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菜名】 山栗粥
【特點(diǎn)】 健脾養(yǎng)胃,補(bǔ)腎強(qiáng)筋。適用于、肢體軟弱、頭暈手戰(zhàn)、食飲不下、泄瀉不利。亦可治反胃、嘔吐等癥。
【原料】 栗子150克粳米100克
【制作過程】 先將栗子煮熟,入米煮粥空腹食
102【菜名】 山藥面
【特點(diǎn)】 補(bǔ)虛贏,益元?dú)狻?/span>
【原料】 白面粉3000克、山藥粉1500克、雞蛋10個(gè)、生姜5克、豆粉200克、食鹽、味精、胡椒粉、豬油、蔥各適量。
【制作過程】 1.將白面粉、山藥粉、豆粉放入盆中,加雞蛋和適量的水、食鹽,揉成面團(tuán),搟成薄面片,切成面條。2.將鋁鍋內(nèi)加水適量,放入豬油、蔥、生姜,燒開,再將面條下入,煮熟,放入味精、食鹽、胡椒粉即成。
103【菜名】 山藥湯圓
【特點(diǎn)】 補(bǔ)脾益腎。
【原料】 山藥50克白糖90克糯米500克胡椒粉適量
【來源】 《劉長春經(jīng)驗(yàn)方》
【制作過程】 1.將山藥搗碎成粉,放入蒸鍋內(nèi)蒸熟,加白糖、胡椒粉(少許),調(diào)成餡備用。2.糯米泡后,磨成湯圓米粉,分成若干小團(tuán)。3.將山藥餡與糯米粉不團(tuán)制成湯圓,下沸水鍋中煮熟即成。
【用法】 當(dāng)主食,早晚食用。
104【菜名】 山藥杏仁粥
【特點(diǎn)】 補(bǔ)中益氣,溫中潤肺。適用于脾虛體弱、肺虛久咳。
【原料】 山藥100克粟米100克杏仁20克酥油適量
【來源】 民間方
【制作過程】 山藥煮熟,粟米炒為面;杏仁炒令過熟,去皮尖,切為末。
【用法】 每日空腹開水調(diào)杏仁末10克,山藥、粟米適量入酥油少許食之。
105【菜名】 山藥薏米粥
【特點(diǎn)】 健脾益氣。適用于脾虛、食少納呆、腹脹便溏、肢體無力等癥。
【原料】 山藥30克、薏米30克、蓮肉(去心)15克、大棗10枚、小米50~100克、白糖少許
【來源】 民間方
【制作過程】 將以上各藥與小米共煮粥,粥熟后,加白糖少許。
【用法】 空腹食用,每日2次。
106【菜名】 山楂肉干
【特點(diǎn)】 功效:滋陰潤燥,化食消積。
【原料】 山楂、瘦豬肉配料:姜、蔥、花椒、料酒、白糖、味精、香油
【制作過程】 1.將豬肉洗凈,山楂去雜質(zhì)姜切片,蔥切段.2.將一半山楂放入鍋內(nèi),加水,在火上燒沸后,放入豬肉,煮熬至六成熟撈出,晾涼后,切成約長2寸,寬5分的條,用油,姜,蔥,料酒,花椒等調(diào)料拌勻,腌1小時(shí),去水分.3.將炒鍋上火,放油,油七成熱,投入肉條,至微黃時(shí)用漏勺撈起4.將油倒出,投入另一半山楂,略炸后,再將肉干倒入鍋中,反復(fù)翻炒,至熟,裝盤時(shí)淋上香油,撒上味精,白糖,拌勻即可.
