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前辨》曰:“此道非真實大丈夫不能得,非天縱之上智不能行。
一支先生:
前面已然講透
非大智慧大丈夫難行難就
諸位可去努力學習參悟修煉
切莫懈怠
雖能得之,還要祖上積德深厚,自己功行重大,有無數(shù)天緣結聚,方能無阻無當,順順序序,了此大事。
一支先生:
入道修仙,悟性,機緣,毅力,恒心,勇氣,缺一不可
法,財,侶,地,少一難行
但統(tǒng)統(tǒng)都得福德做根基鋪路
福德一來自于祖上陰德庇佑,二來自于自身平常積累
并須廣結善緣,念念存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不然,動輒有群魔來擾
叫你修煉不得
倘祖上無德,自己宿根不深,雖能勇往直前,或限于事之未就而數(shù)已盡,或阻于功之方用而魔障早來,往往有法無財,有道無力,抱道而亡者甚多。
一支先生:
戒之戒之!?。?/p>
然雖未成道,而來去分明,與凡人大不相同。
一支先生:
獨具慧眼,自然凡心盡去
不俗即仙骨
飄然遺世而獨立
眼界高人一等
亦有半功而亡,亦有未功而亡者。半功而亡者,再世必系生知,未功而亡者,再世亦必志道。
一支先生:
諸位閱及此處可有感想???
唉。。。。。。
諸位于道結緣,豈非宿世因緣!?。?/p>
大道不曾遠人,人卻為了大道而遠人
何苦來哉?。。?/p>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入道修仙,本是人生進步追求之事兒
何苦將之弄得玄之又玄!??!
為何?
世間名利終有到頭之時,人將從何而去追尋??!
世間一切,除了吃進肚子和穿在身上的
其他一切拿來又有何用?
都放下吧
心安處,便是家
心若不安吶,天下之大,何處為家???
“有宿根者,一提即醒,無宿根者,雖強之不聽也。
一支先生:
此即是上士聞道與下士聞道之所差別由來
全因天地陰陽二氣稟賦不同
自身習性所致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yè)纏身
業(yè),非不好
業(yè)有善業(yè),有惡業(yè)
入道修仙,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自然功夫進步,大道有何難哉!??!
唯一靜而已
至虛極,守靜篤
候其開基,再說他事
僅此而已,有何難哉?。?!
勉旃
有志之士,終身學道,未遇真師,死后轉生,一出頭來,自知有此一件大事,千方百計,尋師訪道。若無宿根,總彼孤寡貧窮,艱難萬狀,甘于困死,而不愛此道也。
一支先生:
緣分雖有天注定
若不好生把握,當面錯過
若欲再尋,了不可得
坊間尚且有:過了這村就
何況大道追尋
既已相聚于此,自是緣分
當好自珍惜
縱然世俗拖累太重
亦可先去飽讀經典
最起碼也可做一個高士醇儒
不與俗人混跡茍同
曾國藩亦有言云:不為圣賢,便為豬狗
何苦甘自墮落,與畜牲為伍
大丈夫當起決裂心,好自領悟領悟
方不辜負此生來世重游一遭
若不逆天修道,成仙而去
來世作何投胎,卻也由不得自個兒
嗚呼哀哉?。。?!
“世人不肯盡心窮理,輕視性命,未盡人事,便想仙道。
自己不出一力,便要他人珍寶,略不如意,稍著苦惱,即便退步,半途而廢,委之無緣。
如此舉止,何能進圣賢門墻?無怪其為盲師所誤,而終身在鬼窟中作生涯也。
試觀世之一技、一藝,亦必細心久學而后成,況此生死大事,乃欲容易而知,漂學而得,何其愚乎?”
一支先生:
諸位,此段閱過,可有臉面發(fā)紅者在???
動不動就有人問無憂要法訣功法
整日的追問無憂道行
無憂若不言明,便百般作為
唉。。。。。。
真是可悲可嘆?。?!
將此段好生參悟參悟再說吧?。?!
雖百遍而不為過
《傳道集》曰:“舉世人無不死,而好道者,欲不死而長生。
舉世人在世中,而好道者,欲升仙而游物外。
舉世人在地上,而好道者,欲超凡而入洞天。
所以甘于勞苦,而守于貧賤,游心在清淡瀟灑之中,潛跡于泉石煙霞之表。
一支先生:
此方為志道者之所為也
入道修仙,雖稱貧道
實則人貧道不貧
腹中自有寶貝,世人難得見聞
可憐也哉
世人糊涂
整日的叩頭拜神
不求大道成仙成佛
甘自墮落
可憐也哉
“世之人,鄰雞未唱,而出戶嫌遲。街鼓遍聞,而歸家恨早。貪癡爭肯暫休,妄想惟憂不足。
艷陽媚景,百卉芬芳,水謝危樓,清風快意,月夜閑談,雪天對飲,恣縱無情之欲,消磨有限之情。
寶貴繁華,空裝點浮生之夢;愁煩恩怨,徒種下來生之因。歌聲未絕,苦惱早來。名利正濃,紅顏已去??v得回心向道,早已疾病纏身。破舟未濟,誰無求救之心?屋漏重完,忍絕再修之意?
