人喜好,有的朋友會飼養(yǎng)毒蛇。但由于毒蛇咬傷對人的危害性較大,其死亡率和致殘率相當高。因此,每個養(yǎng)毒蛇的朋友都必須重視蛇咬傷的防治。而且,被毒蛇咬后一旦
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人員傷亡。我查閱了一些數(shù)據(jù),在此對毒蛇咬傷的救治做一個簡單介紹。
毒蛇的毒器是由毒腺,毒牙和毒腺導管三部分構(gòu)成。毒腺是毒蛇分泌毒液的器官;毒牙是它對被咬對象體內(nèi)注入毒液的工具。各種毒蛇均具有毒腺一對,位于頭部兩側(cè)眼的后部,
口角的上方,上頜骨的外側(cè),其大小和重量隨蛇的種類和蛇體的大小而不同。根據(jù)不同毒蛇蛇種,其毒素種類也不同。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海蛇為神經(jīng)毒素毒蛇。該毒素主要以神經(jīng)
損壞為主,導致運動麻痹甚至呼吸麻痹。五步蛇、竹葉青、蝰蛇、烙鐵頭等是血循毒素毒蛇。主要破壞血液循環(huán),導致心率失常、危害機體。眼鏡蛇、眼鏡王蛇和蝮蛇為混合毒素
毒蛇,其毒液中既含有神經(jīng)毒素又含有血循毒素。蝮蛇毒液以血循毒為主,眼鏡蛇、眼鏡王蛇的毒液以神經(jīng)毒為主,中毒后先是出現(xiàn)呼吸衰竭,后出現(xiàn)循環(huán)衰竭。
血循毒、神經(jīng)毒、混合毒毒蛇咬傷的簡易鑒別
血循毒 神經(jīng)毒 混合毒
一般蛇種 尖吻蝮、竹葉青、烙鐵頭、蝰蛇 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 眼鏡蛇、眼鏡王蛇、蝮蛇
牙痕 大而深 小而淺 較大較深
紅腫疼痛 明顯 無或較輕 明顯
傷口出血 有 很少 有或較輕
瘀斑、血皰、潰瘍 經(jīng)常 初期沒有,晚期很少 有
傷口麻木、瘙癢 無 有 有時
潛伏期 10-30分鐘 1-4小時 1小時左右
眼瞼下垂 無 有 有
復視 無 有 有
畏寒發(fā)熱 有 很少 有
惡習嘔吐 很少 有 有
出血 經(jīng)常 無 很少
呼吸肌麻痹 一般沒有 常見 有
發(fā)病過程 7-15天 2-5天 5-7天
被毒蛇咬傷后可采用局部處理和全身治療,局部處理是最常用,也是最及時的方法,在此做詳細介紹:
局部處理
1.早期結(jié)扎
被毒蛇咬傷后,應即用柔軟的繩子或布帶,其它繩帶等,在傷口上方超過一個關(guān)節(jié)結(jié)扎,松緊度以能阻斷淋巴和靜脈血的回流,但不妨礙動脈血流為宜.結(jié)扎的動作要迅速,最好在咬傷
后2--5分鐘內(nèi)完成。若被咬時間超過30分鐘,應超過被咬部位的一個關(guān)節(jié)。此后每隔15--20分鐘放松1--2分鐘,以免結(jié)扎肢體因血流循環(huán)受阻而發(fā)生壞死,在應用有效的蛇藥30分鐘
后,或注射抗蛇毒血清后,方可去掉結(jié)扎。被咬時間超過2-3小時,局部結(jié)扎無效,須盡快到醫(yī)院救治。
2.沖洗傷口
結(jié)扎后,可用清水或涼開水加食鹽或肥皂水沖洗傷口.以洗去周圍粘附的毒液,減少吸收.若用生理鹽水、雙氧水、肥皂水或1:500的高錳酸鉀沖洗效果更好。在野外可以用冷開水、
冷茶水或山溪水沖洗,邊沖洗邊擠毒液。
3.刀刺排毒
在經(jīng)過沖洗處理后,先用75%酒精消毒,再用消毒過的利器挑破傷口,或用消毒的小苗刀,三棱針劃破兩個毒牙痕間的皮膚,同時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用小刀刺破入米粒大小數(shù)處,或
以牙痕為中心,作米字形切開.這樣可使毒液外流,并防止傷口閉塞,一般傷口均不宜刺的太深,以免傷到血管及神經(jīng),如被蝰蛇、尖吻蝮、竹葉青、烙鐵頭等血循類毒蛇咬傷,一般不
作刀刺排毒。刀刺或切開后應把受傷肢體浸入濃的冷鹽開水或冷茶水中,從上而下地向上口不斷擠壓15-20分鐘左右,使毒液盡快排出.也可用拔火罐對準傷口抽吸毒液。在野外徒手
的情況下,可直接用口吮吸,但必須注意安全,邊吸邊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若口內(nèi)有粘膜潰瘍、牙齦炎或咽喉炎等情況不要用口吸,以免中毒.。
4 燒灼排毒