107【菜名】 山楂粥
【特點(diǎn)】 健脾胃,消食積,散淤血。適用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癥及食積停滯、腹痛、腹瀉、小兒乳食不消等
【原料】 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
【來源】 《粥者》
【制作過程】 先將山楂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
【用法】 可在兩餐之間當(dāng)點(diǎn)心服食,不宜空腹食,以7~10天為一療程。
108【菜名】 柿葉茶
【特點(diǎn)】 軟化血管,防止動(dòng)脈硬化;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duì)設(shè)備在壓和高血脂患者有一定的療效。
【原料】 鮮柿葉(夏季從柿樹上采摘)若干,茶適量。
【制作過程】 將柿葉沖洗干凈;用熱水燙柿葉,數(shù)分鐘后撈出,晾干或用火烘干;與茶一起沖泡,飲用。
109【菜名】 首烏酒
【特點(diǎn)】 適用于肝腎不足之眩暈、乏力、消瘦、腰痛、遺精、健忘、須發(fā)早白等癥。無病少量常飲,可強(qiáng)身益壽。
【原料】 制首烏150克,生地黃150克,白酒10公斤。
【來源】 民間方
【制作過程】 1.首烏洗凈悶軟,切成約1厘米見方的塊;生地黃淘洗后切成薄片,待晾干水氣后與首烏同下入酒壇中,將白酒緩緩注入壇內(nèi),攪勻后封閉浸泡。2.每隔3天攪1次,約10-15天之后即可開壇,濾去藥渣飲用。
【用法】 可隨量飲用。通常每次10-15克。
110【菜名】 薯蕷撥粥
【特點(diǎn)】 健脾益氣,養(yǎng)心。適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心慌心跳、自汗盜汗、腹瀉久痢、男子遺精、婦人帶下等癥。
【原料】 鮮山藥100-150克(或干山藥45克)白面粉100克蔥姜紅糖各適量。
【來源】 《神巧萬全書》
【制作過程】 1.將鮮山藥洗凈,刮去外皮,搗爛,或?qū)⒏缮剿帗v羅為末。2.將山藥同面粉相和,加入冷水調(diào)成糊后入沸水中攪勻煮作面粥,再加入蔥、姜、紅糖,稍煮即可。
【用法】 空腹食用。
111【菜名】 雙鞭壯陽湯
【所屬菜系】 川菜
【特點(diǎn)】 肉質(zhì)燴爛爽滑,湯汁鮮濃味醇,藥香馥郁,并具有溫中補(bǔ)陽之功效。
【原料】 牛鞭100克、狗腎10克。羊肉100克、雞肉50克、菟絲子10克、肉蓯蓉6克、拘杞10克。料酒10克、花椒2克、生姜10克、味精1克。豬油20克、鹽3克。
【制作過程】 牛鞭發(fā)脹,去盡表皮,順尿道剖開,用清水洗凈后,在冷水內(nèi)漂半小時(shí)。狗腎用油沙炒泡,以溫水浸泡約半小時(shí),洗凈。羊肉泡凈入沸水鍋內(nèi)氽去血水,撈入涼水內(nèi)漂洗。將狗腎、牛鞭、羊肉放入沙鍋中燒開,打去浮沫,放入花椒、姜、料酒、母雞肉,燒沸后,改用炆火煨至肉熟。用潔凈白紗布濾去湯中花椒等調(diào)料,將繭絲子、肉蓯窩、枸杞用紗布袋裝好扎口,放入湯中同時(shí)煨燉。至牛鞭、狗腎酥爛時(shí),撈出藥包不用,取出牛鞭、羊肉切成3厘米長的條,狗腎切成1.5厘米長的節(jié),雞肉切塊,裝在碗內(nèi),加入原湯,放味精、鹽和豬油調(diào)味即成。
112【菜名】 雙耳湯
【特點(diǎn)】 滋陰潤肺,補(bǔ)腎健腦。適用于腎陰虛、血管硬化、高血壓,肺陰虛咳嗽、喘息等癥。
【原料】 白木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
【來源】 民間方
【制作過程】 將白木耳、黑木耳用溫水發(fā)泡,除去雜質(zhì),洗凈,放入碗內(nèi),加冰糖、水適量,置蒸籠中,蒸1小時(shí),待木耳熟透時(shí)即成。
【用法】 可分次或1次食用。吃木耳,喝湯,每日2次。
113【菜名】 松花淡菜粥
【特點(diǎn)】 補(bǔ)益肝腎,益精血,除煩,降火。適用于高血壓病。
【原料】 皮蛋1個(gè)淡菜50克大米鹽味精各適量
【來源】 民間方
【制作過程】 皮蛋、淡菜、大米共煮粥,加鹽、味精調(diào)味。
【用法】 每日早晚溫?zé)岱?
