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館珍藏明清官窯瓷器160余件悉數(shù)亮相。
前言
明代官窯瓷器。
展柜局部
紅釉
明 宣德 紅釉盤
高4.2、口徑19.8、底徑12.3厘米。撇口,圈足。內(nèi)外施紅釉,釉面均勻,釉色瑩潤。足內(nèi)施白釉,刻“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暗款。
明 洪武 釉里紅纏枝花卉碗
高10、口徑20.3厘米。胎白精細(xì),釉色白種泛青。碗口微敞,腹較深,圈足,底無釉。施釉里紅彩,口沿內(nèi)外及足部以回紋裝飾,碗內(nèi)底繪折枝牡丹,內(nèi)壁繪纏枝菊,外壁為纏枝牡丹。
明 宣德 青花束蓮紋大盤。
高5.8、口徑34、底徑24.5厘米。宣德青花被認(rèn)為是中國青花器的集大成者,水平相當(dāng)高,宣德青花大盤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此盤微侈口,淺壁弧形,盤心繪當(dāng)時(shí)盛行的束蓮紋。
展柜局部。
明代黃釉
明 弘治 黃釉尊
明 弘治 五彩蓮池鴛鴦紋盤
高3.6、口徑14.7、足徑8厘米。1967年山東兗州鉅野王墓出土。敞口,淺腹,矮圈足。白釉微微泛黃,以紅、綠、黃等色彩繪制蓮花、鴛鴦等紋飾。外足底有紅彩回字框,框內(nèi)楷書“?!弊挚?。
明 弘治 白釉盤
明 萬歷 青花纏枝蓮紋缸
展柜局部
五彩
明 正德 五彩花卉紋罐(左)、明 正德 黃釉碗
明 正德 五彩花卉紋盤(左)、明 正德 白底綠彩龍紋盤(右)。
明萬歷時(shí)期青花瓷。
自左至右:明 萬歷 五彩人物紋盤、明 嘉靖 青花雙獅紋盤、明 萬歷 青花盤、明 萬歷 黃釉暗云龍紋盤。
明 萬歷 五彩人物紋盤
高3.4、口徑21、底徑13厘米。胎體細(xì)薄,淺腹平底,矮圈足。釉面細(xì)潤,白中閃青,白釉上以五彩作畫。盤內(nèi)壁分別以紅、黃、綠彩和釉下青花繪就纏枝葫蘆8個(gè),內(nèi)底人物以青花勾勒,繪張?zhí)鞄熥窖龍D案,盤外壁繪寓意吉祥的八寶紋飾。
明 萬歷 青花開光壽字葫蘆瓶。
高62.5、口徑7.2厘米。瓶頸部青花地有菱形開光四個(gè),內(nèi)均書“壽”字。上腹遍飾“壽”字、纓絡(luò)紋,下腹繪“壽”字云紋,四圓形開光內(nèi)分別繪以馬、象和麒麟等瑞獸,近底處畫海水江崖。葫蘆因諧音“福祿”而為人喜愛,繼而成為傳統(tǒng)器形。
清代官窯瓷器。
康熙時(shí)期。
清 康熙 黃釉暗云龍紋盤。
展柜局部
明清黃釉器
清 康熙 黃釉暗云龍紋碗、清 康熙 黃釉碗、清 康熙 黃釉碗。
清 康熙 黃釉大蓋罐。
宮廷用瓷
展柜局部
清 康熙 黃地綠彩龍紋碗(左)。清 康熙 藍(lán)地黃彩云龍紋碗(右)。
清 康熙 藍(lán)地黃彩云龍紋碗。
清 康熙 紅彩描金云鳳紋碗(左)、清 康熙 霽藍(lán)釉碗(中)、清 康熙 斗彩云龍紋盂(右)
清 康熙 紅彩描金云鳳紋碗
高5.8、口徑11、底徑4厘米胎體細(xì)膩,釉色潔白。紅彩描繪展翅雙鳳、祥云朵朵,金彩勾勒紋飾輪廓,使得該碗更顯富麗。外底青花雙圈,圈內(nèi)“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豎行楷書青花款。
清 康熙 黃地綠紫龍紋盤(左)、清 康熙 斗彩龍鳳紋盤(中)、清 康熙 白地綠彩龍紋盤(右)