被毒蛇咬傷,先把傷口沖洗干凈,用消過毒的小刀把傷口切開,取火柴頭5-10個敷在傷口上點燃讓其爆燒,反復4、5次,可達到破壞蛇毒目的,適用于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等牙痕較淺
的毒蛇。若確定為五步蛇咬傷,應馬上取約5cm的鐵釘放入火中燒至紅透,快速從牙痕直插入傷口內(nèi),然后立即拔出。每個牙痕連續(xù)燒灼4、5次。頭、頸、胸腹部不能用此法,并
注意避免燒傷血管和神經(jīng)。
5敷藥排毒
毒蛇咬傷后,立即用消過毒的小刀將傷口斜切開,并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并在傷口內(nèi)塞入高錳酸鉀藥粒。數(shù)分鐘后用清水沖洗。也可在切開后用脫脂棉以鹽水或明礬水濕敷
24小時,起到中和及破壞蛇毒作用。
另外,早期應用局部封閉療法,對血循毒的毒蛇咬傷如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竹葉青,烙鐵頭,尖吻蝮,蝮蛇等咬傷療效較好。由于需要醫(yī)療手段、藥品復雜,這里不作贅述。
被無毒蛇咬傷時,雖然沒有毒液排放,但仍需作適當?shù)奶幚?,如沖洗、消毒等,以免傷口感染。
蛇咬傷急救的錯誤方法
由于被蛇咬傷通常很突然,在慌亂中易發(fā)生一些錯誤的處理方法,造成延誤治療甚至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1 驚慌奔跑
由于有些人被蛇咬傷后非??只?,急忙要跑到醫(yī)院。這是蛇咬傷后最忌諱的舉動,這樣會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蛇毒的吸收及擴散。正確方法是首先盡量在現(xiàn)場進行急救處理,然后
以平穩(wěn)的速度到醫(yī)院救治,有條件最好由同伴抬到醫(yī)院。
2 措施不當
有些人受一些舊觀念或錯誤信息誤導,在被毒蛇咬傷后立即切除被咬傷部位或肢體,嚴重損傷肢體、血管和神經(jīng);用強酸或強堿處理傷口,造成不必要的組織壞死。
3 現(xiàn)場丟棄
在野外被毒蛇咬傷,有些人往往只顧著處理傷口或馬上去醫(yī)院,也有些人被咬后將蛇打死丟棄。在不知道蛇種的情況下,切記將蛇一同帶到醫(yī)院,以便對癥治療,避免延誤治療。
自我保護
在野外行走,特別是進入深草叢中,最好帶一根木棍,可以打草驅(qū)蛇,避免受傷。另外,應穿著厚長褲、高腰球鞋,并注意盡量不要裸露手腕、腳踝等部位。
最后希望飼養(yǎng)毒蛇的朋友不要掉以輕心(尤其是那些養(yǎng)蛇老手),對毒蛇不要輕易上手。并建議養(yǎng)毒蛇的朋友家中常備急救蛇藥及相應抗蛇毒血清。
半邊蓮田基黃方治療毒蛇咬傷
制作原料:
七葉一枝花、八角蓮、半邊蓮、田基黃、白花蛇舌草、白葉藤、地了草、兩面針。青木香、鬼針草、黃藥子等。
治療方法:
可取以上鮮草數(shù)種,等量、洗凈、搗爛取汁,每次40~50ml口服,每日4~6次,取其渣敷傷口周圍。
治毒蛇咬傷偏方 方1 【組成】老生煙兜、獨蒜、雄黃?! 居梅ā可纤幠撇牖继??! 局髦巍慷旧咭?。 方2 【組成】雄黃9 克、大蒜頭1 個。 【用
法】搗爛敷傷處。 【主治】毒蛇咬傷。 方3 【組成】鳳仙花、大蒜?! 居梅ā抗矒v爛外敷?! 局髦巍慷旧咭?。 方4 【組成】獨頭蒜1 枚?! ?/div>
【用法】切片置傷口,以艾灸之,不拘次數(shù)?! 局髦巍慷旧咭! 菊f明】本節(jié)所述諸法僅在危急時備用或作輔助治療。另:蛇傷病人宜多食蒜,溫酒送服,并將傷口上
端用帶扎緊。 方5 【組成】干姜30 克?! 居梅ā垦屑毼捶蠡继??! 局髦巍棵咭?。 方6 【組成】干姜、雄黃各10 克?! 居梅ā抗惭屑毼?,敷
于螫傷處?! 局髦巍慷旧唧?。 方7 【組成】大蒜適量。 【用法】嚼爛敷傷處,再將大蒜適量去皮,水煎空腹頻服,連服2 劑,次日將大蒜適量去皮搗爛,以
童便煮三四沸,洗損傷處。 【主治】毒蛇傷人。 方8 【組成】獨頭蒜、酸草各適量。 【用法】共搗爛如膏敷患處,藥干則換之?! 局髦巍慷旧咭?。
方9 【組成】白芷、雄黃、酒、蒜各適量?! 居梅ā堪酌ⅰ⑿埸S煎酒急飲,白芒宜多,煎酒汁宜濃,盡量多飲,常令酒氣不斷,并多食生、熟大蒜,使毒不內(nèi)攻人腹。
【主治】毒蛇咬傷。 方10 【組成】三角草(全草細碎)125 克、米酒500 毫升?! 居梅ā拷?5 天后每服20~40 毫升?! 局髦巍慷旧咭?,跌打損傷。