114【菜名】 松子粥
【所屬菜系】 浙江菜
【特點(diǎn)】 【功效】補(bǔ)虛,潤肺,滑腸。適用于中老年及體弱早衰、產(chǎn)后體虛、頭暈?zāi)垦?、肺燥咳嗽咳血、慢性便秘等癥
【原料】 松子仁50克粳米50克蜂蜜適量
【制作過程】 將松子仁研碎,同粳米煮粥。粥熟后沖入適量蜂蜜即可食用
【用法】 早晨空腹及晚上睡前服
115【菜名】 桃仁粥
【特點(diǎn)】 活血通經(jīng),祛痰止痛。適用于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等。
【原料】 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
【來源】 《多能鄙事》
【制作過程】 先將桃仁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為稀粥。
【用法】 每日1次,5~7天為一療程。【宜忌】用量不宜過大;懷孕婦女及平素大便稀薄者不宜服用。
116【菜名】 天麻魚頭
【所屬菜系】 浙江菜
【特點(diǎn)】 【功效】平肝熄風(fēng),定驚止痛,行氣活血。適用于虛火頭痛、眼黑肢麻、神經(jīng)衰弱、高血壓頭昏等癥。
【原料】 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鮮鯉魚1尾(1500克)醬油料酒食鹽味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蔥生姜水豆粉各適量
【制作過程】 1.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nèi)臟,洗凈,裝入盆內(nèi);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shí),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2.將天麻片放入魚頭和魚腹內(nèi),將魚仍置盆內(nèi),然后加入蔥、生姜和適量清水,上籠蒸約30分鐘。3.將魚蒸好后,揀去蔥和生姜。另用水豆粉、清湯、白糖、食鹽、料酒、醬油、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用法】 佐餐食,每日2次。
117【菜名】 天門冬膏
【特點(diǎn)】 健體強(qiáng)身。平時(shí)和,輕身益氣,防病延年。
【原料】 天門冬500克
【來源】 《飲膳正要》
【制作過程】 將天門冬去皮和根須,搗碎,用潔凈白細(xì)布絞取汁,澄清,濾過,文火熬成膏,放入瓷罐內(nèi)。
【用法】 食用時(shí),每服1匙,空腹溫酒服之。
118【菜名】 甜漿粥
【特點(diǎn)】 健脾養(yǎng)胃,潤肺補(bǔ)虛。適用于年老體虛、營養(yǎng)不良。亦可防治血管硬化、高血壓、冠心病。
【原料】 粳米100~15克新鮮豆?jié){冰糖適量
【來源】 《本草綱目拾遺》
【制作過程】 新鮮豆?jié){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 早晚餐溫?zé)崾场?
119【菜名】 兔肝雞蛋湯
【所屬菜系】 浙江菜
【特點(diǎn)】 【功效】補(bǔ)陰養(yǎng)血、滋肝明目。適宜于肝血不足之夜盲癥。也可用于肝經(jīng)有目赤腫痛等癥的治療。
