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老叟學琴

 

                    費秉勛

 

  打年輕時,我就和現(xiàn)實時務格格不入,在聰明的世人面前我純粹是一個傻子。我想離群索居而不得,只能在心里懷想古人,尤其懷想魏晉時候那些人;在魏晉時代的人中,又特別想慕嵇康。“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這種澹遠閑雅的精神意境,追慕得令人心疼。于是,我想學古琴,我以為這是接近古人的一條有效路徑。我從靈魂里發(fā)出來對古琴的向往。


我佩服您,嵇老先生!在“竹林七賢”中,性情最真的就是你,也數(shù)你最有骨氣。權要來拜見你,你照舊打你的鐵,連眼皮子都不抬一下。山濤推薦你當官,你立馬寫信跟他斷絕交情。你一生好彈琴,還寫了《琴賦》那樣的煌煌宏文。都說你彈的《廣陵散》是鬼教給你的,現(xiàn)在的人一般不信,但我信。因為那不是個一般的鬼,而是個雅鬼,雅鬼是不屑于與一般人交接的;再是有誰有你那等對鬼的寬和氣量呢?在風清月白的子夜里,這鬼是把頭拿在手里跟你對話的,而你說“形賅之間復何足計”,態(tài)度無比的坦然 ,所以鬼才把他的絕曲教給你??墒啦蝗菽悖R刑之前,你保持了一個高尚者的尊嚴,從容不迫地彈了你的《廣陵散》,喟嘆“《廣陵散》從此絕矣!”你離開這個世界時的風致,是多么的漂亮!其實《廣陵散》沒有絕,我最近買了兩張CD碟,上頭都有《廣陵散》琴曲。我想,此曲未絕有兩種可能,一是后人慕你的高風,創(chuàng)作了新曲而托名于你的《廣陵散》,這你應當理解吧;一是跟當初一樣,鬼又給后世琴家傳授了這曲絕響。如是后一種情況,這個琴家就絕不是個一般的彈琴人,他一定是一個獨立特行的人,不然雅鬼不會理睬他的。

三十多歲時,我就萌生了學琴的念頭。但古琴似乎和古人一樣難覓。古琴不是在作坊里批量生產(chǎn)的,而是凝結著斫琴家意匠的藝術作品。斫琴家都是高士,他們不是為著商業(yè)利益去斫琴的,像畫家畫一幅畫,雕塑家造一尊佛,完全是一種安頓心魂的藝術創(chuàng)作,因此無論古今,琴都是稀有的。所以幾十年中我苦求一琴而不得。我知道,一個人一心追求的東西到死都沒有得到,這是人生的常事。眼看著我已到了“夕陽紅”的年歲,仍然沒有與琴結緣的契機,我雖然深覺遺憾,卻不得不慢慢死了這條心。然而出我意料的是,當我已退休三年之后,天假我以緣,我得到一張好琴,這一年我是六十三歲。


我有一張古琴了,我終于可以學琴了,我可以與古人進行精神對話了。

在說我學琴之前,我先得為古琴正名。古人當然不說“古琴”而是叫“琴”, 現(xiàn)代人與古樂器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對古樂器已很生疏,覺得有一種文物的味道,因之才加一個“古”字。古琴是一種“陽春白雪”樂器,宋元以后,它已只為一些具有出世傾向的文人所染指,至近代操琴者益少,所以現(xiàn)代人大部分不知古琴為何種樂器。我常碰到許多人問:“古琴是不是古箏?”因為箏容易見到,人們便在想象中用古箏去取代古琴,但古琴畢竟不是古箏,而且兩者大異其趣。我這樣比喻它們的區(qū)別:古琴是在深閨中寫詩作畫的的薛濤、李清照;古箏是穿著流行服裝在大街上招搖的歌星。箏的弦較多(十三至二十五不等),每弦用一個“柱”支撐著,一根弦基本上只能彈出一個音來;琴只有七根弦而不用柱,有十三個徽,每弦上的每個徽位都能彈出泛音來,世上再沒有一種樂器是這樣的,而且右手只在一根弦上彈一下,左手便能移動出許多音來,這便為創(chuàng)造千匯萬狀的聲韻提供了獨有的條件。易傳說:“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這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北绕鸸~來,琴的七弦就是“易簡”。正如太極圖,陰陽互抱的兩條魚便囊括了宇宙萬有,而且顯示著萬事萬物間陰陽互轉、相依相對的哲理內涵,所以我稱太極圖為“宇宙魔圖”。琴也有它的魔勁,它只有七根弦,這種簡化反而為它的音聲帶來無窮無盡的豐富性。豐富常常是從簡括中取得的,這一點只有東方人才能體悟到。