方11 【組成]綠茶3 克、甘草10 克、白花蛇舌草100 克(鮮品250 克)。 【用法】后二味加水浸過藥面,文火煎至400 毫升,去渣加入綠茶,分4 次服,日服1 劑。
【主治】蛇咬傷之應急輔助治療,癤腫。
方12 【組成】濃茶汁100 毫升、東風菜根300 克。 【用法】后一味洗凈搗取原汁,沖人濃茶,1 次服下,藥渣敷傷口周圍。 【主治】蛇咬傷之應急輔助治療。
方13 【組成】鮮空心菜150 克、黃酒20~30 毫升?! 居梅ā繉⒖招牟擞脹鲩_水洗凈,搗爛,置消毒紗布中紗汁,拌黃酒1次沖服?! 局髦巍慷旧咭?
方14 【組成】石胡妥一撮、雄黃如杏仁大、紅糖如核桃大、乳汁10 毫升、白酒10 毫升?! 居梅ā抗矒v,敷傷處?! 局髦巍慷旧咭麘敝委?。
凡被毒蛇咬傷惡毒功心者,半日必死,你可急取竹木做的旱煙筒內(nèi)的煙油,也叫煙屎,它的顏色是醬油色的,用冷水把它洗出來,喝1-2碗,受毒重的,喝了它的味道一定是甜而不會有辣
的感覺,以多喝為佳。
如果傷口感覺很痛的,那里面一定會有毒牙,可以多用煙油揉搓必出。
此為毒蛇咬傷第一仙方,不要多疑而誤了自己。
在道光八九年間,粵西崇善縣地方,有一農(nóng)民被毒蛇咬住,纏繞不放,急服煙油水數(shù)碗,并以煙油滴蛇口內(nèi),蛇即松口落地而死,其人無恙。
另還有幾個偏方,1方,五靈芝一兩,雄黃五錢共為細末,每次服2錢,用酒調(diào)服,不會喝酒的用開水調(diào)服也可,并敖傷處,雖然到了垂危之際也可救也:2方,用鮮嫩的黃晶葉,以7葉
的為佳,搗汁熬上極效。
解救大蛇纏身法;如果被蛇纏身,它會越纏越緊很難解脫,你可以叫其人即刻在地上打滾,因為蛇的骨節(jié)是軟的,只要你在地上來回地打滾它就即刻松開了,此方極為神效。
小紅藤酒(毒蛇咬傷)
[配方] 小紅藤65克,紅芽大朝25克,雄黃45克,白酒200毫升。
[制法] 上藥(前3味)一日兩劑。1劑共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攪拌15分鐘左右,待藥味浸出后,即可使用。另一劑加水適量,煎30分鐘左右,取候待用。
[功用]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
[主治] 毒蛇咬傷.適用于竹葉青蛇、蘄蛇。龜殼花蛇及蜈蚣、黃蜂、毒蟲等咬螯傷。
[用法] 用時先于咬傷處作一切口(貫通二牙痕、深至皮下),用技火罐法于切口處吸拔出惡血和毒液,然后取本方,每日2劑。用水煎劑,外洗和浸泡傷處;酒劑:口服,每次服50
—60毫升.日服3次、洗后.再用此藥酒,用藥棉蘸藥酒涂擦患肢傷口腫脹處自上而下,由輕到重地涂擦,擠壓。每次約20分鐘,把毒液從創(chuàng)口擠壓出來。并囑患者家屬用此藥酒
頻頻涂擦腫處,使其保持潤。
[附記] 引自《百病中醫(yī)熏洗熨擦療法》。本方對早期應用,能控制局部組織潰爛壞死;對晚期已潰爛的傷口能促進愈合之作
余培南主任醫(yī)師診治毒蛇咬傷經(jīng)驗
作者:梁 平
余培南主任醫(yī)師是全國著名蛇傷防治專家,從醫(yī)40余載,對毒蛇咬傷的診治尤為擅長。他師傳祖訓,集民間之驗方,結(jié)合現(xiàn)代醫(yī)學,對毒蛇咬傷的診治自成一體,診治數(shù)千例而獲
成功,享譽海內(nèi)外。筆者有幸侍診于其,受益匪淺?,F(xiàn)將余培南主任醫(yī)師診治毒蛇咬傷的經(jīng)驗獨到之處總結(jié)整理如下,供同行切磋商討。
1 診斷經(jīng)驗
余培南主任醫(yī)師診斷毒蛇咬傷,必先仔細觀察傷口局部牙痕情況,包括牙痕排列形狀,牙痕數(shù)目的多少、深淺,牙痕間的距離,牙痕滲血多少及潰爛發(fā)生與否,潰爛發(fā)生的速度和
程度等,然后依據(jù)蛇傷流行病學資料,患者的局部及全身中毒癥狀以及理化檢查等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綜合分析而確診。如在診斷局部癥狀體征和早期全身中毒表現(xiàn)都不明顯的神經(jīng)毒
類毒蛇咬傷時,余培南主任醫(yī)師認為銀環(huán)蛇咬傷之牙痕較細小,如針尖樣,牙距較小,常在lOm m以內(nèi),牙痕較難觀察到,且滲血不明顯,必須用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并輕壓后牙痕
