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這樣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它簡單明了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業(yè)。
所以,3-7歲是寶寶性格形成的最關鍵時期,在這個事情爸媽應該如何塑造出寶寶的好性格呢?
這時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導,那么很多性格缺陷恐怕就再難改正過來!比如以下四種性格就不利于寶寶人生之路的發(fā)展。
1. 害羞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在家的時候聲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是一到陌生環(huán)境里,立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完全失聲了。而最令家長感到尷尬的是,當好心的長輩跟孩子打招呼或者逗孩子玩的時候,孩子突然蜷縮成一團,往父母的懷里鉆。
害羞的孩子由于缺乏公眾表現的機會,因而較少得到學校和同伴的關注。害羞的孩子由于不愛爭取,常常會失去很多機會。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激烈的競爭年代,害羞的孩子很有可能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否定自我。
2. 脾氣暴躁
脾氣暴躁的孩子,當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時,就會賴在地上,大哭大叫。當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很多父母會對孩子進行哄勸、呵斥、教訓甚至打罵,但所有努力都嘗試過后,父母會發(fā)現孩子依然蠻不講理地在哭鬧,或者父母當時花費力氣和時間把孩子“安撫”或者“鎮(zhèn)壓”下了,過后這種事情還會一次次發(fā)生,弄得家長筋疲力盡。
3. 缺乏自信
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時往往缺乏自信,什么事都不敢干,表現得很退縮,這讓父母感到很沮喪。盡管父母經常用各種表揚、鼓勵的方式,孩子還是常常將“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掛在嘴邊。
4. 不合群
家長會發(fā)現,有些孩子可以很容易跟別人相處,和別人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而另一些孩子則是“另類人物”,很容易與他人發(fā)生沖突,讓同伴反感。這些孩子常常游離在人群之外,很難與別的孩子一起玩游戲。
身為父母,如果孩子出現以上現象,就要及時采取措施加以糾正了,否則就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父母可以從以下方面努力:
1. 對于害羞的孩子
父母要讓孩子事先有充分的準備。無論在什么場合,如果孩子事先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知道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他就不會那么緊張、焦慮和不安,怕羞的情緒也會減少許多。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到外面走走,多認識一些人,以減少孩子的緊張感。此外,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多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這樣孩子就會克服害羞了。
2. 對于脾氣暴躁的孩子
父母要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要讓孩子用健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尖叫、打滾、哭喊、摔東西、罵人、踢打都是不好的行為。父母要給孩子清晰地傳達這樣一個信息:生氣可以,但是以消極、發(fā)脾氣或者造成傷害的方式發(fā)泄怒氣是不可以接受的。當孩子特別生氣的時候,可以將其帶到自己的房間,可以通過打枕頭等安全方式進行發(fā)泄;還可以讓孩子把不開心的事情畫下來,扔到情緒垃圾箱;也還可以教孩子通過調整呼吸來使自己平靜下來,或者以其他更健康的方式發(fā)泄情緒。
3. 對于缺乏自信的孩子
父母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重要的是,父母應該多去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當下的某個結果。不要說:“你今天表現很好”,而是說:“因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課不亂跑,所以我要表揚你?!鼻宄刈尯⒆又?,父母更重視他自己努力的過程,能使孩子更有信心地面對困難。
4. 對于不合群的孩子
父母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這主要表現在全家人和睦相處上,大人要關心小孩,子女要關心長輩,切忌以孩子為中心,處處圍著孩子轉,讓孩子凌駕于父母之上。同時,家長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隨意訓斥、打罵,要讓孩子在互敬互愛的家庭氣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另外,家長還應該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鼓勵孩子交朋友。父母閑暇時常帶孩子到有小朋友的人家去串門。在孩子帶其他小朋友到家里玩時,父母要表示歡迎,并鼓勵孩子熱情接待。家長還可讓孩子多與性格外向、勇敢的小朋友接近,這是最好的互補法。
貓爸說:
為人父母,在這個世界上,無疑是最為艱難的一件事。它難就難在,在我們的孩子面前,我們會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優(yōu)點,看到自己童年時所受的創(chuàng)傷……所有的這些,都會讓我們感到挫敗、沮喪、難堪。但是孩子用他的純真、無私、靈動洗濯了我們的浮躁、功利、自大,促使我們不斷發(fā)現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來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所以貓爸特別喜歡一句話:養(yǎng)孩子,就像是家長的一場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