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鄒根生丨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壹心理專欄作者
去年十二月的一天晚上,將近12點鐘,我打開手機里的收音機,不經(jīng)意間聽到了來自中央臺的“千里共良宵”節(jié)目。女主持人有磁性的聲音令人非常舒服;再聽下去,感性柔和的聲音里又透露著思考與智慧,那晚就一直聽了下去。在節(jié)目快結束時,得知這位主持人叫青音,青色的青,不帶“氵”,音樂的音。
那是我第一次得知她,卻也深深地記住了她。后來關注了她的微信公眾號,還得知她是國內(nèi)少有的主持人兼心理治療師。
一 “雞湯”、成功學及積極心理學
今天我寫這篇文章的最初想法,便是來自那晚的聆聽。在那次節(jié)目中,青音說:“越來越多的人反感‘心靈雞湯’這個詞,我不知道,雞湯招惹誰了?”是的,難道我們的心靈不再需要給我們滋養(yǎng)的真正的雞湯了么?
現(xiàn)在,如果你打開新媒體,你會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些人聲稱自己的作品“不是雞湯”,似乎一被貼上雞湯的標簽,就多么掉價似的。甚至有人開始明確地以“反雞湯”自我命名。有一次我甚至看到當代哲學家周國平先生也聲明自己的作品不是雞湯——在我看來,這其實并不十分必要。
如果說“雞湯”是代表給人類精神以滋養(yǎng)的思想、故事或讀物,那么,我覺得這是一種贊譽。曾幾何時,被冠以“心靈雞湯”一類的小冊子是流行的,我家里就有一套——從中我獲益頗多。但不知從何時起,也許是由于雞湯越來越變味,“假雞湯”泛濫,并且貽害了一些人(的思想),比如青音在那次節(jié)目中提到的《如何搞定你的男人》之類。于是人們視雞湯為雞肋,棄之而唯恐不及了。
不過我首先想到的不止于此。為什么一陣風似地掀起雞湯熱,又很快產(chǎn)生對它的厭倦?難道我們就不能好好地喝一些真正的雞湯么?難道我們不能多一些獨立的思考、細心的辨別和審慎的評論么?
雞湯的“命運”令人想起了成功學。曾幾何時,成功學在國人中也是大行其道,后來一些人搞這方面的培訓或者出版相關書籍,也因此鼓了自己的腰包,再后來,成功學開始受冷落,以至于不少人要將自己的學說與成功學劃清界限了。
然而,成功學真的應該棄之不學嗎?在我看來,問題在于你學的是真成功學,還是一套騙人的“成功學”?當卡耐基、拿破侖·希爾——我認為他們是成功學的鼻祖——等人的書幾乎影響了整個世界時,你還能固步自封,將真正的成功之道拒之門外嗎?
就連植根于嚴謹?shù)膶嵶C研究的積極心理學,也曾在幾年前掀起了一股風潮。清華大學于2014年還成立了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這股浪潮仍在繼續(xù)。但我略有些擔心的是,我們(尤其是心理學人)能否從中認真學習一些東西,而不是一窩蜂地追這個浪潮,然后很快就熱情冷卻,以至于銷聲匿跡了。
二 三則著名的“雞湯故事”現(xiàn)在回到“雞湯”上來。據(jù)了解,“心靈雞湯”這個說法,來源于1993年由美國的杰克·坎菲爾和馬克·漢森一起出版的《心靈雞湯》系列,書中都是一個個小故事(其中大多數(shù)為虛構);所有的文章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通過幾個小故事試圖得出一個人生感悟和道理,把情緒上的負能量轉(zhuǎn)換成正能量。
然而有批評者說:“在學會了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后,我逐漸發(fā)現(xiàn),心靈雞湯是有毒的,它暫時麻醉了你,讓你感到舒適,而它讓人感到舒適的原因在于并不是它真的幫你解決了當下的問題,而是巧妙的讓你質(zhì)疑問題存在的必要性,從而誘導你改變和否認現(xiàn)在的問題?!保ㄕZ自《心靈雞湯的毒性》一文)
這樣的說法能不能成立呢?
