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像毛澤東的?”
據(jù)古月自己后來回憶,一次出差乘坐火車,碰上一個 四十來歲的中年人,他不住的來回走,還直勾勾的盯著他,古月自己是學過畫畫的,還以為對面這個人是把他當做畫畫的模特,后來盯得時間長了,古月忍不住好奇的問:
“你為什么總看我?。俊?/p>
圖|古月
中年人大大方方地告訴他:
“解放軍同志,我覺得你長得像一個人?!?/p>
就在說話的功夫,那人回到座位上,拿出了一幅剛買的畫——《毛主席去安源》。
古月這才知道,原來這個中年人是說他長得像毛主席。
兩人的對話吸引了火車上其他客人,大家紛紛湊過來,看看畫,又看看古月,嘖嘖稱奇。
“像,真是像。”
古月頓時啞然失笑。
事實上就在被選中擔任毛主席特型演員之前,單位的同事就已經發(fā)現(xiàn)了這個情況,古月長得實在是太像毛主席,但那時候的他還不是演員。
而且對于古月來說,他心里一開始也并不想去演戲。后來是在妻子桂萍的幫助下,古月才走上了演員這條道路。
圖|油畫《毛主席去安源》
古月一生有三段婚姻,其中第二任妻子是在昆明話劇團當演員的桂萍。
一次,桂萍在國防話劇院參演話劇,飾演一個女游擊隊隊員,其中扮演毛主席的是劇團里的文學編劇。盡管這名編劇身高足有一米八,外形上與毛主席接近,但如果近距離看的話,大家還是會發(fā)現(xiàn)破綻??杉幢闶侨绱?,每次“毛主席”一出場,全場觀眾都會報以熱烈掌聲。
演出結束后,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又談到了毛主席扮演者的問題,大家都覺得,如果能讓“毛主席”再像一些就好了。
幾個導演、編劇湊在一起商量,還調侃地說:
“如果能把桂萍家那位請過來扮演毛主席,保準像?!?/p>
大家議論了半天,還真覺得就是這樣,桂萍也覺得是這樣。
回家以后,桂萍就把丈夫拉過來,把他的頭發(fā)梳起來,照著鏡子一看,果然像極了,她指著鏡子對丈夫說:
“我們團里好多人都說你像年輕時候的毛主席?!?/p>
圖|古月年輕時
“我?”
古月笑了笑,把面前的鏡子推開:
“別逗了,像我也不會到你們那里去演戲的?!?/span>
要說起來,古月其實只是個藝名,是他后來參與演出之后,特意將姓拆開后取的,古月原名胡詩學,沒參加演出前是昆明軍區(qū)政治部宣傳部文化科科長。
不過,丈夫畢竟不是演員出身,所以桂萍并沒有強迫他。可胡詩學雖然沒有參加過演出,但他像毛主席的這個說法,卻流傳很廣,導致軍區(qū)里面人人議論,就連北京也聽說了這件事。
1978年,國務院文化部與解放軍總政治部分別下達通知,要求在全國挑選合適的演員來塑造毛主席等黨中央領導人。
經過大海撈針一般地尋找,從全國各地匯集來上百位演員,光是表演“毛主席”的,就有二十幾位。
可問題是,演員雖然在表演上無可指摘,但形象上還是有所差距,大部分演員只能通過化妝來彌補不足,可是卻經不起細看,特別是在大銀幕上,一個人的面部表情特征放大到幾十倍,讓觀眾感覺很難入戲。所以后來在選擇上,大家也都不在拘束于演員這個圈子。
總政文化部副部長、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劇作家胡可正為挑選飾演毛主席的演員發(fā)愁時,有個人提了一句:
“聽說云南有個人挺像,就是沒演過戲?!?/p>
圖|古月
胡可決定,親自去考察一下這個人。
于是,胡可不漏聲色地出席了一次在昆明軍區(qū)的會議,盡管那時古月尚無表演痕跡,但胡可怎么看怎么覺得,這個人太像了。
事后,胡可找上古月,希望他能拍幾張毛主席的裝扮照,古月作為軍區(qū)文化科科長,自然知道文化部正在全國范圍內海選特型演員,可他內心很猶豫,畢竟自己從來沒有過表演的經驗。
妻子桂萍勸說他:
“你的確是當官的料,領導也信任你,可當演員畢竟是一門,又是一門留名于世的職業(yè)?!?/span>