【原料】 新鮮兔肝1具,紅皮雞蛋2只,植物油、精鹽、香菜等各適量。
【制作過程】 先將油燒熱家鹽,加水適量,燒沸;兔肝洗凈,去膽囊,切為數(shù)片放在鍋中,至肝變色,放香菜,雞蛋去殼攪勻,倒入鍋中致熟即可。【服法】食肉,飲湯。
120【菜名】 烏發(fā)湯
【所屬菜系】 浙江菜
【功效】滋肝補(bǔ)腎,補(bǔ)血養(yǎng)氣,烏須發(fā)。適用肝腎不足、血虛風(fēng)燥的脫發(fā)、頭發(fā)早白等癥。
【原料】 熟地、懷山藥、菟絲子、核桃仁各3克,丹皮、澤瀉、天麻各1.5克,棗皮2克,當(dāng)歸、紅花、側(cè)柏葉各1克,何首烏、黑芝麻、黑豆各5克,羊肉、羊骨各500克,羊頭1個(gè),蔥、生姜、白胡椒、味精、食鹽各適量。
【制作過程】 1.將羊骨、羊頭打破。羊肉洗凈,入沸水中氽去血水,同羊骨、羊頭一起放入鍋內(nèi)(羊骨墊底)。將以上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扎緊口,放入鍋內(nèi),并放入蔥、生姜和白胡椒,加水適量。2.將鍋置爐上,先用武火燒開,撇去浮沫,撈出羊肉切片再放入鍋中,用文火燉1.5小時(shí),待羊肉燉至熟透,將藥包撈出不用。
【用法】 服用時(shí)可加入味精、食鹽等調(diào)料。吃肉喝湯,每日2次。
121【菜名】 烏發(fā)糖
【特點(diǎn)】 健腦補(bǔ)腎,烏發(fā)生發(fā),適用于頭昏耳鳴、健忘、脫發(fā)、頭發(fā)早白等癥。久服有預(yù)防早衰作用。
【原料】 核桃仕50克,赤沙糖500克。
【來源】 民間方
【制作過程】 1.獎(jiǎng)紅糖放入鋁鍋內(nèi),加水適量,用武火燒開,移文火上煎熬至稠厚時(shí),加炒香的黑芝麻、核桃仁,攪拌均勻?;?。2.將烏發(fā)糖倒入涂有熟菜油的搪瓷盤中攤平,晾涼,用刀劃成小塊,裝糖盒內(nèi)備用。
【用法】 早晚各食三塊。
122【菜名】 烏龍茶
【特點(diǎn)】 降壓、消脂。防治冠心病和消肥減胖。
【原料】 烏龍茶3.5克,[文獻(xiàn)摘要]烏龍茶
【制作過程】 沸水沖泡可連續(xù)沖泡4~5次,隨斟隨飲。
123【菜名】 熙春酒方
【特點(diǎn)】 溫腎補(bǔ)肺,澤肌膚,美毛發(fā)。適用于老年久咳。平時(shí)服用可使容顏少壯,毛發(fā)潤澤。
【原料】 枸杞子、龍眼肉、女貞子、生地、仙靈牌、綠豆各100克,柿餅500克,燒酒10公斤。
【來源】 《隨息居飲食譜》
【制作過程】 1.將女貞子于冬至一日九蒸九曬;生地洗凈曬干;仙靈牌去皮毛;綠豆洗凈曬干。2.將上述藥物裝入布袋內(nèi),扎緊,備用。3.將瓷壇裝燒酒,再放入藥袋。嚴(yán)密封口,浸制一日即成。
【用法】 早晚各服1次,根據(jù)酒量酌飲,但每次不得超過30克。
124【菜名】 鮮芹菜汁
【特點(diǎn)】 降血壓,平肝,鎮(zhèn)靜,解痙,和胃止吐,利尿。適用于眩暈頭痛、顏面潮紅、精神易興奮的高血壓患者。
【原料】 鮮芹菜250克
【來源】 民間驗(yàn)方
【制作過程】 將鮮芹菜洗凈,放入沸水中湯2分鐘,切碎絞汁。
【用法】 每服1小杯,每日2次。
125【菜名】 香菇粥
【特點(diǎn)】 大益胃氣。適用于氣虛食少,有開胃助食作用。
【原料】 小米50克香菇50克
【來源】 民間方
【制作過程】 先煮小米粥,取其湯液,再與香菇同煮。
【用法】 每日服3次,持續(xù)服用有效。
126【菜名】 香蕉茶
