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我們參團到柬埔寨、越南(南越)。29日我們從珠海九洲港乘船直達香港機場,然后乘柬埔寨航空公司的飛機到金邊。
柬埔寨的小伙子比姑娘更受看。
出機場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是要不要給柬埔寨海關(guān)工作人員2 Dollar的小費,導(dǎo)游在我們出發(fā)時一直強調(diào)通關(guān)時在護照中夾上2美元或者10、20元人民幣,通關(guān)時會順利些,免的惹麻煩,我看到去柬埔寨的攻略或游記都講到這樣的一個潛規(guī)則。在過安檢時,我沒有照此辦理,并不是2 美元概念的問題。當(dāng)我護照遞上去時,工作人員嘀咕了一句,我還沒反應(yīng)過來,他在桌沿邊伸出兩個手指,又連續(xù)用生硬的中文說“兩塊、兩塊”。我堅持不給,最后還是讓通過了!老伴也沒給!
到達暹?;始业蹏频?Royal Empire Hotel)
吳哥是中世紀東南亞一座宏偉的都城,也曾是高棉人的文化和宗教中心,由古高棉王朝的君主們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建成,約有45平方公里內(nèi)古代建筑遺跡的總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它和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尼的婆羅浮屠并稱為“東方四大奇跡”。我們通常稱的吳哥窟實際上是指大吳哥和小吳哥兩個部分:大吳哥是當(dāng)時修葺的王城,占地遼闊、氣勢磅礴,也被叫做吳哥城;小吳哥是寺廟,也叫吳哥窟。
吳哥的門票分20美元/一天, 40美元/三天, 60美元/七天三種。像辦證一樣,在售票窗口的視頻攝像頭前照下照片,一張貼有本人相片的塑封卡片門票制成了,像上班族工作卡一樣掛在胸前。我們購買的是三天票,我們進進出出,不知參觀了多少個的建筑群和遺址,折合人民幣不外200多元,如果在國內(nèi)該不知需要花多少大洋。
吳哥城最早的建造者是耶輸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公元889-910年在位),后由吳哥王朝最偉大的國王之一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公元1125-1215,公元1181-1215在位)重建。跋摩(varman)的意思就是寶座或帝,如同中國的漢武帝、唐太宗這樣的稱呼一樣。即位前,阇耶跋摩七世一直住在鄰國占婆(champa,現(xiàn)越南中南部),父王死后由其兄弟繼位。之后因心懷不軌的大臣謀反篡了權(quán),國家大亂。占婆人趁機攻入?yún)歉绯?,殺死了篡?quán)者。隨后阇耶跋摩七世返國,組織復(fù)國軍,用了4年時間擊退侵略者,于1181年被擁立為王。登基后,他繼續(xù)進兵征伐占婆、寮國(今老撾)南部、馬來半島等地,疆土急劇擴張,成為了吳哥王朝最強盛的時代。因其56歲才當(dāng)政,并在位到90歲病逝,所以被尊稱為銀發(fā)國王。