“你是從孤兒院被解放軍解救出來的,你感謝共產黨,深深熱愛毛主席,你當干部表達這種心情,只是用辛勤工作表達這種個人情感,而你當演員則可以用形象語言表達千百萬人的情感?!?/p>
聽到丈夫擔心自己沒有過表演經驗時,桂萍又勸:
“表演并不難,你學什么都能成,學表演你準行。”
多年以后,古月回憶起這件往事,仍然覺得“你學什么都能成,學表演你準行”這句話,給了他很大的鼓舞。
圖|毛主席
工作組的幾名同志看到古月的照片后,都覺得他很像,于是立即調他到北京八一廠來試妝,等到裝扮好以后,古月一走出來,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們認為,古月的毛主席形象,一定經得起群眾眼光的考驗。
事后,古月的定妝照連同其他幾名演員的照片,被送到葉劍英的桌案前,葉劍英在二十幾張照片中翻來覆去地看,最終在古月的定妝照后面畫了一個圈。
古月被調到八一廠以后,很清楚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
作為一個特型演員,古月只是具備了一半的條件,而表演的經驗,恰恰是他最需要注重的重點。
到了北京以后,因為工作、生活上的得不適應,古月向妻子桂萍寫信訴苦,沒想到隔了沒多長時間,桂萍就給他寫來了信,另外還附帶一本書《斯坦尼斯拉夫全集》。
對于這位表演界的巨匠,曾擔任文化科科長的古月自然有所耳聞,可真正接觸這位巨匠在表演上的理論還是第一次,他翻開書以后,看了一段時間,覺得如同看天書,沒辦法只好又向妻子請教。
圖|古月飾演的毛主席
桂萍在這件事上表現(xiàn)出了一個妻子特有的耐心,她在信中長篇大論、不厭其煩地解釋、教導,幫助丈夫提高認識:
“最出色的表演是深入角色內心的世界,把演員化為角色,不要停留在單純模仿和形體動作模仿上,要找準心里動作線,找到角色的核心,使自己進入角色并積極的行動,使自己與角色融為一體……”
桂萍教得很用心,古月學得也很努力。
古月為自己學習特別制定了三步走的路子,不僅從圖書資料中尋找突破點,還從在毛主席身邊工作過的警衛(wèi)、秘書入手,詢問毛主席日常生活的習慣,然后一遍一遍的模仿。他還篩選出毛主席600多張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照片,按照年代掛在他八一廠的宿舍里,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就比照著照片,一點一點的學習。
圖|《西安事變》劇照
有一次,古月看資料片,發(fā)現(xiàn)毛主席抽煙的動作很有特點。
毛主席的手掌很大,每次抽煙都是夾在食指與中指的中間位置,吸煙是將煙放在嘴唇正中,夾煙的手掌整個覆蓋在嘴上,古月試了幾次,覺得很有感覺,后來在人前也這樣抽煙,有人注意到了他這樣的抽煙方式,覺得他表演的更像了。
古月第一次在影片中飾演毛主席,是1981年成蔭導演執(zhí)導的影片《西安事變》。
其實在拍《西安事變》事變的時候,成蔭導演選了三個扮演毛主席的候選人,試戲時交給他們劇本中同一段內容,讓他們表演毛主席在黨內會議上講話的場景。
三人表演中,古月是被安排在第一個。
盡管古月已經再三告誡自己“不要緊張”,可面對黑壓壓的攝影機以及觀看的人群,他仍然克制不住自己緊張的情緒,沒辦法他只好趁著別人準備的空檔,獨自一人坐在墻角,一邊抽煙,一邊在腦海之中過戲。
圖|古月飾演的毛主席
一直到準備得差不多了,古月才將手中煙頭一丟:
“好,現(xiàn)在可以拍了。”
一遍戲下來以后,包括成蔭導演在內的很多人都豎起大拇指,都覺得他的表演形神兼?zhèn)洹?/span>
不過,古月并沒有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而是察覺到自己表演中的問題,他覺得自己剛才飾演毛主席,表演的還是太過局促,應該再放開一些,再瀟灑一些,于是他主動向成蔭導演提出:
“成導,我再來一次吧。”
