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針灸的時間
(1)、針:大虛的時候:氣血喪失過度,行房過后,大汗,運動過后,酒后,體力不夠的時候
(2)、灸:有炎癥的時候,體內(nèi)有虛熱的時候
適合灸:氣虛大虛,身上有寒有濕
灸的原則: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通
火罐:適用于吸膿,排淤,異物刺入,扭傷,痔瘡
禁忌:乳頭,多汗處,頭部不可以用
針灸急救:
(1) 刺人中
(2) 十宣放血
(3) 涌泉
(4) 百會放血(仰臥,頭低位),可以減少中風后遺癥
針刺深淺:春淺秋深。病在肺、皮毛,淺刺。在肌肉、脾,稍深。病在骨,腎,深刺。
腹腎似井,背薄如紙
刺背部穴位,將背部肌肉提起來再刺,減少風險。
穴位在肌肉與肌肉之間,肌肉與骨之間,筋與筋之間,筋與骨之間。人像大地一樣,溫泉、火山口也像穴位一樣。用手去摸穴位的氣感,是和非穴位的氣感不一樣。剛開始學針灸,必須摸穴位,熟悉以后,可以看氣來判斷穴位。
取針:先慢慢取,挨到皮膚的時候停一兩秒,再快速出針。沿著進針方向退針。
留針:一般是7的倍數(shù),多為28分鐘。14歲以下的兒童一般不留針。
暈針處理:盡量讓病人躺著或者趴著扎針,饑餓的時候不要扎。
取穴原則:
(1) 病在臟,取井穴
(2) 病在色,取滎穴
(3) 病在時,取輸穴
(4) 病在音,取經(jīng)穴
(5) 病因飲食,取合穴
(6) 五臟不平衡,取原穴
八會穴
臟會章門
腑會中脘
氣會膻中
血會膈俞
筋會陽陵
骨會大杼
髓會絕骨
脈會太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