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做的選擇買單也是一種能力,然后發(fā)自內心地去改變,找到一個平衡點,天黑開盞燈;落雨帶把傘,難過雖自己承擔,但不作死,不世故,不隨波。
——盧思浩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面臨太多選擇。抉擇無處不在,它讓我們徘徊、迷惘、糾結、痛苦。
“一蓑煙雨任平生,大江看過自不同”,自認為開悟成佛的蘇軾,亦有著“一屁過江來”的煩惱;更何況功利社會,落入滾滾紅塵的我們。紛紛嚷嚷的網(wǎng)絡消息,我們該如何評價一個人?如何面對背叛的愛情,夢想的抉擇,泥途中的孩子?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
走進哲學,走進詩畫,這里有你最想要的答案。
01傾聽心聲,尤其是弱者的心聲
人的心聲是不能被無視的。每個人的心聲都希望能聽到。靜靜地傾聽,尊重每個人的內心的真實的想法,這些看似容易,卻實難做到。人們滔滔不絕地表現(xiàn)自己,渴望得到認可,成為主角,卻往往無視了別人的心聲。學會傾聽,待人,待事以真誠之心?,F(xiàn)實生活中,我們又有幾個能做到仔細傾聽別人內心的聲音,特別是弱者的心聲呢?
02認識人性的復雜和多變
是非善惡是一個結果的呈現(xiàn),而并不是過程的評判,因為人性是復雜的。
人是不斷變化的。世事紛紛嚷嚷,挾裹著各種消息撲面而來。我們是不是常常就輕率地斷定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愚者還是智者。人像河川一樣不斷流動,不斷變化,人并非每天都以同樣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種可能性的;傻瓜可以變聰明,邪惡的人可以變成善良的人,反之亦然。
03發(fā)現(xiàn)事情另一面的價值
當夢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沖突的時候。那么追尋這種夢想當中的努力,這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既然自己全身心的投入過了,努力過了,最后的那個結果反而變得不重要。
擁有的總是不知珍惜,別人的總是最好的。我們常常抱怨 :“選錯了專業(yè),入錯了行,嫁錯了郎,錯過了風花雪月“由此而變得低沉,消極;豐子愷的那句話特別有道理:既然沒有如愿,不如釋然“
這就是說當我們遭遇到現(xiàn)實的這種困境的時候,為什么不給自己的內心一個平衡的支撐點呢,就是當一個方向的價值沒有實現(xiàn),為什么我們不把這件事情的另外一面的價值,給發(fā)掘出來呢?所以說,我們的釋然其實不是那種趨利避害,我們的釋然是要善于去尋找一件事情另一面價值的意義。
04時刻心存善良,自我救贖
因此,只有心存善良,才能夠救贖自己。唯有心存善良,做到自我調整,自我救贖后,才能夠救贖他人。救贖了自己也就是救贖了他人,救了他人,有的時候方能夠救贖自己。這是一個辯證的發(fā)展過程。
我們社會現(xiàn)實當中的好多人。在選擇前路的時候,往往有的時候太自以為是,而忽略了,到底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05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當我們的眼里不再只有我,能夠開始看見他人的付出與堅持,潛意識里的傲慢才會慢慢消失,才會讓自己真正隨心所欲,那個更好的自己也將逐漸成型。
也許一個人要走很長的路,經(jīng)歷過生命中無數(shù)突如其來的繁華和蒼涼才會變得成熟。當終有一天,我們明白,幫助別人就是幫自己,付出就是得到,感恩那些你幫助過和幫助過你的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讓你的人生更有意義。
結語——
人與人之間的牽掛和羈絆何等脆弱,緣來緣去,緣聚緣散,愿你我之間的羈絆和牽掛都是溫暖的!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彼此幫助,相互成全(而不是冷漠,不是相互抱怨和指責,不是為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危害他人的事),成為更好的自己,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