果不其然,第二次試拍后,古月表演得比第一次更灑脫,博得了眾人一致贊譽。毫無意外的,古月得到了這次表演的機會。
盡管古月首次表演,行為動作上難免有些生澀,可他在《西安事變》中的表演,依然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西安事變》上映后,古月得到了許多觀眾的贊譽,一些熱心的觀眾紛紛寫信給他。希望在下一部影片中,古月能夠擔綱主角,讓毛主席這一光輝偉岸的形象成為劇中的主角。
十幾年的演繹,讓古月演活了毛主席,也得到了毛主席身邊人的肯定。
圖|《四渡赤水》古月飾演毛主席
1990年初夏,《大決戰(zhàn)》在西柏坡拍攝外景,拍一些毛主席與他女兒李訥的過場戲,巧的是就在影片拍攝期間,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就在西柏坡故地重游,在聽說《大決戰(zhàn)》在拍攝外景后,立即趕來探望劇組。
在所有的演員中,李訥幾乎是一眼就認出了扮演毛主席的古月,她激動地上前,拉著古月的手到她房間坐下,看著眼前的“父親”,李訥激動地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我的戲您有沒有看過?。俊?/p>
“看過,看過?!?/p>
李訥連連點頭,說了一些片名,還說了一些戲中的細節(jié)。
不知不覺間,李訥拉起了古月的手,陷入了對西柏坡生活的懷念之中。
“對我父親的手,我印象可深了,小時候,我用手牽著他的一根手指,后來大了一點,我就能握住他兩根手指了,父親就這樣帶著我走啊走啊,走到了北京城……”
李訥看著眼前的古月,深有感觸地說:
“你的手和我父親的手感覺一樣。”
圖|李訥在《大決戰(zhàn)》拍攝現(xiàn)場看古月飾演的毛主席
一直到臨別時,李訥都沒放開手,就在將要上車時,李訥突然抱住古月失聲痛哭,古月也忍不住留下淚來,他輕輕拍著李訥的脊背柔聲說:
“我理解你,我理解你。”
在場的人都忍不住留下淚來。
1981年,《西安事變》上映后,古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可古月心里很清楚,《西安事變》影片中,毛主席的形象只是出現(xiàn)那么一兩次,觀眾沒發(fā)現(xiàn)問題,只是因為自己出場次數(shù)少而已,如果真要換下一部以毛主席為主的影片,自己的表演還能不能經得起大眾的考驗了呢?
對特型演員的培養(yǎng),蘇聯(lián)無疑具有相當?shù)慕涷?,早從二十年代末,蘇聯(lián)就開始在影片中刻畫列寧的形象,后來選中特型演員史楚金后,為了讓他更好的體會人物形象,蘇聯(lián)不僅為他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資料,還專門模擬列寧當年學習生活的環(huán)境,以便于能讓演員從氣質、心理、生活習慣上,都能夠無限的接近所飾演的人物。
而在八十年代初,我國對特型演員的培養(yǎng),尚處于一個初級的階段,遠不能做到像蘇聯(lián)一樣,對于演員的選擇上,基本上只能是以形象為主,至于表演模式和習慣,只能靠自己琢磨。
盡管在《西安事變》中成功演繹了毛主席的形象,但一向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古月卻認為,自己做的依然不合格。
要塑造一個形神兼?zhèn)涞拿飨€必須要更加刻苦地下功夫才行。
后來,古月陷入到追求極致的痛苦中。
更重要的是,隨著對人物的了解,古月性格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原來的開朗逐漸變得莊重、深邃,不茍言笑。
作為古月身邊的人,桂萍很明顯地感覺到了丈夫的變化,她有些傷感,覺得丈夫越來越陌生了。
“老胡,你變了,我感到,你不是你了?!?/p>
古月覺得很奇怪,還對妻子說:
“我現(xiàn)在不就站在你面前嗎?”