我這樣談古樂器有些不知害臊,因為我的古樂器的知識也是貧乏的。譬如作為一個在大學中文系教古代文學的人,對古代詩文中經(jīng)常寫到的“瑟”、“筑”這兩種弦樂器就很不了然,最多知道瑟無徽而有柱,是二十五弦,連李義山寫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也給學生解釋不清。至于高漸離在易水邊為荊軻餞行時演奏的“筑”,僅知演奏時左手也按弦,但右手卻是持竹尺敲擊,故演奏筑稱為“擊筑”,光從右手看,有點像打揚琴。“瑟”“筑”這兩種樂器都已失傳,我當然沒有見過,所以對它們的認識至今不大清晰。

又回過頭來說琴。琴不特寓豐富于簡單之中,而且由這種特征便帶來了它通于幽玄的品質。琴的孤高雅潔,不但通俗浮滑之士無法同聲相應,而且無形之中拒斥了一般俗人聽者,他們不能進入琴的境界,覺得在琴中找不出他們所要的興味。琴與箏的雅俗高下也因此而分。箏韻清麗明凈,婉轉鏗鏘,常人皆能受其感染,所以它是通俗的俳優(yōu)之器,是彈給別人聽的,是娛人的;琴是一己抒發(fā)情志之器,一進入境界,則魂魄升騰于宇宙自然山水之詩境而不知有我,更遑論取悅他人,因此每每感動自然精靈、天地鬼神。瓠巴鼓琴,鳥舞魚躍;師涓鼓琴,四馬噓天;師曠鼓琴,玄鶴群集,延頸而鳴,舒翼而舞。古書中這些記載也許有些夸張,但這符合琴的深層品質。

在常人耳中,琴的聲音低微幽悶,不能過癮,這又是琴能斥俗之處。所以在這浮躁之世,琴越發(fā)與時睽違,只有能清心寡欲,精神靜虛的人,琴音才能入于耳中。表面聽來琴的音量不大,但若能會其妙境,則鶴鳴九皋,聲聞于天。古人中有個求嬰,琴音盡管低沉悠遠,他還嫌它太亮,要求學生彈琴時把指甲剪光只用肉彈,學生接受不了,他生氣地說:“你圖聲大何不去敲鼓!”


說到我的琴緣,我便想到一個人,這人叫董欣賓,是南京一位奇人,是畫家,也是哲學家。我們本不相識,1994年他托一位在南京攻讀碩士的陜西青年索要了我的《易卦新述》;四年之后,他又托人從南京帶給我一本他的40萬字的巨著《太陽的魔語——人類文化生態(tài)學導論》。他在來信中說:“七零年后,我便粘上了《易經(jīng)》,且好收天下異著,你那大著,先有內子手抄一本,而后復得真龍。陜上還有一李明忠,今世之斫琴老手,且于琴學善思研,有二位在,我自當入陜一樂?!笔芏壬袕哪暇┌选短柕哪дZ》帶給我的,就是李明忠。我們一見之后意氣相投,幾年后他送我一張親斫的琴,并時時指導我彈奏。而董欣賓先生終于未能游秦,近得消息,他已沉疴在身,臥床不起了。而不管到任何時候,董先生作為我的接緣人,我都是不會忘記的。

