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外眼無異常,而視力減退,以致視物模糊不清,故稱為視瞻昏渺。癥狀類似于西醫(yī)學(xué)之脈絡(luò)膜、視網(wǎng)膜炎,以及慢性球后視神經(jīng)炎。
【病因】
①濕熱痰濁內(nèi)蘊,上犯清竅。
②情志不舒,氣滯血瘀,玄府不利。
③肝腎不足,精血虧耗;或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目失所養(yǎng),神光衰微。
【臨床表現(xiàn)】
患眼外觀端好,視物昏朦,有如遮隔輕紗薄霧,或見眼前黑花飛舞,或有閃光幻覺,或見眼前中央有一團灰色或黃褐色陰影,視物變形,如視大為小,視直為曲等。檢視眼內(nèi),可見下述中的某些病變:
①玻璃體混濁。
②視神經(jīng)乳頭輕度充血,視網(wǎng)膜靜脈略顯充盈。
③視網(wǎng)膜有邊界模糊之黃白色滲出病灶,或中央色白、周圍色素沉著的陳舊病灶。
④視網(wǎng)膜黃斑區(qū)水腫模糊,色暗紅,外周有圓形或橢圓形反射光暈,中心凹反光減弱或消失,黃斑區(qū)尚可見到黃白色細點狀或灰黃色圓形滲出,亦或不規(guī)則的色素沉著。
【治療方法】
方1:三仁湯或溫膽湯加減。三仁湯功效在于運脾化痰,清熱利濕,用于濕熱痰濁上犯清竅,而以濕熱偏重,眼底水腫比較明顯者。若選加黃芩12g、梔子9g、芫蔚子9g、車前子9g之類,則更增清熱利濕消腫的作用。溫膽湯以半夏9g、茯苓9g、陳皮12g、甘草6g燥濕祛痰,理氣和胃;竹茹9g、梔實9g降上逆之痰濁。適用于痰熱偏重,眼底滲出物較多者。若選加黃連15g、膽星9g、車前子9g、芫蔚子9g之類,則清熱除濕之力更強。
方2:杞菊地黃丸或加減駐景丸加減。前方補養(yǎng)肝腎,益精明目。若用于眼底滲出物及色素沉著較多者,可加當歸9g、牛膝8g之類,以增養(yǎng)血活血,通絡(luò)消滯的作用。后方以菟絲子6g、楮實子9g、五味子9g、枸杞9g、熟地15g、當歸9g補益肝腎,滋養(yǎng)精血;川椒9g溫陽以配陰,且能行氣,使諸藥補而不滯;車前子9g利水而瀉肝腎邪熱,既抑諸藥之溫燥,又防滋膩之礙濕。諸藥合用,具有補肝益腎,填精養(yǎng)血的功效。若陽虛不顯者,可去方中川椒,選加山楂9g、雞內(nèi)金9g、茺蔚子9g、丹參9g助消積滯,祛瘀生新。若陽氣偏衰者,可去方中車前子,選加紫河車9g、鹿角膠9g、肉蓯蓉9g、乳香9g、三七9g等,溫腎益精,養(yǎng)血活血。
方3:人參養(yǎng)榮湯加減。原方是以八珍湯去川芎作益氣補血之基礎(chǔ),加五味子9g、遠志9g養(yǎng)心寧神,陳皮12g理氣健脾,使之補而不滯。若再加川芎9g、丹參9g,則更添祛瘀生新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