吳哥城四周有一圈護城河,五座石橋連通五個城門,其中東邊有兩門,其他三邊各有一門。東邊多出一個勝利門,城門正對著皇家廣場的閱兵臺,國王鼓噪完士氣就出城打仗,凱旋歸來時也走那個門,和北京的德勝門意思一樣,圖個吉利。
每個城門都是塔樓結(jié)構(gòu),門中有一門洞,門洞上方有三座石塔,中間稍高的塔上有正反兩座佛像,各朝門的進出兩個方向,旁邊兩座矮些的塔上各有一座面朝其他兩個方向的佛像。
因阇耶跋摩七世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篤信觀音菩薩,所以有學(xué)者認為佛像是觀音菩薩,也有人認為是印度教主神之一四面大梵天(Brahm?。┗蚴菤缰駶衿牛⊿hiva),更有學(xué)者大膽地認為它是阇耶跋摩七世和佛的合二為一。
南門全貌。
每尊佛像的頭頂都有一個盛開的蓮花寶座,寶座上有一圓錐形花冠。中間高塔上的花冠還在,兩邊矮塔的已經(jīng)丟失。據(jù)記載中間那座高塔原來是用金箔裝飾的,后被暹羅人(Siem,今泰國)入侵時給刮走了。城門兩邊各有一個三個頭的石象,它是天神之王因陀羅神(Indra)的坐騎(Airavate)。陀羅神的地位僅次于三大主神大梵天(Brahm?。?、濕婆(Siva或Shiva)和毗濕奴(Vishnu),也是戰(zhàn)爭之神和雷雨之神。大象的鼻子卷著蓮花,同時它的鼻子也作為支撐的柱子。西邊的象鼻子只剩兩個了,東邊的也少了一個。
橫跨護城河的橋上兩邊各有27尊石像(有的書上說兩邊各54個,我沒去數(shù),似乎比27個多,比54個少,誰有心去數(shù)一下),左邊是天神(梵文,Devas或Deities,印度教稱修羅Suras),頭戴尖錐帽,慈眉善目;
右邊是魔(Demon,印度教稱阿修羅Asuras),頭戴啾啾帽,怒目圓睜,面目猙獰。
兩邊都在用力拉拽以七頭蛇精(Naga)的身體當(dāng)作的繩子,“攪動乳?!币云跓捜¢L生不老藥。這個故事在吳哥寺東側(cè)南段迴廊上有精采的浮雕描述。
橋頭上七頭蛇精。
巴戎廟距離各個城門都是1.5千米的距離,巴戎廟位于吳哥城的正中央道路交叉處。巴戎廟又譯為巴揚寺或百茵廟。
在查找資料時,對寶塔數(shù)量有兩種說法,一說由54座寶塔構(gòu)成,代表當(dāng)時吳哥王朝所轄的54個州。另一說由49座大大小小的寶塔所組成,中間一座最大,其余48座如眾星捧月般全部簇擁在它的周圍。
巴戎廟雖是佛教的廟宇,但它是按照印度教和佛教理論中的“須彌山”的概念建造的,它代表宇宙的中心,四周的護城河代表海洋,這與早它100多年建造的印度教神廟——吳哥窟的理念是一樣的。巴戎廟建筑在三個平臺之上,一層層向上拔高。每一層平臺四周均有廊,廊內(nèi)刻有精美的浮雕,廊道轉(zhuǎn)角及居中的位置
,都建有高出廊道的塔樓。
浮雕“飛天”
小仙女阿布薩拉(Apsara)形態(tài)各異,服飾、頭飾都不一樣,非常漂亮。
上到第二層平臺的廊道墻上,刻有許多佛經(jīng)故事里的人物,有猴子臉形的、豬臉形的,不禁使人聯(lián)想起《西游記》來。
走上第三層平臺,這時第二層平臺上的佛塔上的四面佛與我們齊平,已經(jīng)處在四周佛塔包圍之中,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一下子感覺到佛與我們分外親近,套用一句時髦的話:“與佛零距離接觸”。