可他忘了,他還沒有從角色中走出來,他對自己妻子說話是用角色的口氣說的。
一直到后來,古月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他擔憂地問妻子:
“我該怎么辦?”
在這一點上,桂萍表現(xiàn)得深明大義:
“就這么辦吧,作為人民演員,我們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更是屬于黨和人民,黨和人民需要你變成毛澤東,你就要全身心的塑造……”
圖|古月與家人一起欣賞收藏的毛主席像章
古月并沒有注意到,妻子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眶里有淚水在打轉,她本能地感覺到,一個原來自己熟悉的丈夫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在后來漫長的歲月里,古月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藝事業(yè)中,對毛主席這一形象的把握也越來越深。
盡管時間已經過去了數(shù)十年,但人們在談論毛主席特型演員的時候,總是能想到古月。
1988年年底,長影廠在天安門重新還原了40年前開國大典的經典一幕,“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新中國成立的消息。
就在拍攝的那一天,北京的老百姓不知道從哪兒聽說了消息,一個個都簇擁在金水橋下,靜靜地等候,看到古月飾演的“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高呼“人民萬歲”,許多老一輩兒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1989年國慶四十周年紀念日,《開國大典》上映后,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轟動,特別是拍攝藝術與紀錄片完美地結合,讓人仿佛又回到了當年那個時刻。
1990年11月3日,古月憑借在《開國大典》中的表現(xiàn),榮獲第13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
古月的表現(xiàn)贏得了所有人的肯定。
圖|古月飾演的毛主席
1991年,軍委春節(jié)前夕,軍委秘書長兼總政治部主任楊白冰到八一廠看望電影《大決戰(zhàn)》的主創(chuàng)人員。
就在與全體演員握手時,楊白冰一下子就看到了再人群中的古月,操著濃重的四川口音:
“我要給毛主席敬個禮?!?/p>
古月慌忙抱拳作揖,用特有的湖南口音連聲說:
“我這個假主席,不敢當,不敢當。”
要知道古月原本是武漢人,后來又在桂林生活,可他為了能演出毛主席的神韻,在湖南口音上下了充足的功夫,甚至于到后來已經融入生活,成了習慣了。
楊白冰與古月是老相識,兩人在一起全軍創(chuàng)作會議上碰面時,楊白冰還特意請教,毛主席究竟是說普通話好,還是說湖南話好,是古月向他建議,柔和普通話與方言的特點,這樣能更容易抒發(fā)情感。
兩人成為莫逆之交后,楊白冰每次見古月,都要給他敬禮,可古月能感覺到,楊白冰給他敬禮,絕不是調侃,而是發(fā)自內心的對毛主席的敬仰。
1989年8月1日,總政為了慶?!鞍艘弧苯ㄜ姽?jié),組織了一臺《人民軍隊愛祖國》的晚會,古月也應邀參加,晚會結束以后,中央領導接見演員,楊白冰看見古月后,又是三步并做兩步,上前敬了一個軍禮,沒想到的是,跟隨楊白冰主任的諸多將軍,也跟著上前,走到古月面前舉手敬禮。
“我要給毛主席敬個禮?!?/p>
在場下的觀眾看到這一幕,爆發(fā)了如潮水般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