六十三歲,老牙已經(jīng)松動,頭發(fā)也已脫光,手指不免僵硬,還能學彈出情韻高妙的琴曲嗎?我堅信能!我五十歲學易,五十六歲學書,都能進入狀態(tài),我早把“人過三十不學藝”這句老話徹底拋到腦后去了。當然,拿來琴也有另一種玩賞法,陶淵明弄了一張“素琴”,連徽、弦也不全,而他和友朋聚會時卻帶了這張琴撫弄,他的高論是“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嵇康曾追游三年的道士孫登,彈的是“一弦琴”,我想也不會彈出多少旋律的。我還聽明忠先生說,董欣賓也畜有一張古琴,不是放置在琴幾上,而是放在床上枕邊,朝夕伸指繃幾聲。僅聽這幾聲,他就被帶入廣袤幽邈的宇宙中,半天才回到地上來。如此逐漸成癖,對琴入迷,一天也離不開了。孫登是神仙,陶淵明的境界也和神仙差不多,董欣賓是奇人,他們都參透了“大音希聲”的玄機;我究竟是俗人,不彈出宮商旋律來是不會滿足的。我于是開始學琴了。


學琴從識譜始。我記得《紅樓夢》的某一回寫到,當大觀園中諸人看到黛玉彈琴的琴譜時,都覺得像天書一樣,沒文化的王熙鳳就更感到琴譜古怪。說到“譜”,我就深感我們華夏祖先的聰明,七、八世紀時我國的樂譜、舞譜都已成熟,我國的工尺譜比西方的五線譜早三四百年,敦煌舞譜比西方最早成熟的西班牙舞譜早七八百年。我尤其佩服我國的琴譜。自唐人曹柔創(chuàng)制以來,至今用之。它只用一些漢字的胳膊腿在一起一裝配,就把彈奏過程中左右手如何配合,彈第幾弦,按第幾徽,左手用哪個指頭及如何按、綽、注、淌、豆,右手用哪個指頭及如何抹、挑、勾、剔、打,標示得清清楚。而其他的樂譜對古琴彈奏動作的指示則完全無能為力。曹柔發(fā)明的這種琴譜,后人稱作“減字譜”,我現(xiàn)在要學琴,就得先熟悉曹柔先生創(chuàng)制的這個辦法,即學會識琴譜。我覺得識琴譜并不難,不過是反復記憶和訓練而已,比學外語簡單得多了。


既是誠心學習,你就得老老實實當一個小學生。你不要以為當小學生是吃虧,其實是走一條捷徑,這在我老來的自學中是深有體會的。譬如學易,你得扎扎實實從記六十四卦卦畫開始;譬如學用電腦寫文章,你必須鐵著心掌握五筆字型輸入法;譬如練書法,你必須下功夫反復臨習古代名家碑帖。我這種經(jīng)驗是從二十多歲學二胡失敗的教訓中反著得出來的。這種教訓就是急于求成,不從基本功苦練,一開始就拉《江河水》、《二泉映月》這些不易演奏的名曲。必然的,許多難度大的地方過不了關,簡單的地方又容易流于油滑,所以拉來拉去,始終不能臻于原曲的妙境,越拉越覺得寡味,最后走到絕路,以失敗告終。從年輕時學二胡失敗和老年學諸藝的成功中,我得出一個結論:從一開始就沉下心從零做笨功課,是所有學藝成功的法竊。這次學琴,從簡單的泛音、散音的練習開始,我都是規(guī)規(guī)距距按譜進行的。我不憚枯躁,用足夠的時日依“簡字譜”彈練習曲。這種練習必須嚴格,就像電腦的盲打,用哪個指頭敲哪個鍵,絲毫不可茍且,不能圖一時方便。譜上是大指絕不能用中指或食指,譜上是“勾”絕不能“抹”。這樣就會日日有長進,由生而熟,由蹩腳而自如,由緊張而松弛。于是半個月練下來,我就能正規(guī)地彈《仙翁操》了,進而《秋風辭》,進而《關山月》。現(xiàn)在,我也能彈大部分的《平沙落雁》了。

