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里巎巎(1295—1345)生于元成宗元貞元年,卒于順帝至正五年,字子山,號正齋、恕叟。 西域康里人,屬色目人,為哈薩克族,謚文忠。 在明初所修的元史卷143中有《巎巎傳》云: “巎巎,字子山,康里氏。 父不忽木,自有傳。 祖燕真,事世祖,從征有功。 ”
康里巎巎的楷書多取法鍾繇、虞世南,而隸書多取曹喜、蔡邕之勢,而對于后世認為其成就最大的章草,則是直接取法于同時代的趙孟頫。 康里巎巎在18歲的時候結(jié)識了當時的書壇盟主趙孟頫,兩人的忘年之交是康里巎巎書法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康里巎巎在趙孟頫的點撥下對書法有了更高的認識,但這其實更加地讓康里巎巎堅信了書法的學習要從源頭“二王”開始,而不是對趙氏書風的亦步亦趨。 師承“二王”,康里巎巎更多取法“小王”王獻之的用筆,旁及宋代書畫鑒藏家米芾的筆法,最終形成自己的風貌,這也是康里巎巎能在當時書壇獨樹一幟的重要原因。
橫屏觀賞
橫屏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