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指發(fā)生于十九世紀中葉至廿世紀初期時,活躍于上海地區(qū)的一群畫家,所從事繪畫創(chuàng)作的結果與風尚?!昂E伞狈譃榍昂髢蓚€時期,而“后海派”巨擘就是他——吳昌碩。
畫家吳昌碩
▼▼▼
畫家的基本情況介紹
↓↓↓
吳昌碩(1844年~1927年),男,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苦鐵、缶道人、石尊者等。
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吳昌碩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后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吳昌碩作品集有《吳昌碩畫集》《吳昌碩作品集》《苦鐵碎金》《缶廬近墨》《吳蒼石印譜》《缶廬印存》等,詩作集有《缶廬集》等。
吳昌碩的繪畫題材以花卉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頤指點,后又參用趙之謙 畫法,并博采徐渭、八大、石濤和揚州八怪諸家之長,兼用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chuàng)新貌。
吳昌碩酷愛梅花,以寫大篆和草書筆法為之,墨梅、紅梅兼有,畫紅梅水分及色彩調和恰到好處,紅紫相間,筆墨酣暢。
吳昌碩畫竹竿以淡墨輕抹,葉以濃墨點出,疏密相間,富有變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為'雙清'或'三友'。
菊花也是吳昌碩經常入畫的題材,伴以巖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與菊花情狀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黃色,亦或作墨菊和紅菊。墨菊以焦墨畫出,菊葉以大筆潑灑,濃淡相間。
吳昌碩非常珍視青年人習藝的積極性,在仔細觀賞過他們帶來的作品后,必先肯定它的優(yōu)點,再三予以鼓勵,然后再婉轉地提出一些中肯的批評,指點今后努力的方向。
吳昌碩熱心提攜后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云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吳昌碩書法作品欣賞:
吳昌碩少年時他因受其父熏陶,10余歲時喜刻印章,即喜作書,印刻。楷書始學顏魯公,繼學鐘元常。隸書學漢石刻;篆學石鼓文,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影響,以后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
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個中又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