能彈古琴了,我感到我作為一個萬物之靈的人的個體,又提升了一個境界。這種提升,與升官發(fā)財?shù)奶嵘怯斜举|區(qū)別的。有了錢有了官,社會地位迅速飚升,當然會帶來強烈的幸福感,但作為個體人的生命質量沒有變,而且由于權和錢的負作用,其生命質量還有可能沉降。所謂生命質量的提升,就是多了一種宇宙體味,這種體味是生命享受。我經(jīng)學易、學書,都獲取了這種體味和享受。這種提升和享受是依憑于一種自我救贖,別人是無法代勞的,身外的東西是幫不上忙的。李白、蘇東坡諸人常陶醉于享受清風明月,就是達到他們這種文化個體后的宇宙體味?!扒屣L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醉倒非人推”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所共適” 。以前我覺得這是一種阿Q式的自我安慰,現(xiàn)在想來也不完全是。當然,對清風明月,愚夫愚婦也會感覺到舒服,這是人的本能。但農(nóng)工漁樵憂于生計,一般很難到品味風月的份兒上;就是富賈高官之于清風明月,也不會升到李白蘇軾這個境界來,一來他們沒有這個閑情,他們就是有了空閑,也只能在酒店、舞廳、按摩房、高爾夫球場度過,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運轉規(guī)律所決定的;再則除了沒有“閑情”,他們還缺乏“逸致”。逸致是靠自我救贖獲取的,富賈高官沒進行過這項工作,或者說逸致是富賈高官的天敵,即使以前有過這種提升,一到成為富賈高官,便會被從逸致的天國拋到通俗的凡間。這時候縱然把他們安排到清風明月里,他們也會覺得情味寡淡,干脆叫司機開車回衙。


當然,琴再雅,也不能雅成了孤家寡人。

據(jù)古書中說,伯牙跟成連先生學琴,非常用心,但三年過去了,卻沒有學成名堂。成連先生的確是高師,他知道要把琴學好,不能只糾纏于指法技巧,更重要的還是琴外功夫。成連對伯牙說:我的老師方子春住在東海,他一定會使你的琴藝有一個飛躍。于是帶著伯牙一起到了東海邊上,說:“你就在這里等著,我坐船去迎老師?!彼蝗ナ畮滋觳灰娀貋怼2酪粋€人呆在海邊,精神寂寥,向前遠望,水天相接,渺無人跡,只聽到海水洶涌,群鳥悲號,于是援琴而歌,抒發(fā)感受。這時候成連才回到他的身邊。伯牙對琴突然有了質變的體悟,琴藝遂為天下之妙。我佩服古代為師者的循循善誘,引而不發(fā)。這種為師者以孔子為典型,我希望如今學校的研究生導師都能學會這一點。

說到伯牙,就會想到關于“知音”的問題。古之文人常嘆知音難覓,其實無論古今,知音是到處存在的,就看你能不能放下架子去跟他們溝通。感到知音難覓,只是自己得了“自閉癥”。