那尊典型的“高棉的微笑”雕像就在眾多的佛像中,要找它很容易,哪個前面照相的人多那就是它了。這是修建巴戎廟的國王加亞華爾曼七世的面貌,以此代表他是佛菩薩在人世間的代表。據(jù)說這位國王在一次接受臣民的親吻時染上了麻風(fēng)病,終生為這種不治之癥所困,臉上浮現(xiàn)出的是一種苦澀的微笑。
而這微笑便是與蒙娜麗莎齊名的“高棉的微笑”,也成為高棉人世世代代的精神寄托和向住。
第三層平臺中央是一座圓形的基座,上面是最高的一座佛塔。這很有意思,整座神廟都是方形的,到了最高處變成了圓形,不是和中國的“天圓地方”的概念暗合嗎。
每個石塔的四面上都刻有一張微笑著的臉,稱為“四面佛”,四面佛的四個面分別代表了慈、悲、喜、舍四種無量之心,其中喜悲皆不形于色,表情安詳,卻又各不相同,所有的面孔都低垂雙目,嘴角微微上揚,軒昂的眉宇、中穩(wěn)的鼻梁、熱情的厚唇、慈善的氣質(zhì),那略帶微笑的臉龐巧妙地雕琢在巨大的石堆中,其反而勝過建筑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我們最深的印象。如此的淡然,祥和,波瀾不驚,沒有一絲的躁動和不安,是一種領(lǐng)悟之后的淡定;讓你細細研讀,卻又無法真正領(lǐng)會。
巨石佛像林立,人們在佛之間穿行。置身于佛塔之中,滿眼都是佛,人顯得那么渺小
我們穿梭在巴戎廟精美的堪稱一絕的浮雕回廊走道中,探尋那抹傳奇的微笑。即使那微笑的面容歷經(jīng)時光的洗禮,已經(jīng)變得不再清晰,但在這樣一個微笑的城堡之中,我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無所不在。相機閃了又閃,快門響了又響,只有一個心愿:讓微笑和幸福時刻陪伴著我們。
我們上下穿行于寺廟之中,仰視一座座四面佛塔,游走在廊道之間,在回廊浮雕壁畫前頓足,感受著巴戎寺的神奇、神秘和滄桑。
距巴方寺(Baphuon)東不足百米是一龐大的廣場,號稱中央廣場。
廣場中央大道直通勝利門(Victory Gate)。廣場西邊有長達300米和高高的塔基建筑,它們分別是斗象臺(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古法院(地圖沒注明)、癩王臺(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整個場面實在太大,無法拍攝在一個鏡頭中。
從塔基中央的臺階處拾階而上,一大片空地出現(xiàn)在眼前,地面上擺滿殘缺的石雕件,聽導(dǎo)游講,臺上曾是皇宮內(nèi)院,如今一片荒涼。
至于為何現(xiàn)今只看現(xiàn)平臺和石刻,合理的推測相關(guān)官舍等建筑多屬木造,應(yīng)是暹羅于1431年攻入?yún)歉绯呛?,大肆破壞吳哥城,以至于吳哥城留下來的建筑多為石室為主?/span>
廣場對面一字排開十二座塔寺(prasat suor prat) ,導(dǎo)游隨口說:這是與十二屬相對應(yīng)的寺廟,其實據(jù)說這是法官們裁決案件的會所。這偌大的廣場精華全在西側(cè)那長長的塔基上面的石雕。
首先是斗象臺,整個戰(zhàn)象臺共有5個伸出來的樓梯,中間有三個,南北兩邊各有一個,其中正中央那個最寬。每個樓梯上方都有坐獅守護,下方有因陀羅神的坐騎三個頭的大象把守。戰(zhàn)象階上的欄桿為那伽蛇神,不過,蛇頭、蛇身大部分已經(jīng)丟失,欄桿也就斷斷續(xù)續(xù)的。南部的梯級以三頭花飾的大象為柱,象鼻卷著蓮花。