【特點(diǎn)】 香蕉味甘,性寒。入肺、大腸經(jīng)。潤肺解酒,清熱潤燥,通血降壓。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動(dòng)脈硬化癥。
【原料】 香蕉50克,茶葉、糖適量。
【制作過程】 香蕉去皮研碎,放入等量的茶水中,再加入適量糖。日服3次,每服1小杯
127【菜名】 杏仁豆腐
【所屬菜系】 浙江菜
【功效】利肺祛痰,止咳平喘。適用于各種咳嗽、氣喘的輔助治療。
【原料】 苦杏仁150克洋菜9克白糖60克奶油60克糖桂花菠蘿蜜橘子冷甜湯各適量
【制作過程】 1.將苦杏仁放入適量水中,帶水磨成杏仁漿。2.將鍋洗凈,放入冰水150克,加入洋菜,置火上燒至洋菜溶于水中,加入白糖,拌勻,再加杏仁漿拌透后,放入奶油拌勻,燒至微滾,出鍋倒入盆中,冷卻后,放入冰箱中凍成塊,即為杏仁豆腐。用刀將其劃成棱子塊,放入盆中,灑上桂花,放上菠蘿蜜、橘子,澆上冷甜湯或汽水,即可食用。
128【菜名】 杏仁粥
【特點(diǎn)】 止咳平喘。適用于咳嗽、氣喘。健康人經(jīng)常食用能防病強(qiáng)身。
【原料】 甜杏仁(去皮、尖)、10克、大米50克。
【來源】 《食醫(yī)心鏡》
【制作過程】 將甜杏仁研成泥狀,將大米淘洗干凈,兩味相和加適量水煮開,再用慢火煮爛即成。
【用法】 每日2次,可作早晚餐。溫?zé)犭S量服食。
129【菜名】 杏仁豬肺湯
【所屬菜系】 浙江菜
【功效】潤肺、化痰、止咳。適用于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及久咳不愈者。
【原料】 新鮮豬肺1個(gè),生姜汁60毫升,甜杏仁60玫,蜂蜜250克。
【制作過程】 (1)將豬肺洗凈;甜杏仁用溫水凈泡2小時(shí),去皮,搗爛,取出同生姜汁、蜂蜜一起拌勻,塞入豬肺管內(nèi),扎好管口備用。(2)將豬肺放入砂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后改用文火燉150分鐘即可?!痉ā棵咳?-2次,趁熱空腹喝湯1小碗,連服7日,四季均可飲用。
130【菜名】 玄參燉豬肝
【特點(diǎn)】 養(yǎng)肝明目。適用于肝陰不足之目干澀、昏花、夜盲、慢性肝病等癥。
【原料】 玄參15克豬肝500克菜油蔥生姜醬油白糖黃酒水豆粉各適量
【來源】 《濟(jì)急仙方》
【制作過程】 1.將豬肝洗凈,與玄參同放鋁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1小時(shí),撈出豬肝,切成小片備用。2.將鍋內(nèi)加菜油,放入蔥、姜,稍炒一下,再放豬肝片。3.將醬油、白糖、料酒少許,加源湯少許,收汁,勾入水豆粉(湯汁透明)。4.將透明湯汁倒入豬肝片中,拌勻即成。
【用法】 佐餐食
131【菜名】 雪羹湯
【特點(diǎn)】 養(yǎng)陰清熱,潤肺止咳。適用于陰虛內(nèi)熱的咳嗽、痰黃而粘稠、口燥咽干等癥。
【原料】 海蜇30克鮮荸薺15克
【來源】 《古方選注》
【制作過程】 1.將海蜇用溫水泡發(fā),洗凈,切碎;將鮮荸薺洗凈去皮。2.把切碎的海蜇和荸薺一起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用小火煮1小時(shí)。煮好后,將湯倒入碗內(nèi)。
【用法】 可分次服用。
132【菜名】 延壽酒