才顯露,常呈撕裂傷痕;金環(huán)蛇傷的牙痕較粗大,牙距較寬,常超過lOm m,牙痕滲血較明顯,局部常伴輕度腫脹、皮膚有雞皮樣外觀改變。血循毒類蛇傷牙痕較深,滲血明顯,傷
口及傷肢腫脹疼痛,皮下癖斑;竹葉青蛇傷痛甚于腫;烙鐵頭蛇傷腫甚于痛;蛙蛇傷腫脹發(fā)展快,皮下痕斑、牙痕滲血明顯;五步蛇傷腫痛俱甚,傷肢壞死、皮下癖斑、牙痕滲血都十
分嚴重?;旌隙绢惿邆篮凵畲螅谰噍^寬,常在1Om m以上,傷口及傷肢腫脹疼痛明顯、腫脹發(fā)展快;眼鏡王蛇傷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眼鏡蛇傷較快出現(xiàn)以牙痕為
始發(fā)的向心性肢體潰瘍等。在臨床中運用余培南主任醫(yī)師的這些經(jīng)驗都能簡單、迅速地做出明確的診斷,為準確、迅速、有效的治療打下基礎。
2 治療經(jīng)驗
余培南主任醫(yī)師認為,治療毒蛇咬傷的原則必須是分秒必爭地運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的方法迅速、準確、有效地搶救。
2.1 局部處理
毒蛇咬傷的早期(傷后24h內(nèi)),傷口局部皮膚及傷口內(nèi)仍滯留有部分毒素,有效的排毒可以延緩病情的發(fā)展。因此,余培南主任醫(yī)師認為蛇傷早期須做傷口局部沖洗及切開擴創(chuàng)排
毒,而且排毒要充分。其方法是以牙痕為中心作0.5c m長的十字切口,切至皮下層后,由近心端開始擠壓排出毒血2-5m1,而后用雙氧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反復沖洗傷口。若
傷后較長時間才就診者(傷后24h以上),如局部腫脹仍需切開傷口排毒,包括五步蛇、蛙蛇等血循毒類蛇傷,意在減輕患處張力,加速消腫及防止或減少肌膚潰爛,但切口不宜過
深,到達皮下層即可。切開排毒后外敷新鮮的異葉天南星和早蓮草。此方乃余培南主任醫(yī)師經(jīng)長期臨床驗證為行之有效的方藥。用法是將95%酒精保鮮的異葉天南星1份,與鮮早蓮
草2份混合搗爛外敷蛇傷局部及腫脹所到之處,若傷于四肢,還敷八風、八邪穴。此方具有開泄滕理,外泄毒邪,解毒消腫之功。余培南主任醫(yī)師認為,外敷蛇咬傷口之處,藥力
不但能解局部之毒,而且還可以通過滲透吸收,消散全身之毒。
2.2 全身抗蛇毒治療
(1) 中草藥療法。祖國醫(yī)學將蛇毒分為風毒、火毒、風火毒三種毒型;將毒蛇咬傷分為風證、火證、風火兼證三個證候。“風為百病之長,其善行而數(shù)變”。余培南主任醫(yī)師指出
,風為陽邪,與毒同犯機體,極易傳里化熱。所以在辨證時尤要注意舌脈的觀察;在治療上應以清熱解毒為主導,輔以祛風通絡、消腫止痛為立法,用藥方面自創(chuàng)了小葉湯一方,
此方乃余培南主任醫(yī)師集民間眾多驗方之精品及祖輩師傳之法,結(jié)合自己的臨床實踐,經(jīng)反復驗證而成,是治療毒蛇咬傷的有效方劑。其組成是:小葉三點金50^-10館、紅背絲綢(
毛葉白粉藤)15^-30g、通城虎10-15g、半邊蓮10^-20g,東風菜10^-30g、石柑子30^-60g。其中以小葉三點金為君藥,其有解毒消腫、健脾利濕、止咳平喘的功能,主治毒蛇咬傷、
癰瘡、咳嗽、哮喘等,諸藥合用,共起清熱解毒、祛風通絡、化痰利咽、消腫止痛之功,適用于治療各類毒蛇咬傷中毒。臨床中,余培南主任醫(yī)師以該方為主,治療數(shù)千例蛇傷患
者均獲成功,可見功效實在。余培南主任醫(yī)師對蛇傷中毒患者的二便亦認真辨證,認為蛇毒極易傳里化熱,內(nèi)蘊陽明之腑,以致大便干結(jié)不通,小便黃赤。故解毒的同時,結(jié)合通
腑泄熱,以加強解毒之功,加速腫脹的消退,常用大承氣湯內(nèi)服,用大黃30^-60g后下、芒硝10^-30g沖服、積實10-15g、厚樸10^-15g水煎服,每天1^-2劑,直至二便通暢。正如
古人所言:“治蛇不泄,蛇毒內(nèi)結(jié)。二便不通,蛇毒內(nèi)攻”。二便通暢,蛇毒亦解。
(2) 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使用。余培南主任醫(yī)師認為: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有顯著的抗過敏、抗炎癥、抗毒血癥和穩(wěn)定溶酶體膜的作用,因而對蛇毒中毒有一定的
