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寧寧,我來自溈山下。我是清華大學考古系的一名博士生。聽說我的家鄉(xiāng)發(fā)現(xiàn)了炭河里遺址,我迫不及待想回到我的家鄉(xiāng)。我好像一直在尋找,找了好久好久,我不知道我在找些什么?!薄笆悄??是你!”
這是湖南長沙寧鄉(xiāng)炭河古城中開演的大型舞劇《炭河千古情》中開篇的一段獨白和兩句對話。
臺詞來自這出戲的靈魂人物。在商周時期,西伯侯姬昌治下的周國成為商紂王的心頭大患。周國大王子伯邑考被害、周國二王子姬發(fā)為紂王鑄造青銅器四羊方尊,并要獻身生祭。姬發(fā)的愛人寧妃代姬發(fā)而死,犧牲了自己。姬發(fā)得民心,眾人助之,終滅大商。這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令人動容,這位遠古的女神是全劇的核心靈魂。人們不禁要發(fā)問,這一出代表寧鄉(xiāng)文化、青銅文化,帶領(lǐng)觀者走進三千年西周王朝的多元而統(tǒng)一的文化大戲何以選取了這樣一位女性的形象?
引用戲中最經(jīng)典的一段:“悠悠的炭河水流淌了三千年,英雄與美人故事在這里傳唱。真善美,堅持與執(zhí)著,大愛與奉獻,至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寧鄉(xiāng)人,這就是傳奇之地,寧妃的故鄉(xiāng),寧鄉(xiāng)?!?/span>
寧鄉(xiāng)的定義被高度概括——寧妃的故鄉(xiāng);寧鄉(xiāng)的精神,也被高度濃縮成了幾個詞:真善美,堅持與執(zhí)著,大愛與奉獻。這不僅是寧鄉(xiāng)文化,這應(yīng)該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宋城的每一部戲都試圖挖掘當?shù)氐奈幕v史、精神,深挖的是中國歷史與文化。宋城模式的核心便是中國文化。
千古情系列舞劇的核心人物黃巧靈導(dǎo)演是江南書香門弟之后,投戎、寫字、從文后下海經(jīng)商,多重經(jīng)歷注定了他的傳奇。尤為傳奇的是,這位在沙場、商場均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卻異常珍惜《紅樓夢》,讀了又讀,自成一家,專研究五行紅學,前無古人。作為一個紅迷,竊以為讀《紅樓夢》的男生是重情與義的。靈魂深處必是珍惜尊重女性的。
這一點,在千古情其他系列中塑造或是選取過的人物都是力證:《宋城千古情》中的無名的保護宋血脈的女子、《三亞千古情》的冼夫人。
提到《紅樓夢》,不得不提其中最難以割舍的角色——林黛玉,在大觀園中被稱為瀟湘妃子。瀟湘館中常年綠竹青蔥,素雅,美得凄然。瀟湘正取自湖南的兩條江流,瀟湘妃子指的是舜帝的兩個妃子。寧妃,出生在炭河邊,溈山下。溈山的“溈”字,正是取自舜的一個女兒。寧妃和瀟湘妃子就這樣聯(lián)系起來了。
黛玉多情,卻只是為寶玉一人的“每日家情思思”。往前推三千年,瀟湘妃子的女兒,溈山里的寧妃卻更多神性。
為國鑄造重器的青銅器巧匠之女,吹塤、跳舞,和黛玉一樣有才情卻愛得更大氣,為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愛著的周國子民,她大義赴死獻祭神器。至此,透過紅學家黃巧靈導(dǎo)演之眼之手,我們見到了寧妃,一個偉大中國女人的形象。瀟湘妃子的形象,也才因此更豐滿,更可稱為“女神”。
旅途上的故事,請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