斗象臺上的大象只是雕刻出了立體的三頭象頭部。大象頭上戴著寶冠,象牙向外凸出,身體的部分是以平面浮雕技法來表現(xiàn)。象鼻一直垂到地下,像一根一根的列柱,鼻子頂部是蓮花。
迦魯達和伽家辛瑪,并列在一起支撐著平臺。
古法院,有兩座三鼻象。
這是一片巨石排成的平臺,臺的外側(cè)全是浮雕。分別往兩邊看去,只能遠遠地感覺到平臺遙遠的盡頭,卻無法看清,所以也無法數(shù)出有多少武士,多少大象。
其中的一半以象為主題。
瞧那廂大象激烈的象戰(zhàn),兩頭象的鼻子絞殺在一起,下面武士殊死格斗。
這組雕像真是觸目驚心,有將軍駕戰(zhàn)車揮刀奮力砍殺敵軍,有戰(zhàn)士從象背提刀飛身而下直入敵群,有跟隨大象吶喊沖鋒的軍隊,有兩軍混戰(zhàn)捉對廝殺的血腥,我不知道在去皇宮的主通道兩側(cè)為何要雕刻如此血型、兇悍的戰(zhàn)爭場面,是為了向后代警示戰(zhàn)爭的殘酷?還是為了向后代炫耀血腥的戰(zhàn)功?看到這里不禁想起近百年來這塊熱愛和平的土地上發(fā)生的殘忍的戰(zhàn)爭,和平永遠是平民的祈求!希望歷史不要在這塊土地上再次重演。
癩王臺于13世紀由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建造,作為國王的火葬場之用。臺前有一座三鼻象。
兩座三鼻象的中間的臺階上去有一個蓮花寶座,據(jù)說是國王的寶座。
在這座高7米的平臺上,癩王臺的外墻刻著那伽和眾多神像,底層由5頭、7頭或甚至8頭的Naga所支撐,令人目不暇給。觀賞東、南及北面之石雕刻,主題多是神祗及幽冥世界的故事。壁面石刻圖像精美,雕刻之內(nèi)容一層一層,不同造型之神祗,有配劍的、合十字的、吞劍的、作手印的。
在癩王臺臺頂?shù)恼泄┓钪?。曲折的巖石圍攏著青草地上,矗立著一尊身披佛衣,沒有性別,身世迷離的石像.傳說他是幽冥世界之王,不過現(xiàn)在更為世人所知的是他的另外一個名字Leper King,也就是是得了麻風(fēng)病的吳哥國王的雕像。
這樽帝王石像完全裸體,頭發(fā)蓬松,以爪哇式坐姿坐著。他的雙腿太短,與身體不成比例,形狀呈圓形,沒有隆起的男性肌肉,盡管他的身體處在平靜狀態(tài),但他的內(nèi)心思想?yún)s無比翻騰……他充滿了熱情,嘴唇很厚,下巴有力,臉頰飽滿,鷹鉤鼻、眉毛清晰……他嘴巴微張,露出牙齒。這種露出牙齒的雕塑在柬埔寨藝術(shù)中絕對是非常罕見而獨特的,作為人物雕塑的研究,他可以算是柬埔寨雕塑的杰作。
在癩王臺,有個非常隱蔽的小道,僅容一人過,小徑兩側(cè)是眾神的壁畫,精美絕倫。穿梭在神的眾目睽睽之下,我們仿若井底之蛙,抬頭只有一線天,有種難以形容的敬慕與景仰。
也正因為通道相對隱蔽,這里的雕刻保存就相對完好,眾神的表情、穿戴、姿勢都不盡相同,雕刻手法出神入化。粗看千篇一律,細看個個精彩絕無雷同。有嘴角微翹做出無限魅力的蒙娜麗莎的笑,有腰肢略扭做出羞澀見人的小女子心態(tài),有長袖飄舞如嫦娥之奔月,有長裙飄逸如仙女下凡,長發(fā)微動仿佛感到熏風(fēng)吹面,纖手略搖仿佛聽見銀鈴悅耳。行走在如此精美的舞女雕像群中,只能忘卻時間,只能不聞世音,唯一能做的就是逐個贊美,唯一要干的就是拿起相機忘情的猛拍。