一支先生 :
世人志短,只圖眼前之利益,忽略生生世世之大事
每日忙碌奔波,無非權利名色
奈何一切皆如夢幻空花
終究得而復失
生不帶來,死亦帶不去
況且,于汲汲營營時造下無邊惡因惡業(yè)
當諸般惡果惡業(yè)纏身報應來臨之時,才知后悔痛苦
可憐也哉
悔不當初
諸位何不及早抽身,誠心向道
勉旃勉旃
“歲月蹉跎,年光迅速。貪財戀貨,將謂萬劫長有。
愛子憐孫,惟望永生長聚。
直待惡病纏身,方是歇心之日。
大限臨頭,才為了手之時。
縱得回心向道,爭奈年老氣衰。春雪秋花,止有時間之景;夕陽曉月,應無久遠之光。
一支先生:
修行難得少年郎??!~
寧度一個少年郎,不度十個老來漢
為何?
年老體衰,百病纏身
加之知見障礙,老而無情
若欲起修,困難重重
奈何年少不知修行好,到老白頭空自懊
何苦來哉,何苦來哉
無憂奉勸諸位急早醒悟,收拾身心
一心志道,誠心學習參悟修煉
書籍法訣業(yè)已提供
更不須別處他尋
可別居在寶山而空手離去
來時醒悟,后悔也不!?。?/p>
“奉道者難得少年,少年修持,根元完固,易為見功,止于千日而可大成也。又難得中年,中年修持,先補之完備,次下手進功。又難得中年,中年修持,先補之完備,次下手進功。
始也返老還童,后即超凡入圣。少年既不悟,中年又不省,或因災難而留心清凈,或因疾病而志在希夷。若晚年修持,先論救護,次行補益,然后自小成法,積功至中成,中成積功,至于返老還童,煉形住世,而后可大成也。
一支先生:
道之為物,維恍維忽
老少修持,皆有其利弊
老年修持,利在世俗塵緣皆已嘗盡
身心俱脫,做功即可一心而去,少被塵緣牽扯
奈何年老體衰,精氣枯竭
難就難在此步
呂洞賓云:老年修持,先論救護命寶
敲竹逗龜,鼓琴招鳳
若不如此漸進,依次第而去,萬難有成也
少年修持利在精氣充盈
奈何心智不全,難矣抵制世俗情欲叨擾
縱使修行容易,也難免出問題
太乙弟子哪吒即是例子
心智不穩(wěn),受別人蠱惑而犯下滔天大禍
連累師門親朋
最好是中年
卻乃何此時名利纏身,上有老下有小
有心向道,卻無力回天
情緣難斷,徒呼奈何
寄期望于年老之時再行修煉一事
到老為何,前已說過
不僅精枯炁竭
更是體力不支
妄圖天下云游,尋師訪道
如何使得?。?!
望諸位飽讀經典,好自斟酌
利弊取舍,當自較量
早做打算
方不誤此生
“奉道之士,始立信心,恩愛名利,一切塵勞之事,不可變其大志。次發(fā)苦志,勤勞寂寞,一切清虛之境,不可改其初心。
苦志必欲了于大成,不欲了手中成,止于小成而已。世人不識大道,難曉天機,多好異端,愛習小法,歲月蹉跎,不見其功,晚年衰病,復就老死。
致令后來好道之士,以長生為妄說,超脫為虛言,聞之而不信,信之而無苦志。對境生心,因物喪志,終不能出于十魔、九難之中矣。
一支先生:
唉。。。。。。。
閱及此處,無憂三嘆?。?!
為何???
諸位有緣相聚于此為何?
莫非大道而來
然而大道為何,卻又有幾人能明白?。?!
世人雖聞道名,卻不知大道真顏
如何能不入旁門而進真宗
怪只怪江湖術士
怪只怪人心貪婪
怪只怪心志不堅
人心貪婪,貪圖術法,以求塵世衣食
到處招搖撞騙坑蒙拐騙偷
更有甚者,曲解經典,到處迷惑眾生
致使大道不顯
自身不修福德
唯利是圖
如何讓后來者循規(guī)蹈矩而前進耶
唉。。。
唉。。。
唉。。。
無憂曾游歷天下江湖名山
尋師訪道以求真訣法
奈何所見所聞,皆是如此一群群豬狗玩意兒
大道一問三不知
到處坑蒙拐騙偷招搖撞騙
自甘墮落
無奈乎古人云:自古地獄僧道多
無憂也無可奈何
唯愿大家于此多多學習參悟諸多前輩流傳下來的經典
即使無緣入道修真
以成無上仙佛
最起碼也要做一個高明達士
免卻無窮罵名
勉旃勉旃
今晚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