我通過學琴,對伯牙就有些反感。鍾子期一死,他竟然毀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這只能說明他的心胸狹隘或不自信。如果一種藝術弄到天下只有一個人能賞識,這種藝術的意義和價值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我相信伯牙的琴藝是不凡的,他彈琴,一定能有很多人聽得入迷,只不過鍾子期的欣賞水平特別高罷了。但鍾子期的水平再高,也不至于你下了那么大的功夫學琴,最后只能彈給他一個人聽。再說,彈琴主要是抒發(fā)自己的情志,主要是彈給自己聽的,鍾子期死了,聽不成了,難道你自己也不聽了嗎?伯牙這種表現(xiàn),反倒使我覺得他境界很低,似乎他彈琴就是為了贏得別人贊揚,說好話;說好話的人死了,他彈琴的動力也完全沒有了。這種人,太叫人失望了!比較起來,晉朝的阮瞻就叫人覺得可愛。阮瞻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的孫子。他的琴彈得很好,許多人都愛聽他彈,他不問老幼貴賤都不拒絕,誰愛聽都來。彈到忘情,竟至不吃不喝,自旦達夜。時人稱賞他恬澹,“不可榮辱”。琴雖是高雅樂器,但琴家不可自視不凡,孤芳自賞。其實就是當今浮華之世,向往古琴者仍然不少,從同氣相求來說,這些人我就可引為知音。在古城西安就不乏這類雅士,而且年輕人居多。去年我們搞過兩次雅集,共五六個人,有老有小,都是文化人,皆好飲茶,其中一人三十來歲,有飲茶著述,演示茶道,群賢邊品茗邊閑聊。座中即有琴家鼓琴,有人吹簫伴奏。又三人有養(yǎng)蘭之好,談起蘭經(jīng),興致無窮。琴家二人,一人兼種蘭,又一人為畫家,收藏古琴多張。我參與這種雅集,既長了見識,也覺通體雅了起來。座中尚不是琴家的人,都表達了要學古琴的愿望。我覺得這五六個人,都可引為知音,可見知音并不難覓。


    我現(xiàn)在完全是一個自由身了,每天除了讀點舊書,就是寫字彈琴。最近我寫了首七絕自況詩:

 

      老歲生涯書與琴,

      蒼黃世態(tài)總渾淪。

      簞瓢可滿胸生趣,

      弦上風濤紙上云。

 

雖一簞食,一瓢飲,卻無餓飯之虞了,不會有五柳先生那種“簞瓢屢空”的凄惶了。飯吃飽了于感念時世清明之余,便寫字彈琴,自得其樂,小樓一統(tǒng)使我麻木到有了滿足感,所以我命名我的齋號為“陋齋安樂窩”。外部世界姹紫嫣紅瞬息萬變,在我的眼中只是一渾沌的太極而已。

雖說彈琴是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卻不隨隨便便就彈了起來。琴不是侍女,不能任意役使。我覺得它是古圣古賢,要恭謹對之;又覺得它是戀人,絕不能褻瀆。自從琴進了我屋,我就很講整潔了。地板擦得很凈,幾案上不再有灰塵,書籍放得整整齊齊,寫字的筆洗中保持著清水。遇到以下的情況我絕不彈琴:天氣陰沉晦暗;有狂風或雷雨;發(fā)生了沙塵暴;屋外有犬吠或熱鬧聲?!熬乓灰弧?、英美聯(lián)軍炸伊拉克,我都停止彈琴。除了類似情況,只要心境閑適,都可以彈琴。當然有以下境況,彈琴則是最理想的:春雨初晴,臨窗可見終南,云靄在南山間流動;風靜無云,一彎秋月灑著清暉,萬籟闃寂,我心適然;麗日照著綠樹,婆娑的樹影在南窗搖曳。這時候,我剛讀過陶詩或《世說新語》,或用小楷寫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或才修完莊生的“坐忘”,我洗了手,便可以正襟坐于琴幾前彈琴了。


什么是神仙?全身心入了這種境界就是神仙,有了超塵的體驗就是神仙。得了琴的接引,我現(xiàn)在就是神仙。雖然我勉強彈成的只是幾支簡單的琴曲,雖然我離登堂入室還差著十萬八千里,但我相信我已是神仙了。氣功家標榜的那種與宇宙融為一體的狀態(tài),通過彈琴完全可以取得,只不過氣功走的是更為抽象的路徑,彈琴則是通過音聲的妙味而引導精神游于太虛的。我像庖丁解牛那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一種太古之音就在天地間低昂,我常常驚詫,這是我彈出來的嗎?從我指下怎么可能流出這樣的美情妙韻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十大古琴名曲欣賞
非遺|高山流水覓知音 古琴知識知多少
中國古琴文化
古琴文化綜述
古琴藝術
古琴藝術知識200問(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