保護作用,能夠減輕病人對蛇毒的反應,增強機體對蛇毒的耐受力,從而減輕中毒癥狀,減少炎癥反應。使用方法是早期足量應用,一般成人每天用地塞米松20^-40mg靜脈點滴,
連用2-3天后,減半量使用1天
后停藥,危重患者視病情加量加時使用。
(3) 抗蛇毒血清的應用。目前國內(nèi)使用的抗蛇毒血清是一種特效的單價抗蛇毒血清。余培南主任醫(yī)師認為,抗蛇毒血清只對游離在血液中的毒素有作用,而對已與靶細胞結(jié)合了的
毒素無作用。因此臨床中,已明確診斷,且被毒蛇咬傷后距就診的時間不超過36h(尤以12h內(nèi)為佳),全身中毒癥狀嚴重時,配合使用抗蛇毒血清。使用方法是皮試陰性后用1000葡
萄糖溶液500m1加抗蛇毒血清靜脈滴注;皮試陽性者,作脫敏注射。具體用法是:竹葉青蛇傷、烙鐵頭蛇傷用抗蝮蛇毒血清600012000U;五步蛇傷用抗五步蛇毒血清2000 ^-8000U ;蛙
蛇傷用抗蛙蛇毒血清5000^ 10000U;銀環(huán)蛇傷用抗銀環(huán)蛇毒血清10000-30000U;金環(huán)蛇傷用抗金環(huán)蛇毒血清10000^ 20000U;眼鏡蛇傷用
抗眼鏡蛇毒血清1000^-3000U;眼鏡王蛇傷用抗眼鏡蛇毒血清3000U加抗銀環(huán)蛇毒血清30000U。余培南主任醫(yī)師是國內(nèi)最早擴大單價抗蛇毒血清使用范圍的臨床醫(yī)生之一,如用抗蝮
蛇毒血清治療竹葉青蛇傷、烙鐵頭蛇傷,用抗眼鏡蛇毒血清加抗銀環(huán)蛇毒血清治療眼鏡王蛇傷等,這些療法后來都被基礎理論研究證實是有科學理論依據(jù)和臨床效果的。
2.3 危重癥的搶救
被毒蛇咬傷后,由于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毒治療以及其他各種原因常導致并發(fā)呼吸衰竭、急性循環(huán)衰竭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危重癥。在搶救自主呼吸停止的蛇傷患者時,余培
南主任醫(yī)師認為,必須在及時有效解毒的基礎上,有效地維持動脈血氧分壓,保證機體有充足的氧供給,尤其是心、腎、腦等組織器官的氧供給。因此,通過采用人工通氣技術(shù)管
理好呼吸,祛除影響氣體交換的因素,保證通氣的有效進行,從而使搶救能獲得成功。由于蛇傷并發(fā)呼吸衰竭的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較多,為保證有效的氣體交換,吾師認為,消除
痰液是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必須作氣管切開建立人工通氣以方便吸痰而又不影響氣體交換,除加強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外,還使用中藥竹瀝來化痰。竹瀝具有清熱化痰的作用,用新鮮
竹瀝30^-60g每2h鼻飼1次,I(N床中每獲奇效。在蛇傷并發(fā)心衰、休克時,用強心、升壓西藥往往有“反彈”現(xiàn)象,余培南主任醫(yī)師認為,治療施以益氣回陽救逆之法較為穩(wěn)妥,
用生脈飲或參附湯煎水內(nèi)服,該方藥能有效地加強心肌收縮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能防止“反彈”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治療心衰、休克的良方。對急性腎衰,余培南主任醫(yī)師認為應
以預防為主,及時有效地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解毒治療,能預防急性腎衰的發(fā)生,用小葉湯內(nèi)服配合外敷新鮮異葉天南星與鮮早蓮草,靜脈使用激素、抗蛇毒血清,以及對癥支持治療等
有預防作用;急性腎衰一旦發(fā)生,則靜脈使用激素和大劑量利尿藥并配合用小葉湯煎水內(nèi)服常獲得治愈,病情較重,有透析指征時則需作血液透析治療。
2.4 對蛇傷性肢體清瘍的治療
蛇傷性肢體潰瘍,來勢猛,發(fā)展快,經(jīng)久難愈,常危及患者的肢體功能和生命安全,亦是臨床治療工作中的棘手證侯。對蛇傷性肢體潰瘍的處理,余培南主任醫(yī)師通過長期的實踐
