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羅開富受《經(jīng)濟日報》指派,于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沿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原路徒步采訪。他在一年另三天的長征途中,經(jīng)受了大腿骨折、急性黃膽肝炎等生死考驗,終于第一次丈量了紅軍翻越過的長板、倉德、打鼓等雪口埡口的海拔高度。他是繼工農(nóng)紅軍之后第一個走完原路全程,第一個翻越全部雪山,第一個橫穿草地中心沼澤地的記者。他走出草地后,軍委中央1985年8月28日,為羅開富發(fā)賀電,鼓勵他用紅軍的精神,勇往直前。1985年10月19日,新華社播發(fā)《羅開富沿長征路線采訪勝利到達終點吳起鎮(zhèn)》的電訊。1985年10月20日,《經(jīng)濟日報》報道羅開富抵達紅軍長征終點一文中寫道:“羅開富這一年零三天的采訪實踐,是我國新聞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他將以一年內(nèi)徒步里最長、發(fā)稿最多的記者而被載入我國的新聞史”他所著的《紅軍長征追蹤》一書,得到了國內(nèi)外新聞界的高度肯定。
1984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羅開富受《經(jīng)濟日報》指派,于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沿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原路徒步采訪。他來到湖南汝城縣,遇見一位徐解秀老人。老人講起50年前與三位紅軍女戰(zhàn)士的經(jīng)歷。
1934年11月, 中央紅軍衛(wèi)生部、后勤部駐扎在當時的汝城縣文明司沙洲村。3名女紅軍住在徐解秀家,4人睡一張床,合蓋一條被子。部隊出發(fā)時,3名女紅軍決定把僅有的一條被子送給徐解秀。徐解秀不肯要,雙方推來推去,一位女戰(zhàn)士從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把一條被子剪成了兩半,留下半條被子贈送老人。紅軍說:“等勝利了,我們給你送一條被子來?!?/span>
羅開富當晚將這個故事寫下來?!懂斈曩洷磺檎x深如今親人在何方——徐解秀老婆婆請本報記者尋找三位紅軍女戰(zhàn)士下落》的通訊,在1984年11 月14日《經(jīng)濟日報》發(fā)表。文章刊發(fā),鄧穎超、蔡暢、康克清等15 名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要求想辦法找到3 名女紅軍,并委托羅開富代表所有的紅軍戰(zhàn)士,給徐解秀老人送一床嶄新的被子。
但遺憾的是,至今未能找到當年送“半條被子”給徐解秀老人的三名紅軍女戰(zhàn)士。
采訪徐解秀老人后,我當即寫了一篇文章《三位紅軍姑娘在哪里》。七天后,《經(jīng)濟日報》頭版發(fā)表了鄧穎超、康克清、蔡暢看完這篇文章的談話:“悠悠五十載,滄海變桑田。
可對那些在革命最艱難的時候幫助過紅軍的父老鄉(xiāng)親們,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請羅開富同志捎句話:我們也想念大爺、大娘、大哥、大嫂們!”并表示:一定要想辦法找到徐解秀老人要找的三位女紅軍姑娘和她的丈夫。
可是,1991年當我拿著被子趕到這個地方時,
老太太幾天前已經(jīng)去世了,所以我就跪在那里,我說:“大娘,我來晚了!”后來她的孫子告訴我,老人臨走時還說:“你爺爺回來告訴他,不是我不等他了,我等了快60年了,每年都到山邊去看,看不來,
我不拿紅軍的被子都可以,他們肯定是老了來不了了。一定要把路修好,黨和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這些話給后輩傳下去。什么叫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