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質感不夠,黑白來湊,一張凌亂的照片,似乎轉成黑白就能重獲新生。黑、灰、白三色的絕妙組合,厚重,耐看和迷人的光影質感,具有深刻的傳神的視覺魅力,是表達情感和渲染氣氛的好方式。那么怎樣才能拍出一張質感強烈的黑白照片呢?
首先,先思考這幾個問題:
光源-你知道你當前拍的照片主要光源是什么嗎?
宇宙間的物體分為發(fā)光和不發(fā)光,發(fā)光的物體,稱之為“光源”。太陽、電燈、燃燒著的蠟燭等都是光源,不同的光源需要不同的拍攝方法和設置。
光的多少-強光與暗光在畫面中的效果你有預期嗎?
你需要擁有足夠的光線來捕捉細節(jié)。黑白的片子,不能以色彩差異來表現細節(jié),只能利用光線。
弱光也可以出強對比
光的方向-當前角度拍出來的光影效果是你想要的嗎?
順光,逆光,側光等,光線的方向不同,根據你需要的照片深度、立體感和細節(jié)而決定。順光比較平淡,但也細膩;逆光的光線很吸引,但細節(jié)之處會被破壞;側光比較有立體感,質感也不錯。
側光效果,窗柵的陰影落在主體上層次更分明
光的質量-你是想拍強烈對比、還是柔和影調?
首先,考慮你希望的陰影和對比度。直射的光線產生濃重的陰影,柔化的光線產生較平滑的影調。
較高的對比度才能出現滄桑感,低對比度、柔光比較適合拍攝美女照,而老人比較適合用高對比和硬光拍。
對比柔和的黑白照片使人感覺平和,風景秀麗
當然這種逆光、強對比也是一種藝術手段
好了,在了解用光后,還應當思考怎樣利用光影效果構圖:
形狀
因為沒有顏色的幫助,你需要考慮如何來描述形狀。形狀可以通過對光線的遮擋和照片中的陰影區(qū)來表達。
質感
物體表面的質感出現在寫實照片中,虛化和柔滑的細節(jié)則出現在理想化的照片中。
線條
線條可以用來引導觀眾的注意力到特定的地方,也可以用來表達動感和拉力。
韻律
與音樂一樣,照片也可以有自己的節(jié)奏。重復的線條和形狀可以制造出圖案,給照片增加一種節(jié)奏。
角度
最需要認真考慮的是視角。在你舉起相機之前,就該明白希望拍什么,以及如何去表現它。此時你還需要考慮一下拍攝角度的問題,是俯拍,仰拍,還是平拍,才能更加出彩呢?
那么在實際拍攝中,有哪些技巧可以使用?
雖然大部分數碼相機都有預設的黑白拍攝模式,但還有一些手動的設定能有助拍攝黑白照片,例如較高的對比度,并嘗試對曝光補償按級作出調節(jié)。因為對比度是黑白照片中的關鍵。
黑白膠片模擬效果。Leica TL2 TL-35/1.4,f/1.4,1/50s,ISO100
相信大家都知道越高的ISO會為相片帶來越多的噪點。當然,配合特定拍攝題材,高噪點有時候可視為一種特效,但在一般的黑白攝影,大多對畫面和構圖的整潔度有很高程度的追求,所以大家還是盡可能使用低ISO吧!光線不太昏暗的情況下,ISO 100-200 是比較好的選擇。
在拍攝數碼黑白照片時,點測光的功能也是非常有用的。在使用點測光時,我們要注意得到測光值后確定的曝光是以畫面要求的中間灰調為中心的,要保留的細節(jié)應該在正負兩級亮度范圍內。
不要使背景與主體的亮度或者色調相近,這樣會使主體不夠突出,我們可以選擇背景在背光面或采用大光圈中長焦鏡頭或者微距拍攝來使背景霧化,從而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
入門新手可能沒有拍攝RAW(徠卡中為DNG)檔的習慣,但在后期調整曝光、白平衡、對比度時,RAW檔就會幫上忙了。如拍攝RAW JPG則更理想,因為RAW永遠是彩色的,在設定拍攝模式為黑白時,其實只有JPG會被設定為黑白。
在拍攝黑白逆光人像時,最好要提高面部亮度以縮小整個畫面的亮度差。比如是在陰天外拍人像時,由于光線太平,導致拍出來的人物沒有立體感,甚至是全部灰成一片,這時,我們就可以用閃光燈或者攝影燈來提高人物亮度,從而突出主體,這在黑白靜物的拍攝中也可以利用。
徠卡彩色濾鏡
另外,因為失去了色彩的區(qū)分,所以像紅花綠葉這種在彩色世界里對比非常鮮明,但在黑白條件下反差很小,所以在拍攝時,我們最好是使用濾色鏡。例如用綠色濾光鏡比較適合提亮膚色,橙色濾鏡可用于花卉、人像、風景的拍攝,也能消除淡霧,黃色濾鏡可令藍天變暗,使白云更突出。
當然還有偏振鏡也能有效減少照片中天空過度曝光的問題,在黑白風光片中用來壓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