,總結(jié)出了一套經(jīng)驗,其依據(jù)《靈樞》“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膿不瀉則爛筋,筋爛則傷骨”的古訓,采用清熱解毒,扶正祛邪,托里透膿,生肌收斂的中草藥內(nèi)外用藥,并
結(jié)合植皮術(shù),治療數(shù)百例均獲痊愈。具體方法是:潰瘍早期,內(nèi)服黃連解毒湯加減以清余毒。方用黃連6g、黃答12g、黃柏15g、山桅子12g、小葉三點金30g,至熱毒退盡而止;局部
則作清創(chuàng)潰瘍面,清除壞死組織,用苦木膏(苦木葉干品30g、冰片5g、輕粉3g共研碎成細末調(diào)凡士林68g)和雪膽膏(雪膽干品42g、冰片5g、輕粉3g共研碎成細末調(diào)眼鏡蛇油5og備
用)、珠甲散(豪豬刺、豬爪甲等份燒灰存性30g、冰片3g、輕粉2g,賡香lg、沙牛蟲干品log、珍珠末5g共研細末瓶裝密封備用)外敷,交替使用。潰瘍中期服用內(nèi)補黃蔑湯加減:當
歸5g、黃蔑20g、皂角刺15g,紫花地丁12g、花粉log、白芷log、穿山甲片log,蒲公英12g、金銀花12g、黃芬log,體虛者加大黃蔑用量,一直使用到施行植皮術(shù)時則停;局部則用六
棱菊、小葉三點金、忍冬藤、雞骨香、兩面針、飛龍掌血各5og煎水外洗,每天1次,每次洗0. 5h以上,洗后外敷復方魚肝油軟膏和白糖粉,以促進肉芽的生長,待肉芽紅活后則
用慶大霉素和維生素Biz等份濕敷3天即可施行植皮術(shù)。潰瘍后期宜施行點狀植皮術(shù),術(shù)后用無菌白糖紗布覆蓋創(chuàng)面,無菌干包,同時內(nèi)服黃連解毒湯加減,適量使用抗生素,術(shù)后
7一10天即獲治愈。
3 結(jié)束語
以上為余培南主任醫(yī)師診治毒蛇咬傷的主要經(jīng)驗,在臨床上每因患者而異,辨證施治,治療數(shù)千例均獲治愈。其經(jīng)驗實在,確有獨到之處,值得借鑒。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1
〔組成〕午時花適量。
〔用法〕首先在創(chuàng)口上方結(jié)扎,清洗,消毒,其次在齒痕處或八風、八 邪穴處切開排毒,再以鮮午時花搗爛,加適量雄黃調(diào)敷,口服午時花煎汁, 首劑 60~90m1,以后每
小時服 40m1,直至癥狀消失為止。兒童酌減。
〔附注〕此方用于蝮蛇咬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2
〔組成〕鮮三葉鬼針草 30~60g,天芥草 15g。
〔用法〕二味洗凈,同搗汁沖酒服。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3
〔組成〕山烏桕根 9~15g,白酒適量。
〔用法〕山烏桕根洗凈,水煎 1~2 小時,沖白酒服。外用鮮葉搗爛,敷 傷口周圍。
〔附注〕此方用于毒蛇咬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4
〔組成〕山雞椒鮮果或鮮葉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涂患處?;蛴蒙诫u椒油涂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毒蛇咬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5
〔組成〕千里光根 60g,鮮千里光全草適量,鮮千里光葉 30g,雄黃末39。
〔用法〕千里光根水煎代茶飲,鮮全草煎水洗傷口,鮮葉與雄黃末共搗 爛敷傷口。
〔附注〕此方用于毒蛇咬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6
〔組成〕鮮小二仙草 250g。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服。
〔附注〕此方用于毒蛇咬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7
〔組成〕天葵適量。
〔用法〕嚼爛,敷傷處,藥干再換。
〔附注〕此方用于毒傷咬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8
