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道光祖曰:“按摩吐納,謂之旁門,以已食人,謂之金丹。
“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舉世學(xué)人,莫能知此,非遇真師指示,孰能曉哉?
“晚學(xué)不肯下問于人,若悟他家有不死之藥,乃修身至寶、不死之良方也。
“此道妙矣,非遇真師真?zhèn)骺谠E,其孰能與于此妙哉?”
《三注》陸子野曰:“不得真師指示真鉛端的次第,切莫強為也。
“此道乃真陰、真陽逆合,而盜其殺機中之生氣耳,并非三峰采戰(zhàn)淫邪之術(shù)。
“出入往來之所,陰陽交會之地,非得心傳口授之真,何可強猜而知之乎?
“非師口傳真要,則從何處下手?”
上陽子《參同注》曰:“從凡入圣,作佛成仙,其心傳口授之秘,又不敢施于筆者。噫!世人器德涼薄,誹謗易生。
“此道即眾生階筏,為萬世之梯航。豈謂后人各執(zhí)異見,不立苦志參訪真師,不明陰陽同類相胥
各尚所聞,愈差愈遠。彼見《周易》,則指為卜筮、納甲之書,又惡知同類得朋之道乎?
彼見鼎器之說,則猜為金石爐火之事。
彼聞采取之說,則猜為三峰采戰(zhàn)之術(shù)。
彼聞有為,則疑是旁門邪徑。
彼聞無為,則疑是頑空打坐。
彼聞大乘,則執(zhí)禪宗空性。
唯資談?wù)?,更不察圣人之道,是用陰陽修之,以出陰陽。用世法修之,以出世間。
“天上太陽有十二度,與太陽合壁,人間少陰有十二度,以隱形看經(jīng),此陰陽之正也。
“陰陽和平,神明乃生。 ”
“人身象月,而生金丹。 ”
“《契》曰:‘推情合性,轉(zhuǎn)而相與?!?/p>
“氣自外來,可以煉丹,可以入圣。
“修大丹與生身受氣之初,渾無差別,但有順逆耳。
“雌雄得類,顛倒相感。男女相胥,逆求化機。
“愚人專以無為、頑空是道,依稀度日,任生任死。此輩為教中大罪人,況敢言修行一事哉?
“金丹必須同類藥物,一陰一陽,必互交感,一牝一牡,方得化生。
倘獨居孤處,安得化化之氣?若夫眾雌無雄,豈有生生之道?
欲煉還丹,必求先天一氣以成丹也。功用非師莫明,慧饒顏閔,莫能自通。
“先天一氣,從自己生身處求之。
“自古及今,好者億人。不遇真師,希有能成。
“世之愚夫,但聞何人打坐幾年,某人入關(guān)幾處,便乃言其有道。他豈知馬祖南岳磨磚之謂?他豈知陰陽吞咽生殺之理乎?
“伏惟至道,天生圣哲,奚有自悟?必資師授。
“人不求師,奚自覺悟?
倘有所師,先以《參同契》一書辯之,若句句能明,章章洞曉,方是真師。
茍有一句模棱含糊,便難信受。
若果得遇真師之傳,能行此道,則證圣成真,指日可冀。”
《參同契》曰:“素?zé)o前識資,因師覺悟之?!?/p>
陳顯微曰:“若人善根純熟,好道心切,考仙經(jīng),窮圣典,低心訪友,下意求師,必遇至人,授之口訣?!?/p>
白玉蟾《指玄篇注》曰:“還年接命,以作長生之客。返本還源,須要天地相合,龍虎相交,采丹接命。知之者切莫亂傳,任是父子骨肉,道心不堅,敢輕妄傳還丹秘寶,天必殃報,九祖沉淪。”
白玉蟾曰:“一訣便知天外事,掃盡旁門不見蹤?!?/p>
三豐祖曰:“真經(jīng)真師授,至道至人傳。”
上陽子《參同契注》曰:‘為道而不通言詞,則不得性情之感。
為道而不知變動,則不得金水之化。
為道而不工制器,則不得鼎爐之用。
為道而不達吉兇,則不得順逆之理?!?/p>
上陽子曰:“世人氣血將衰,須求歸根之道,可以回老,可以返嬰,可以長生?!?/p>
陸子野曰:“世人若不迷蒙,個個可辦此事?!?/p>
上陽子曰:“未聞道者急求師,已聞道者即求藥。人之壽夭,未可預(yù)知也?!?/p>
上陽子曰:“我以因緣遇圣師,忽于言下大驚疑。方知玄妙無多句,好事而何容易知?!?/p>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疑若信。下士聞道,大笑之?!?
泥丸祖曰:“縛云捉月之機關(guān),得訣修煉夫何難?果然縛得云在山,又解捉住月之魄。占頭此語古人知,何慮不把身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