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歷經(jīng)四年,燕王朱棣率領(lǐng)燕軍攻城略地,終于奪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帝寶座。
明成祖登基后。因為皇位來路不正,所以朱棣很擔心將來有人效仿自己奪取他的皇位,所以對原來朱允炆的親信臣子們大開殺戒,消滅殆盡。但是在他心里最大的威脅還是哥哥朱標的其他幾個兒子,所以把目標對準了他們。
朱標一共有過兩位后妃,第一位是常遇春的長女常美榮,她是在洪武四年時,被朱元璋親自下詔冊封為朱標的太子妃,當時朱標16歲,常美榮17歲。三年后,常美容替朱標生下皇長子朱雄英和皇三子朱允熥。但可惜的是,常美容在生朱允熥時,就因為難產(chǎn)而去世。至于皇長子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時也因病去世。在常美容去世后,朱標又立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為太子妃,她為朱標生下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三個兒子。另外,朱標還有三個女兒,分別是江都郡主、宜倫郡主和宜倫郡主,只不過這三個女兒的母親是誰,就不得而知。
當時,在靖難戰(zhàn)役爆發(fā)時,朱標共留下一個妻子、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首先,我們來看看朱標妻子呂氏,她在朱棣攻下南京金川門后,被朱棣請到自己軍營中,當時朱棣還特意向她講述了自己不得不起兵的原因。當然,這不過是做做樣子給明朝的臣子百姓看。
后來,呂氏在回去皇宮的路上,宮中突然起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終,呂氏之后就跟三兒子朱允熙一起居住在懿文陵。永樂元年,朱棣下詔廢掉呂氏的太后之位,改稱她為懿文太子妃,其后事跡不詳,大概死于永樂十年。至于朱標的二兒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他在朱棣破城之日時便失去蹤影,從此下落不明。
有人說朱允炆在皇宮起火時,趁機從地道里出逃,然后逃到南洋;也有人說他從皇宮逃出來后來出家為僧;還有人說他已經(jīng)在那場大火中去世。但不管怎么說,朱允炆的下落,已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懸案。朱標的三兒子朱允熥,最初被建文帝封為吳王,但是他還沒來得及就藩,靖難之役就爆發(fā)。等到朱棣攻入南京城后,就下詔將他由吳王將為降封為了廣澤郡王。但僅僅不到一個月,朱棣又將自己的這位侄子召回了明王朝的都城,然后將其貶為庶人,并軟禁在鳳陽,十五年后暴斃身亡,享年39歲。
朱標的四兒子朱允熞,和朱允熥的經(jīng)歷類似,最初也是被建文帝封為衡王,結(jié)果也是沒來得及就藩,后來被朱棣將為懷恩郡王,居江西建昌。再后來,也是不到一個月,就被朱棣莫名其妙的召回都城,緊接著便被為了庶子,和三哥一起被緊固在鳳陽,十五年后暴斃身亡。朱標的第五個兒子朱允熙,最初他被建文帝封位徐王,后來朱棣攻入南京后,將其下降為敷惠郡王,并和母親呂氏一起居住在朱標的陵墓,為朱標看守陵墓。兩年后,朱棣又將其改封為甌寧王,并下詔將其作為“不遣之國”世奉太子朱標祀。
如果只是這樣,朱允熙的日子過得也算是安詳,畢竟好歹是個王,還有自己的封地。但可惜的是,天有不測風云,兩年后他的府邸突然發(fā)生了一場大火,朱允熙也因這場大火而失去生命,享年16歲。另外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建文帝也有兩個兒子,分別簡太子朱文奎和潤懷王朱文圭。
朱文奎在南京那場大火中和朱允炆一同不知所蹤,朱文圭則在靖難之役后被囚禁在鳳陽,那一年他只有兩歲。等到明英宗奪門之變復辟后,他對朱文圭心生同情之心,于是下令放他出去,并為他張羅婚姻大事。此時,朱文奎已經(jīng)被囚禁近50多年,放出來后什么也不懂,連牛馬之類的都不懂得分辯,所以不久后就逝世。至于朱標的三個女兒,除了長女江都郡主是在永樂初年,因為丈夫被朱棣處死而憂憤病逝外,其他兩位分別在永樂十五年和永樂十年去世,死因均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