【特點(diǎn)】 補(bǔ)虛強(qiáng)身,延年益壽。
【原料】 黃精30克、天冬30克、松葉15克、枸杞20克、蒼術(shù)12克、白酒1000克。
【來源】 《中藏經(jīng)》
【制作過程】 將黃精、天冬、蒼術(shù)切成小塊,松葉切成碎末,同枸杞一起裝入瓶中。再將白酒注入瓶內(nèi),搖勻,靜置浸泡10-12天即可飲用。
【用法】 早晚各服1次,每次10-15克。
133【菜名】 羊脊骨粥
【特點(diǎn)】 益陰補(bǔ)髓,潤肺澤膚。適用于陰虛不足,虛勞瘦弱,肺勞咳嗽,皮膚、毛發(fā)憔悴等癥。
【原料】 大羊脊骨1具,青小米100克,食鹽適量。
【來源】 《養(yǎng)老奉親書》
【制作過程】 先將羊脊骨砸碎,煮沸后撈出羊骨,取汁;再將青小米洗凈后,加入羊骨汁內(nèi)煮粥。粥熟后加適量食鹽即可服用。
【用法】 可于早晚佐餐服食。
134【菜名】 羊肉粥
【特點(diǎn)】 益氣血,補(bǔ)虛損,暖脾胃。
【原料】 新鮮羊肉150~250克粳米適量
【來源】 《飲膳正要》
【制作過程】 羊肉同粳米煮粥。
【用法】 可供早晚餐或上午加餐用。溫?zé)崾场R郧锒疄橐??!疽思伞渴逞蛉庵嗥陂g,忌服配有半夏或菖蒲的中藥方。
135【菜名】 羊雜面
【特點(diǎn)】 補(bǔ)心益腎。適用于虛勞贏瘦、心腎不足、腰膝酸軟、心悸怔忡等癥。
【原料】 白面粉3000克,羊舌300克,羊腰子400克,蘑菇300克,生姜、食鹽、胡椒粉、味精各適量。
【來源】 《飲膳正要》
【制作過程】 1.將羊舌、羊腰子洗凈,除去血水,切成片,蘑菇洗凈,切成對(duì)開,待用。2.將白面粉用水發(fā)透,揉成團(tuán),用搟面杖搟薄,如常規(guī)切成面條。3.將羊雜片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放入生姜,置武火上燒開,移至文火上燉熬。羊雜粑爛后,下入面條、食鹽、味精、胡椒粉即成。
136【菜名】 椰汁冰糖燕窩
【特點(diǎn)】 潮洲菜
【原料】 燕窩(一兩)、龍眼肉(半兩)、鮮椰汁(一杯)、鮮奶(半杯)、滾水(1.5杯)、冰糖(1.5兩)。
【制作過程】 1、燕窩用清水浸四小時(shí),除去雀毛洗凈,隔去水份。2、龍眼肉洗凈,滴干水份。冰糖舂碎。3、將燕窩、龍眼肉放入燉盅內(nèi),注入滾水,加蓋隔水燉2.5小時(shí),放入冰糖、鮮奶及鮮椰汁,加蓋燉約十五分鐘至糖溶,即可原盅上桌食用。
137【菜名】 夜明砂蒸豬開
【特點(diǎn)】 養(yǎng)肝血,明眼目。適用于肝血不足、肝陰虧損之視力模糊、夜盲癥。
【原料】 夜明砂6克鮮豬肝90克
【來源】 民間方
【制作過程】 1.將夜明砂加清水淘洗,除去泥砂。2.將豬肝用竹片切碎,與夜明砂拌勻,放入碗內(nèi),上籠蒸熟即成。
【用法】 不放調(diào)為,趁熱服食,每天或隔天1次。注:老年人膽固醇高者不宜食用?!?/span>
138【菜名】 飴糖大米粥
【特點(diǎn)】 健脾和中止痛。適用于脾虛食少、胃虛作痛。并可做產(chǎn)婦、小兒的補(bǔ)品。
【原料】 飴糖30克大米50克
【來源】 民間方
【制作過程】 以大米煮粥,粥熟入飴糖,調(diào)勻。
【用法】 空腹食之。
139【菜名】 益壽鴿蛋湯
【特點(diǎn)】 補(bǔ)肝腎,益氣血。適用于肺燥咳嗽、氣血虛衰、智力減退等癥??勺鳛槔夏牦w衰者之膳食。
【原料】 枸杞子10克、龍眼肉10克、制黃精10克、鴿蛋4個(gè)、冰糖50克。
