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氨基酸,它無法從飲食中獲得。它是從蛋氨酸中生成的,蛋氨酸是一種氨基酸,可在肉、魚和乳制品中發(fā)現(xiàn)。同型半胱氨酸需要維生素B6(吡哆素),維生素B12和葉酸的輔助,才能從蛋氨酸中生成。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有關。
一個保健醫(yī)生可以通過檢測同型半胱氨酸,以確定一個人是否缺乏有維生素B12或葉酸。前B12和葉酸檢測異常,同型半胱氨酸的濃度可能會升高。一些保健醫(yī)生可能會建議,營養(yǎng)不良的個體及老年人進行同型半胱氨酸檢測,他們往往從飲食中吸收更少的維生素B12,營養(yǎng)狀況不良者,如藥物或酒精成癮者也推薦進行同型半胱氨酸檢測。
也許更重要的是,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為心臟病發(fā)作或高危中風治療的一部分。它對有冠狀動脈疾病的家族史,但沒有其它已知的風險因素,如吸煙,高血壓,或肥胖癥的患者是有用的。它也可以對心臟病發(fā)作或中風幫助指導治療。
建議使用同型半胱氨酸作為中風風險標志物的研究機構不斷增加。最近,在2016年7月國際中風雜志公布了一份題報告,題為“同型半胱氨酸降低中風預防:解密復雜的證據(jù)”1。該文獻參考了來自挪威,法國,北美和中國的研究。該文獻解讀發(fā)現(xiàn)情況如下。
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損害血管內皮功能并增加血栓形成這一現(xiàn)象在研究同型半胱氨酸的動物模型中很常見。在人類相關研究中,升高的總同型半胱氨酸與頸動脈粥樣硬化,腔隙性腦梗塞,和房顫中風的風險增加有顯著關聯(lián)。由于兩個維生素B治療(維生素干預中風預防和挪威維生素研究)的早期大型試驗中沒有表現(xiàn)出健身中風的任何可能,心臟預后預防評估2被錯誤解讀為不顯示減少中風幾率(因為作者也沒想到中風和心肌梗死之間的生物差異),以至于出現(xiàn)了關于治療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以預防中風的普遍悲觀情緒。
然而,心臟預后預防評估2試驗葉酸和歐米伽三油法國試驗中,維生素預防中風,不包括抗血小板治療,都表現(xiàn)出中風率顯著減少。原因為中風預防試驗中維生素干預均為陰性,包括北美葉酸強化,提供B12注射到患者低基線血清維生素B12,而維生素B12中的氰化物給腎功能損壞的患者帶來傷害。在對用維生素干預的糖尿病患者進行腎病治療時,B族維生素包括氰鈷胺是有害的,并且在維生素干預中風預防應排除B12注射以及腎功能受損的參與者,有中風/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的統(tǒng)計顯著減少。
在2015年,中國中風一級預防試驗(CSPPT),對超過20,000參與者隨訪5年,顯示葉酸強化顯著減少中風。關于葉酸強化,高水平總同型半胱氨酸的主要原因是腎功能衰竭及代謝B12缺乏;后者在中風患者(30%超過71歲)中很常見。定期檢查中風患者血清維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及時治療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
在沒有已知的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是否治療病人升高的高半胱氨酸水平一直有爭議。在沒有心血管或血栓疾病的情況下,沒有直接的證據(jù)表明需要治高水高半胱氨酸。2對已確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預防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注射藥物降低高半胱氨酸水平,有一些沖突數(shù)據(jù)。3-5對于接受治療的患者,如果知道病因,治療應針對根本原因。
一般情況下,多吃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以及低飽和總脂肪的飲食可以幫助減少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颊咭阎加行难芗膊?,通常建議用葉酸(1mg /天),維生素B6(10毫克/天),和維生素B12(0.4毫克/天)治療。葉酸可以增加高達5毫克/天,達到高半胱氨酸水平低于15 mmol / L的目標?;颊呙咳辗萌谆拾彼?50毫克兩次,葉酸5mg /天,但也只有有限的數(shù)據(jù)表明其有效。2已知的是三甲基甘氨酸增強高半胱氨酸的甲基化代謝。
盡管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更顯著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和煙草的使用,也必須加以處理。
朗道最近推出的自動生化檢查是針對中國市場的同型半胱氨酸常規(guī)測量!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發(fā)郵件到reagents@randox.com或聯(lián)系當?shù)氐臉I(yè)務代表021-62886240
參考
1.Spence, J.D. Homocysteine lowering for stroke prevention: Unravell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evidence. Int J Stroke. 2016 Oct;11(7):744-7.
2.Rosen RS, Kang DS. Overview of homocysteine. UpToDate. April 2004.
3.Schnyder G, Roffi M, Flammer Y, Pin R, Hess OM. Effect of homocysteine-lowering therapy with folic acid, vitamin B12, and vitamin B6 on clinical outcom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Swiss Heart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2;288:973-979.
4.Liem A, Reynierse-Buitenwerf GH, Zwinderman AH, Lukema JW, van Veldhuisen DJ. Secondary prevention with folic acid: effects on clinical outcomes. J Am CollCardiol. 2003;41:2105-2113.
5.Toole JF, Malinow MR, Chambless LE, et al. Lowering homocyste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to prevent recurrent strok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death: the Vitamin Intervention for Stroke Preven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4;291:565-575.
英國朗道實驗診斷有限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