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fā)脾氣。很多的父母在孩子哭鬧時,不會深究他哭鬧的原因,第一反應就是抱著他,哄著他,只要他不哭,什么都可以滿足。這就是父母的溺愛,孩子一定要哄,但要看原因,生病不舒服時,一定是要的,受驚嚇時,也一定是要的,遇事不如意、不能滿足他時,就一定不能要。當你一直這樣哄他,他的脾氣會越來越大,思想會越來越鉆牛角尖。有時嚴厲的教育一下,小小的懲罰一下,他會長記性,自然就慢慢改了。
很多孩子以為哭能解決問題,所以不管什么場合,什么事情,只要不高興了,就哭起來。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心理,也是因為父母無意之中的縱容,是他們無畏。
哭得好煩
為什么孩子常常愛生氣、愛哭鬧、還很犟?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行為,其實只是他們在不能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節(jié)奏做出自由選擇的時候,向大人爭取“權益“的一種抗爭?所以,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的去哄,不要讓孩子以為哭就可以解決問題。
①當孩子有問題時,不要一聽見他的哭聲就緊張地回應他,而要讓他先停止哭,把問題說出來。訓練他不要每一次有事都只以哭聲來表達不滿,同時要給予他充分的時間去平復情緒。一個哭得嘻哩叭啦的孩子,要他立即停止是不可能的,父母先清楚地把話說完,然后靜靜地陪在一旁,等他平復下來,不要催促或者表現(xiàn)出不耐煩。
哭就能得到
②平時父母對于孩子的任何問題,都要認真回答,讓他們學習如何用語言來表達意見,不必每一次都要哭。
③當孩子一不如意就哭起來的時候,決不能因此而照他的意思去做,籍以讓他停止繼續(xù)哭下去,因為他們回習以為常,以這種方式要求父母為他做事或得到一些東西。反之,如果知道孩子是有目的而哭,父母應立即走開,不理會他。
④堅定自己的立場,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向孩子的哭鬧讓步,讓他知道哭泣并不能為他帶來他想要的東西,如果不哭,或許還有機會得到。
不要哭
⑤年紀稍大的孩子,有必要向他解釋動輒哭泣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教導他遇到問題應該立即想辦法去解決。例如,遇到問題而自己卻不能解決時,可以告訴父母,向父母求助,有任何需要或病痛時,可以直接向父母說明。
⑥稱贊一些他認識的不愛哭的孩子,并鼓勵他向這些孩子學習。偶有不如意卻沒有哭的話,就及時夸獎他有進步了,給他一些口頭稱贊、一個擁抱或一個親吻等。
等孩子哭完后,你再跟他講道理,先要問她為什么哭?你要讓他明白他該不該哭?要告訴他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讓他有什么事情可以跟爸爸媽媽講,不要光哭。再來看事情本身,如果明明是沒什么事情發(fā)生,孩子卻哭,這就完全是耍賴行為,不該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