【來源】 《四川中藥志》
【制作過程】 1.將枸杞子、龍眼肉、制黃精均洗凈切碎,待用;冰糖砸碎裝在碗內(nèi)。2.鍋置中火上注入清水約750克,加入以上3味同煮至沸后約15分鐘,再把鴿蛋打破逐個(gè)下鍋內(nèi),同時(shí)將冰糖屑下入鍋中同煮至熟即成。
【用法】 空腹服。每日服1次,連服7日。
140【菜名】 銀杏全鴨
【特點(diǎn)】 滋陰養(yǎng)胃,利水消腫,定喘止咳。
【原料】 銀杏200克水盆鴨1只(約1000克)豬油500克胡椒粉料酒雞油生姜蔥食鹽味精花椒清湯水豆粉各適量
【制作過程】 1.將銀杏去殼放入鍋內(nèi),用沸水煮熟,撈出去皮膜,切去兩頭,去心,再用開水焯去苦水,在豬油鍋中炸一下,撈出待用。2.將水盆鴨洗凈,剁去頭和爪,用食鹽、胡椒粉、料酒將鴨身內(nèi)外拌勻后,放入盆內(nèi),加入生姜、蔥、花椒,上籠蒸1小時(shí)取出;揀去生姜、蔥、花椒,用刀從背脊處切開,去凈全身骨頭,鋪在碗內(nèi),齊碗口修圓,修下的鴨肉切成銀杏大小的丁顆,與銀杏拌勻,放于鴨脯上,將原汁倒入,加湯上籠蒸30分鐘,至鴨肉爛,即翻入盤中。3.鍋內(nèi)摻清湯,加入余下的料酒、食鹽、味精、胡椒面,用水豆粉少許勾芡,放雞油少許,澆于鴨上即成。
141【菜名】 應(yīng)痛丸
【特點(diǎn)】 也叫(乳香茶)活血,止痛。治爭心痛不可忍者
【原料】 乳香150克,好茶末200克,醋、鹿血各適量。
【制作過程】 以醋同鹿血將乳香和茶末調(diào)和成丸,彈子大。每服1丸。溫醋送下。
142【菜名】 玉蘭明蝦
【所屬菜系】 浙江菜
【特點(diǎn)】 益精,補(bǔ)脊髓,強(qiáng)化神經(jīng)
【原料】 大蝦12只,芥蘭菜250克,姜汁1匙,酒2小匙,醬油1大匙,高湯半小碗,糖1中匙,鹽半小匙,番茄醬2大匙,醋半小匙。
【制作過程】 (一)蝦去腳爪,除砂腸,留殼,以姜汁、酒1小匙、醬油拌勻腌10分鐘,備用。(二)鍋內(nèi)熱油炒香蒜頭,放蝦炒成紅色,加一半的酒、高湯、糖、鹽,將汁炒干后,加番茄醬和醋。(三)芥蘭洗凈切段,在滾水中稍煮,再在油鍋內(nèi)炒,加剩下的一半酒、高湯、糖、鹽所調(diào)成的調(diào)味料,取出,放在大蝦上即可。
143【菜名】 玉竹豬瘦肉湯
【特點(diǎn)】 養(yǎng)陰,潤肺,止咳。適用于熱病傷陰之咽干咳嗽、心煩口渴、秋冬肺燥干咳、肺結(jié)核干咳等癥。
【原料】 玉竹15克豬瘦肉10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
【來源】 《湖南藥物表》
【制作過程】 將玉竹、豬瘦肉加清水4碗,煎至2碗,用食鹽、味精調(diào)味即成。
【用法】 飲湯,食肉。每日2次。
144【菜名】 棗蓮燉雪哈
【所屬菜系】 浙江菜
【特點(diǎn)】 芳香四溢,柔滑甘美。并有補(bǔ)虛壯陽,益腎固精之功效。
【原料】 哈士蟆油25克。輔料:紅棗50克、捅心蓮子50克、冰糖300克。
【制作過程】 將哈士蚊油倒入沸水朱透,除去雜質(zhì)。把炒鍋置于火上,加清水放冰糖和紅棗、蓮子燒沸待用。將哈士螟油、蓮子、紅棗、冰糖水同放燉盅中,加蓋上籠蒸1小時(shí)左右至綿糯即可。
145【菜名】 榛子粥
【特點(diǎn)】 益氣力,寬胃腸。用于脾胃氣弱、溫中止瀉。
【原料】 榛子不拘多少粳米50克蜂蜜少許
【來源】 《濟(jì)眾新編》
【制作過程】 將榛子水沉去皮,水磨濾取其漿汁,再和粳米煮成粥。