其中最好分辨的就是眾神與阿修羅的區(qū)別了,就像石橋上攪拌乳海的兩側(cè)一般,他們一個杏眼,一個瞪眼,一眼就能將阿修羅在眾神之中揪出來。
小徑里,不僅有眾神與阿修羅,攪拌乳海的蛇神那迦也是隨處可見,它們擁有九個頭,分散開來宛若一頂蓮花底座,托起了眾神與阿修羅。
十二生肖塔又稱審判塔。傳說如果高棉人起爭執(zhí)需要仲裁,古代法官會裁定兩個人根據(jù)自己的生肖去塔里居住,經(jīng)過一段時間罪犯就會生病或無法承受不安而認罪?! ?/span>
在每座塔之間有繩索,因此又有說法是:這些塔的功能是斷獄,罪犯們?nèi)绻軓乃g的繩索中走過,則證明無罪。如果掉下來就要被處死。
尋找塔中的幽靈。
與當(dāng)?shù)鼐俸嫌啊?br>
再次遠拍對面的平臺。
勝利大道直通勝利門。勝利門和勝利大道是國王率軍出征和凱旋時的必經(jīng)之路。出征前國王在戰(zhàn)象臺階檢閱軍隊,作戰(zhàn)前動員,為將士鼓勁打氣,然后帶兵沿著勝利大道途徑勝利門出征討伐入侵之?dāng)?;得勝后再?jīng)勝利門、勝利大道回到皇宮,在中央廣場犒賞軍官將士。
勝利門的形式與之前看過的吳哥城南北門一樣,都是門洞上立有3座石塔,中間那座較高,正反兩面刻有“佛像”;旁邊兩座刻有朝著其它兩個方向的“佛像”,這是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公元1125-1215,公元1181-1215在位)招牌式的建筑,也是他的標志。
道路兩邊的神魔拉扯蛇精那伽的石雕沒剩幾個全活的了,大都缺腦袋。據(jù)說在法國殖民時期,被法國商人“拿走”了一些,上世紀70年代柬埔寨內(nèi)亂時毀壞了一些,近些年被當(dāng)?shù)厝送低蒂u走了一些。
寺名來源于阇耶跋摩二世傳繼承人圣劍的傳說。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吳哥城時曾在此居住,這里曾經(jīng)是高棉人最重視的寺廟之一,最重要的節(jié)日典禮都在這里舉行,數(shù)千人供養(yǎng)和維護著這座寺廟。而且這里早期也是放寶劍的地方,柬埔寨在傳位時繼承人一定得拿到這把寶劍,相當(dāng)于我們中國的傳位玉璽。這把劍在十三世紀就被人偷走了,當(dāng)時的那把寶劍是用黃金、鉆石、寶石組成。
圣劍寺規(guī)模宏大,其長方形的圍墻長800米、寬700米。東塔門用巨大方石塊疊壘起來的三個多層蓮花塔,每層都雕刻著連成片的坐佛像和雕滿了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窗欞及荷花紋圈,在側(cè)面不少地方還雕刻有型態(tài)各異的天界女神,塔頂是一個巨大的須彌荷花座,其造型靈動精巧,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和欣賞價值。
許多神像頭部已缺失,這里的巖石色彩已近銹紅色。
三塔門的旁邊各有一個雙目圓睜,威風(fēng)凜凜托著蓮花的金翅鳥迦魯達腳踏那迦的雕塑像。
入東塔門后的第一個長形平臺,臺前有辛瑪獅子把守。兩邊立著數(shù)尊手拿長蛇攪動乳海的修羅與阿修羅。
可惜的是神像破壞嚴重,有的已經(jīng)看不清面部表情,有的更干脆找不著腦袋。
進大門后是一段叢林,然后便是通過這神道進入圣劍寺。雖然腦袋早已不知去向,但忠誠的武士還在守衛(wèi)著國王的家廟.