〔組成〕木防己、黃蜀葵根各適量。
〔用法〕加白酒適量,搗爛,從上而下涂搽。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9
〔組成〕鮮長果母草 30~60g,鮮毛大丁草 30~60g,鮮徐長卿 30~60g, 鮮綬草 30~60g。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調(diào)酒服,渣敷傷處。
〔附注〕此方用于毒蛇咬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10
〔組成〕鮮石龍芮全草。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涂。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11
〔組成〕水蜈蚣 60g,酒 60g。
〔用法〕水蜈蚣洗凈,搗爛沖酒,一半內(nèi)服,一半擦抹傷口四周。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12
〔組成〕鮮東南金粟蘭適量,雄黃末少許。
〔用法〕同搗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13
〔組成〕鮮白珠樹嫩葉少許。
〔用法〕洗凈,揉擦傷處。
〔附注〕此方用于蛇蟲咬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14
〔組成〕鮮白鼓釘 60g。
〔用法〕洗凈,搗爛,絞對內(nèi)服,渣敷患處。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15
〔組成〕鮮羊乳根 120g。
〔用法〕水煎服。另用龍膽草根加水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于毒蛇咬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16
〔組成〕鮮梵天花根二重皮 30g,五靈脂 9g,雄黃末 3g。
〔用法〕酒水煎服。外用梵天花鮮葉搗爛,浸二次洗米水,洗傷口,渣 敷傷部。
〔附注〕此方用于毒蛇咬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17
〔組成〕鮮野百合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18
〔組成〕普通鹿蹄草 60g,馬蘭 30g,一枝黃花 30g,半枝蓮 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毒蛇咬傷。
治療毒蛇咬傷的十九個民間偏方 19
〔組成〕鮮韓信草 60g,一枝黃花 309。
〔用法〕水煎服。外用鮮韓信草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于毒蛇咬傷。
七葉一枝花治毒蛇咬傷方集錦更新時間:2007-2-2 作者:佚名 來源:不詳 字體:變小 變大 胡漢平 藥浴法是中醫(yī)治療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具有簡便、實用的優(yōu)點
,對老年患者尤為適宜。現(xiàn)據(jù)臨床經(jīng)驗,介紹四則: 瘡瘍濕疹:老人正氣虛弱,常因濕氣下墮郁而化熱,見陰囊濕疹;或因臥床過久發(fā) 生褥瘡。對此,局部治療不便,內(nèi)服藥物
常鞭長莫及??捎霉鹌?00克,狼毒100克,紫花地丁300克,生大黃50克,煎水去渣,加入食醋200克,作全身洗浴,有治療和預防復發(fā)的作用。老年易發(fā)的皮膚瘙癢癥,可用五倍
子250克,甘草50克水煎作藥浴,效佳。 跌打損傷:老人步履蹣跚,常發(fā)生跌擊碰撞,受傷后瘀血消散遲緩,引起周身疼痛。可用蘇木、松節(jié)各150克,赤芍、紅花各60克,水煎
洗浴。洗浴時應不斷加熱藥水,使藥力滲進肌膚,疏通氣血、祛瘀止痛而達治療效果。 風濕疼痛:老年人易受風寒濕氣,發(fā)生局部關(guān)節(jié)或全身風濕疼痛可用羌活、獨活、防風、