清 康熙 霽藍(lán)釉盤(左)、清 康熙 茄皮紫光釉暗云龍紋盤(右)。
清 康熙 豇豆紅釉太白尊。
清 康熙 醬釉碗。
清 康熙 青花纏枝花卉紋碗。
清 康熙 黃地綠紫云龍紋天球瓶。
清 康熙 青花如意貫耳扁瓶。
釉里三彩
清 康熙 釉里三彩龍鳳紋尊
清 康熙 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高5、口徑6.5、底徑2.5厘米。 胎體輕薄,釉質(zhì)細(xì)膩。一杯一花,每朵花代表一個(gè)月份。花旁配以五言或七言詩兩句,詩尾有一篆書“賞”字,構(gòu)圖優(yōu)美,畫筆工細(xì),將詩、畫融于一爐。圈足內(nèi)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書款。
雍正時(shí)期
展柜局部。
清 雍正 黃釉暗龍紋碗(左)、清 雍正 青花五彩云龍紋碗(右)
清 雍正 青花五彩云龍紋盤(左)、清 雍正 黃地綠彩團(tuán)龍紋碗(右)
霽紅釉
清 雍正 霽紅釉盤(左)、清 雍正 霽紅釉碗(右)
清 雍正 青花蝙蝠紋盤(左)、清 雍正 綠釉暗龍紋碗(右)。
窯變釉
展柜局部。
清 雍正 窯變釉螭耳瓶。
清 雍正 青釉三孔扁瓶。
清 雍正 藍(lán)釉瓜棱瓶。
斗彩
清 雍正 斗彩花卉紋碗。
清 雍正 斗彩松鹿紋碗。
乾隆時(shí)期
清 乾隆 斗彩人物紋碗。
清 乾隆 斗彩團(tuán)花紋馬蹄式碗。
清 乾隆 斗彩牡丹鳳紋碗。
展柜局部
清 乾隆 青花蓮?fù)需笪乃钟蜔簦ㄗ螅?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清 乾隆 青花云龍比方高足盤(左)
清 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清 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賞尊。
清 乾隆 湖綠地粉彩海棠式花盆。
清 乾隆 紅地開光粉彩山水圖碗
清 乾隆 粉彩三孔葫蘆瓶。
高22.9、口徑2.4、底徑7厘米。此瓶造型新穎,取三葫蘆上下腹及底相連成一體、三口鼎立的形態(tài)。葫蘆瓶口描金,口下粉紅云頭紋,底有金彩“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器身其余部分以鮮嫩的綠釉為底色,并以描金邊勾繪葫蘆及其藤蘿葉蔓,紅彩描金繪蝙蝠姿態(tài)各異的飛翔于葫蘆藤蔓之間,葫蘆藤蔓蝙蝠均勻布滿器身,寓意福祿(葫蘆)綿長、洪福(蝠)齊天。紋飾施色刻畫生動(dòng)自然,一葫蘆之上既有顯示成熟度的青黃顏色過渡,又有些許棕黃斑點(diǎn)點(diǎn)綴其上,力求表現(xiàn)自然真實(shí)的葫蘆生長情況。瓶身施色用金色搭配嬌嫩明亮的黃綠色和、珊瑚紅色,尊貴與明艷、穩(wěn)重并存,色彩搭配及造形均有出彩之處,是一件難得的佳作。
清 乾隆 斗彩八寶云龍紋蓋罐。
清 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尊。
清 乾隆 青花釉里紅纏枝牡丹紋大瓶。
清 乾隆 青花牡丹鳳紋尊
清 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八寶紋折肩貫耳尊