進入大門后是圣劍寺長長的神道,道路的兩旁還散落著無數(shù)的巨石屋基,上面布滿了厚絨絨的青苔,無聲地向游人展示著它們的滄桑。
長長的廊道內(nèi),不時出現(xiàn)天窗式的結(jié)構(gòu),讓走廊內(nèi)明暗有序。廊道頂部,這種用石材逐漸向前突出而形成的“前突結(jié)構(gòu)”來壘砌屋頂是高棉建筑的一大特點。
整個建筑呈十字型,中心是中央圣堂,周邊是由拱頂長廊連著的東、南、西、北四扇大門,來圣劍寺參觀一般人所走的路線大約都是東進西出,或者從東走到西,再折返回來,導(dǎo)游給我們的參觀時間約一個多小時。圣劍寺內(nèi)的長廊甬道四通八達,光線透過天井照進甬道,時明時暗,在人少時還有一種陰森森的感覺。圣劍寺甬道阡陌縱橫且十分相似,很容易走迷路,所以在參觀時最好一個方面一走到底,然后再在中部選一個方向再參觀。
圍廊與院落之間是蹋落的石塊。
從墻壁雕像所殘留的色彩來看,圣劍寺的部分墻壁當(dāng)年應(yīng)該是褚紅色的,這種艷紅的色彩在吳哥古跡中可是不多見的。
前面這個是林迦雕像。林迦: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在吳哥古跡中供奉林迦雕像的地方很多,與高棉人的生殖崇拜有直接聯(lián)系。
在寶劍寺里多有由崇拜的濕婆的生殖器演化而來的代表陰陽具。但保存完整的并不多,大多已被偷盜者硬生生的被斬草出根了。
中央圣堂,供奉著佛塔。這個由佛塔和頂部破洞光影所組成的“點燃的燭臺”居然是圣劍寺的一處獨景
高塔內(nèi)屋子四周的墻壁上有無數(shù)的小洞,導(dǎo)游說以前這些小洞內(nèi)嵌有五顏六色的珠寶,當(dāng)正午陽光從塔頂直射進來時,屋內(nèi)彩光四射,分外耀眼。資料上說這些小洞是當(dāng)時固定薄銅板用的,當(dāng)時圣劍寺用了1500噸銅裝飾它眾多的房間和高塔。
在甬道的偏廳有許多坍塌的石塊,或臥、或立,零亂地堆積在寺廟的空地上、草叢中?;液谏氖^上風(fēng)雨侵蝕的痕跡很重,但隱隱約約仍可看見上面精美繁復(fù)的浮雕圖案。
一些巨大的被當(dāng)?shù)厝朔Q作蛇樹的卡波克樹在殘破的古跡盡情地舒展著自己的軀干,合著斜暉的陽光,越發(fā)顯得歲月悠久而漫長。
枯死吉貝樹(Kapok tree)包裹下的門樓。為了保護建筑,古跡維護人員只得把樹砍死,否則樹再長大建筑就會被肢解崩塌,所以留下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
阇耶跋摩七世去世后,阇耶跋摩八世恢復(fù)了印度教,激進的印度教濕婆派信徒對佛教信物進行了破壞,連中央殿堂建造時供奉的觀音也早已不復(fù)存在。到處可見佛像被挖的情景。
圣劍寺同所以吳哥建筑一樣,在廊塔、屋院、廟富有中有著最華麗精美、婀娜多姿,衣裾翩翩的天界女神,在那些殘垣斷壁上舞動其嫵媚的身軀,隨著音樂用宛如削蔥根的蓮花指,擺化出各種造型,取悅諸神,也取悅我們。
墻壁因飾以青銅而閃現(xiàn)出迷人的光彩,這里不僅有褚紅色的女神雕像,更有下葫蘆形的假窗裝飾于墻面。
在豁然開朗處,一個奇世建筑正在靜靜地等侯著人們的到來。兩層的巨大藏經(jīng)閣突兀的映入眼里,殘缺不全,影影綽綽的靜止著,這是吳哥獨一無二的2層石造建筑物,如同希臘的古代神殿。沒有人知道為何在規(guī)模浩大的吳哥古跡群中出現(xiàn)了一個古羅馬風(fēng)格的建筑。更奇怪的是沒有石階通向二層,可能是用木梯吧。蹤跡皆無的屋頂猜想也用的是木制結(jié)構(gòu)吧。有人推測它可能是后建的,也有人說是谷倉或存放“圣劍”的倉庫,導(dǎo)游說它是藏經(jīng)閣,西方學(xué)者也猜測它是一個集會的場所,更有甚者認為它是火葬場,這些都有待考證。
這是高臺上的一堆石頭,導(dǎo)游說:這是當(dāng)時放“圣劍”的地方-“圣劍池”。資料中對這高臺沒有任何解釋,說明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笆Α背乜赡苁菍?dǎo)游演繹出來的。
二個外國游客,似乎是一對夫妻。讓我佩服的,除了各自背上一個小孩,還人手一臺單反。在吳哥旅游,到處可見攜帶嬰幼兒出游的外國游客,這在中國,簡直不可思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