五加皮、當歸各80克,水煎洗浴。洗浴時水溫略高一些,以皮膚能忍受為度。 咳嗽痰喘: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頗為常見,這種病又多受風寒而經(jīng)常復發(fā),過多地內(nèi)服發(fā)
表藥會傷及正氣??捎寐辄S、細辛各30克,桂枝50克,蔥頭150克,水煎洗浴。此法對痰少黃稠者不宜;體弱者不宜洗浴過久,以免致汗出過多損傷肺氣。 藥浴時請注意:每日1
次,一般10-15分鐘,體弱者酌減,最好是坐??;洗浴時不要讓藥液進入眼耳口鼻,因洗浴藥物中的某些藥(如狼毒)有毒性,故煎藥和洗浴時宜用專用器具;洗浴后不要清洗,以
維持藥力;洗浴瘡瘍濕疹后的藥液不宜重復作用,其它藥液可用2-3次,但夏天應防腐,并先用清水洗潔身子后再藥浴,藥浴時不能用肥皂等洗滌品。覃 群 七葉一枝花,延齡草
或百合科,草本生植物,別名:重樓、蚤休、草河車、上天杼、七葉蓮、露水一顆珠、輪葉子孫。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可解蛇毒。 1.七葉一
枝花6克,研末開水送服。另取適量搗爛敷傷口。 2.七葉一枝花10克,半邊蓮15克,夏枯草10克,水煎服。 3.七葉一枝花適量,用醋磨取濃汁,涂擦傷口周圍。 4.七葉一枝
花、八角蓮各30克,水煎服,日2劑,分次服。 5.七葉一枝花10克,生石膏、魚腥草、蒲公英各30克,野菊花、 金銀花、蘆根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 6.七葉一枝花、鵝
掌金星、青木香、倒地拱、八角蓮、半邊蓮各1份,天門冬、野菊花各2份。前6味研細末,后2味水煎取濃汁,與藥末和丸,每服6-9克,日服3-4次。 7.七葉一枝花、一朵方各20
克,生黃芪60克,三葉青30克,徐長卿、白芷各10克,水煎服。 8.七葉一枝花6克,黃藥子、白芷、五靈脂、橘葉各12克,當歸、檳榔各15克,小毛蓼(鮮)30克,八角蓮3克,水
煎服。第1天服2~4劑,以后每天服1—2劑。 9.七葉一枝花、黃瓜根、徐長卿、蒲公英各15克,枳殼、炒梔子、半邊蓮、八角蓮各10克,連翹12克,野菊花、紫花地廠各18克,水
煎服,每日1劑。 10.七葉一枝花15克,金銀花、紫花地了、半邊蓮各30克,黃柏、白芷、夏枯草各10克,山海螺、生大黃(后下)、玄明粉(沖服)各20克,水煎服,每日1—2劑。
11.七葉一枝花、半邊蓮、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花地下各30克,青木香15克,生大黃(后下)、澤瀉、車前草各10克。水煎服,每曰2劑。 2.七葉一枝花、杠板歸、青
木香、蒲公英、生大黃各15克,黃芩、赤芍各12克,白茅根、車前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13.七葉一枝花50克,徐長卿20克,一枝蒿5克,蜈蚣4條,全蝎15克。研末,醋
調(diào)成糊狀,敷傷口周圍。日換2次。 14.乙醇浸泡七葉一枝花,調(diào)其濃度為30%,外搽患處,每日5~6次。 15.七葉一枝花30克,雄黃5克,鮮大蒜2個。先將前二味研細末,后將
鮮蒜搗成糊狀調(diào)勻外敷患處。 16.七葉一枝花20克,甘草12克,水煎服,曰服3-4次。 17.七葉一枝花、半邊蓬、穿心蓮、白花蛇舌草各15克,田基黃、丹皮、金銀花各10克,
甘草5克。水煎服。 18.七葉一枝花45克,半邊蓮、仙人掌(以上均為鮮品)各30克。搗爛外敷患處。 19.七葉一枝花、15克、半邊蓮、旱蓮草、生地、白茅根各30克,一支香、
青木香、山慈姑、山海螺各20克,丹皮、生姜黃各15克,茯苓、赤芍、天葵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l-2次。 20.半邊蓮、半枝蓮各30~60克,七葉一枝花、八角蓮、田基黃、一
支箭、兩面針、白花蛇舌草各10~30克。水煎,加白糖服,每曰l劑。 21.七葉一枝花、生黃芪、當歸、黃柏、金銀花、半枝蓮各15~30克,炒山甲、皂角剌各10-l5克。水煎服,
每日l劑。 22.七葉一枝花20克,太子參、半邊蓮各30克,白茅根50克,水煎服,每日1—2次,連服3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