【用法】 食用時(shí)調(diào)入蜂蜜,久服尤佳。
146【菜名】 芝麻白糖糊
【特點(diǎn)】 補(bǔ)陰血,養(yǎng)肝腎,烏須發(fā),長肌肉,填精髓。適用于平時(shí)調(diào)補(bǔ),以抗早衰;肺燥咳嗽、皮膚干燥;肝腎陰虛的頭發(fā)
【原料】 麻500克,白糖適量
【制作過程】 將芝麻揀凈,放入鐵鍋內(nèi)用文火炒香后晾涼,搗碎后,裝入瓦罐內(nèi)備用。食用時(shí),每次2湯匙,放入碗中,再加白糖適量,用開水沖服。
147【菜名】 脂酒紅棗
【特點(diǎn)】 補(bǔ)虛健脾。適用于久病體虛、消渴、脾虛氣弱等癥。
【原料】 紅棗250克羊脂25克糯米酒250克
【來源】 《千金方》
【制作過程】 1.將紅棗放入鍋中,加水煮飯后,倒去水,加入羊脂、糯米酒(或黃酒),煮一沸后晾涼。2.將紅棗和酒液倒入玻璃瓶內(nèi),密閉貯存7天即成。
【用法】 每次食用紅棗3~5枚,每天2次。
148【菜名】 珠玉二寶粥
【特點(diǎn)】 滋養(yǎng)脾肺,止咳祛痰。適用于脾肺陰虧、飲食懶進(jìn)、虛勞咳嗽,并治一切陰虛之癥。
【原料】 生山藥60克生薏米60克柿霜餅24克
【來源】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
【制作過程】 1.將山藥、薏米搗成粗粒,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置灶上,用火煮至爛熟,再將柿霜餅切碎,調(diào)入煮好的粥內(nèi),攪勻溶化即成。2.如用純白柿霜,止咳效果更強(qiáng)。將柿霜加入已煮好的粥內(nèi),即可服食。
【用法】 可當(dāng)飯食用。
149【菜名】 豬脾粥
【特點(diǎn)】 健脾益氣。適用于脾胃氣虛、不下食、米谷不化。
【原料】 豬脾豬胃各1具粳米100克
【來源】 《圣濟(jì)總錄》
【制作過程】 將豬脾、豬胃洗凈切細(xì),與米同煮為粥。
【用法】 空腹食。
150【菜名】 豬腎粥
【特點(diǎn)】 益胃健脾。用于老人氣弱、頭暈、耳聾等癥。
【原料】 豬腎1對(duì)人參末3克粳米100克薤白末10克防風(fēng)末10克蔥白3莖
【來源】 《養(yǎng)老奉親書》
【制作過程】 先將粳米煮粥,待粥將熟,將上述藥末放豬腎中,下粥內(nèi),莫攪動(dòng),慢火久煮,下蔥白。
【用法】 空腹喝粥吃腎。
151【菜名】 竹蓀牛鞭
【原料】 黃牛鞭1根(約750克),白菜苞20個(gè),竹蓀50克,枸杞5克,花生油100克,鹽、味精適量,糖10克,紅葡萄酒50克,番茄醬50克,辣椒油25克,香油5克,姜20克,蔥25克,肉桂5克,八角5克,草果3克,白蔻3克,干紅椒50克,濕淀粉25克。
【制作過程】 1、牛鞭下冷水鍋煮2小時(shí),剖開刮洗干凈,切6厘米長,1.5厘米粗的條,再入冷水鍋燒開撈出。菜心洗凈,竹蓀水發(fā),枸杞泡發(fā)。蔥姜洗凈拍破。2、鍋內(nèi)放油,下番茄醬、姜、蔥、肉桂、干紅椒、八角、草果、白蔻煸炒,再下入牛鞭,烹紅葡萄酒,放鹽、味精、白糖,用砂鍋加清水煨爛,揀出蔥、姜、肉桂、八角等香料。3、菜苞炒熟入味,竹蓀切5厘米長的段氽水。牛鞭倒入炒鍋收濃湯汁,勾芡,淋辣椒油和香油,裝入盤中,撒枸杞、蔥段即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