高53、口徑19.7、腹徑37、底徑22.3厘米。盤口,長頸,折肩,腹下收,圈足??谘丶叭ψ愀黠椧蝗聿菁y,沿下及頸下部一圈如意紋,頸部一圈蕉葉紋,肩部分繪一圈纏枝花卉紋和海水紋,腹部飾纏枝蓮紋,腹底部飾一圈蓮瓣紋。外底“大清乾隆年制”三豎行青花篆書方款。
清 乾隆 斗彩纏枝蓮紋折肩貫耳尊。
清 乾隆 黃地綠紫龍紋小盤、清 乾隆 黃地綠彩云龍盤。
淡黃地青花
清 乾隆 淡黃地青花桃紋盤。
清 乾隆 藍(lán)地黃彩云龍紋盤、清 乾隆 白地紅彩蝙蝠紋盤
清 乾隆 白地綠彩云龍紋盤。
清 乾隆 哥釉獅耳蓋爐 通高34.6、口徑19.7厘米。
整體造型仿鼎,雙豎耳,獸足。爐蓋鈕為一蹲坐獅子,蓋面有鏤孔。釉面開片。
清 乾隆 青釉暗夔龍紋大瓶。
清 乾隆 仿哥釉三孔葫蘆瓶
清 乾隆 窯變釉膽式瓶。
清 乾隆 窯變釉膽式瓶。
清 乾隆 窯變釉貫耳杏元瓶。
清 乾隆 藍(lán)地釉里三彩云龍紋大瓶。
清 乾隆 祭藍(lán)釉雙耳瓶
清 乾隆 祭藍(lán)釉梅瓶
嘉慶時(shí)期
中堂
清 道光 粉彩百鹿圖尊。
清 嘉慶 紅底描金開光萬壽無疆紋盤
茶葉末釉
清 嘉慶 茶葉末釉瓶。
清 嘉慶 紅彩云龍紋格盒。
清 嘉慶 青花萬壽無疆紋碗。
清 嘉慶 青花開光御題詩紋茶托
清 嘉慶 粉彩開光御題詩紋茶托
清 嘉慶 紅彩御題詩紋蓋盅 文字說明
清 嘉慶 紅彩御題詩紋蓋盅 內(nèi)部俯視圖案。
清 嘉慶 紅彩御題詩紋蓋 俯視圖
清 嘉慶 紅彩御題詩紋蓋盅
清 嘉慶 青花云龍紋洗
道光時(shí)期
清 道光 粉彩花卉紋碗、清 道光 粉彩花卉喜字紋碗。
清 道光 斗彩鴛鴦臥蓮紋碗。
清 道光 黃地粉彩纏枝花卉紋碗。
清 道光 外粉彩內(nèi)青花蓮紋碗。
清 道光 青地描金纏枝花卉紋瓶。
清 道光 青釉暗纏枝戟耳瓶。
清 道光 祭紅釉玉壺春瓶。
同治時(shí)期。
清 同治 青花龍紋盤。
清 同治 青花纏枝蓮紋碗。
同治大婚瓷
清 同治 黃地粉彩梅鵲紋盤
清 同治 黃地粉彩梅鵲紋碗、匙。
清 同治 黃釉碗
光緒時(shí)期
清 光緒 斗彩螭耳尊。
清 光緒 粉彩八寶云龍紋大盤
清 光緒 粉彩龍鳳紋大盤。
粉彩秋操杯
清 光緒 粉彩秋操杯
清 光緒 黃地粉彩云龍紋蓋豆
清 光緒 紅地描金團(tuán)鳳紋葫蘆瓶
高22.9、口徑2.4、底徑7厘米。以珊瑚紅釉為地,釉上以金彩描繪團(tuán)鳳、蝙蝠、纏枝番蓮、寶相花等紋樣,葫蘆腰部以綠彩繪打結(jié)包袱,紅、金、綠三彩相映成趣,典雅美觀。底白釉藍(lán)彩書“乾隆御制”楷書仿寫款。
清 光緒 粉彩開光萬壽無疆紋蓋碗。
清 光緒 黃地墨彩折枝花卉紋花盆
清 光緒 窯變釉貫耳杏元瓶
清 光緒 藍(lán)地描金龍鳳紋大瓶
清 大雅齋 粉彩花鳥紋長方花盆。
清 宣統(tǒng) 黃地綠彩龍鳳紋菊瓣盤
清 宣統(tǒng) 黃地綠彩龍鳳紋碗。
清 乾隆 藍(lán)地青花花鳥紋瓶。
天球瓶。
清 乾隆 祭藍(lán)釉天球瓶。
清 乾隆 烏金釉缸
清 乾隆 窯變釉石榴尊
高19.5厘米 口徑10.9厘米 足徑9.4厘米
石榴尊始見于明宣德時(shí)期。器形似石榴果實(shí),通體由縱向凹曲線分為六瓣,口部外卷,短頸而鼓腹。釉色以紅為主,間摻藍(lán)白諸色,變幻奇異,艷麗璀璨。
清 乾隆 祭藍(lán)釉梅瓶
清 乾隆 豆青釉葫蘆瓶
清 青花粉彩花鳥紋扁瓶。
清 乾隆 仿哥窯貫耳杏元瓶
展覽環(huán)境布置幽雅大方。
天花板裝飾別致新奇。
請(qǐng)繼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