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總是成雙成對出現(xiàn),自由地馳騁在廣闊的大地上,體形像狗,吻部卻像狐貍一樣尖長。豺狼見到獵物,總會與同伴一前一后堵截,聯(lián)手捕食,還常常會互相配合從鬣狗、獅子嘴邊奪食。盡管個子不大,但憑著聰明才智與敏捷的身手,活得還挺滋潤的。
豺狼又叫黑背豺,犬科動物里的奇葩,一說到它總有說不完的“事跡”。生活在非洲,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很強,無論是開闊的草原,還是干旱的荒漠地帶,或者是城市郊區(qū),都能混得開。
豺狼的體型不大,四肢修長,身材比例勻稱,頭體長96-110厘米,體重7-14千克左右,由于分布地區(qū)的不同,體型大小也會有些差異。雄獸比雌獸大一點,當一對豺狼同時出現(xiàn),從體型就可以識別出雌雄。
雖然是一只豺狼,但卻長著一張“狐貍臉”,臉盤不大,呈桃心形,吻部尖長,有著是大受歡迎的“尖下巴”。兩只耳朵又大又尖,眼睛不大,微微瞇著,一副聰明狡黠的樣子。
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它背上穿著“黑披風”了。從脖子延伸到背上,再延伸到尾巴,而且黑色毛發(fā)比較長,看上去就像披著一件“黑披風”一樣,還挺拉風的。身體其他部位的毛發(fā)則是棕褐色的。
在“英雄輩出”的動物界,豺狼有自己的優(yōu)勢,牙齒堅固、鋒利,能夠飛快地從獵物上撕咬下一塊肉。這對豺狼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可是常常要從獅子嘴邊奪食的。
豺狼的體型不大,大多時候都是捕食野兔、鼠類,偶爾還會捕食羚羊的幼崽。但豺狼比較聰明、有情商,常常是“夫婦倆”合作捕獵,成功率就大增了。
豺狼是機會主義捕食者,有一次,兩只豺狼在路上遇到一只成年羚羊,大約有50多斤重,但它的一條后腿行動不便,應該是受傷了。
豺狼悄悄跟在羚羊后面,發(fā)現(xiàn)羚羊無法快速奔跑,知道了羚羊的弱點。母豺狼兩眼放光,發(fā)出低低的叫聲,給公豺狼傳達信息。
然后,母豺狼跑到羚羊前面,堵住了羚羊的去路。羚羊受驚之下,拼命想逃跑,但都跑不快,總是會被豺狼堵住退路。
母豺狼發(fā)出低吼聲,不斷挑釁羚羊,吸引了羚羊的全部注意,卻沒有發(fā)起實質(zhì)性的攻擊。這時,公豺狼從后面跳出來,飛撲上去,一口咬住羚羊的臀部。
羚羊后腿受傷,沒法飛奔,憑著本能劇烈掙扎。與此同時,在前面的母豺狼,也跳起來撕咬羚羊。在兩只豺狼的輪番撕咬下,羚羊很快就無力掙扎,奄奄一息了。
豺狼聰明歸聰明,但捕獵能力卻不太突出,所以總想著“蹭飯”,在它們的飲食里,腐肉占了50%,甚至更多。
怎么找到食物呢?禿鷲的能力就是尋找已經(jīng)死掉的動物,所以跟著禿鷲的蹤跡找總是沒錯的,總能吃上腐肉食物,填飽肚子不成問題。
不過,豺狼有時候還想吃點新鮮的食物,所以獅子的獵物就成了它們的目標?!安蚍驄D”不僅會合作捕獵,也會互相配合著去“蹭飯”。
當獅子捕到獵物時,豺狼就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了,假裝路過,對獅子的獵物不感興趣。當獅子放松警惕時,就是它們下手的時機。
兩只豺分開行動,一只在左邊,一只在右邊,趁獅子去驅(qū)趕左邊的那只,右邊的豺就趁機跑上去,飛快地咬下一塊肉吃。
豺狼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不時上去搶一口食物,你一口,我一口,填飽肚子。能力不行,膽子大的豺狼,不僅敢搶獅子的食物,還會搶鬣狗的食物,因此獲得一個“蹭飯大王”的稱號。
豺狼總能以這樣的方式搶到一些食物,但在猛獸嘴邊奪食豈是那么容易的?幸好豺狼短距離爆發(fā)力強,能夠達到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所以在短距離內(nèi),獅子很難抓到它。
成年的豺狼總是以夫妻為單位,對伴侶忠貞,一般不會更換伴侶。繁殖了后代之后,則以家庭為單位,一起生活一起覓食、活動。
豺狼的領(lǐng)地可達10.6平方公里,通常是“夫妻”倆共同守護,以糞便和尿液來標記領(lǐng)地范圍和界線。
因為豺狼體型不大,短距離奔跑速度快,也可以長時間遠距離奔跑,所以成年的豺狼很少會被捕獵,然而它們卻怕平頭哥。
平頭哥——蜜獾,是公認無所畏懼的動物,還有不少人認為它是最大膽的動物,無論面對的是多強大的動物都不怕。
豺狼如果遇到平頭哥,就會遭到平頭哥的無情驅(qū)趕。兩只豺曾無意闖入了一只平頭哥的地盤,被追著趕著跑了1公里遠,好不容易才擺脫了平頭哥的糾纏。唉,敢怒不敢反擊,跑為上策!
在動物界,豺狼的捕獵技能或許不夠出色,但卻有著出色的生存智慧。不管怎么說,有本事蹭到獅子、鬣狗的食物,也是一項本事。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