這里有三則著名的“雞湯故事”,略加以剖析:
故事一:一碗面的故事那晚,女孩跟媽媽吵架后,一毛錢也沒帶就只身往外跑。走著走著,走到了面攤,很想吃!可是,她沒帶錢!面攤老板見女孩站著遲遲未離開,便問她:“孩子,你想吃面嗎?”女孩不好意思的告訴面攤老板說:“我沒有帶錢?!?/span>
可是,面攤老板熱心的煮了碗云吞面請女孩吃:
“我看你餓了,這碗面我不收你的錢,你吃吧!”
女孩說:“謝謝。”
女孩吃了幾口面,竟然感動得掉下眼淚來。
老板說:“孩子,你怎么啦?”
女孩說:“我沒有想到一個陌生人,可以對我那么好,愿意煮面給我吃;可是,我跟媽媽吵了架,媽媽竟然把我趕出來,還叫我別再回去!一個陌生人都可以對我這么好,而媽媽竟然對我這么絕情!嗚……”
老板委婉的告訴女孩:“我只不過煮一碗面給你吃,你就那么的感激;而你的媽媽已經(jīng)煮了十多年的飯菜給你吃,你卻不會感激她!”
女孩聽了老板的話后,整個人愣住了!她想:“陌生人的一碗面,我都那么感激,而媽媽辛苦地養(yǎng)我,長年累月的煮飯炒菜給我吃,我怎么就沒有感激她呢?而且,只為了小事,我就和媽媽大吵一架?!?/span>
匆匆吃完面,女孩鼓起勇氣,很想回家向媽媽道歉。當女孩走到臨家的巷口時,看到疲憊、著急的母親已在四處張望,看到女孩時,媽媽就先開口:
“孩子,你去哪兒啦?你知道我多擔心你嗎?餓了沒有?飯菜已經(jīng)煮好了,快進屋子里吃吧!”
此時,女孩的眼淚,又不爭氣的掉了下來!
“媽媽,對不起。”女孩說。
父母施于我們的恩情不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很多時候我們視而不見,卻會對別人給予的小恩惠感激不盡。
【點評】
這是一則很經(jīng)典的雞湯故事。當我在四五年前第一次聽到它時,我的內(nèi)心是觸動了的。直到今天,我一點也不懷疑它給我們每個人、每個生活在親人的關懷中的人的巨大啟示。是的,既然是故事,就有真實的,也有虛構的,這則故事虛構的色彩是容易看出的。但是,寫故事的人把它編得那么好,不僅是因為靈感,也由于對人心的深刻洞察。
故事二:一個男孩和一棵樹的故事
文: 瑞喬·M·約翰丨翻譯:加法
有一棵蘋果樹。有一個小男孩每天都喜歡來跟蘋果樹玩。他上樹摘蘋果吃,在樹蔭下打盹,他愛這顆蘋果樹,蘋果樹也愛他。
時光飛快的過去。小男孩變成了大男孩。他不再跟蘋果樹玩了。一天,男孩回到蘋果樹身旁,他看起來很難過。
“來跟我玩一會吧?!碧O果樹對他說。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想爬樹了,我需要玩具,我需要錢買玩具?!毙∧泻⒄f。
“對不起,我沒有錢。不過,你可以把我所有的蘋果摘下來拿去賣錢?!碧O果樹回答他。
小男孩打起精神來,它把所有的蘋果摘光了,然后快樂地離去。
摘了蘋果后,小男孩再沒有來看過蘋果樹,直到他長成一個男人。有一天,他回到蘋果樹這里。
“來跟我玩一會吧。”蘋果樹對他說。
“我沒有時間玩,我要工作來養(yǎng)活我的家庭。我們需要一所房子安身,你能幫助我嗎?”男人說。
“對不起,我沒有房子。不過,你可以砍掉我所有的樹枝拿去蓋房子。”蘋果樹回答說。
男人打起精神來,他砍掉了所有的樹枝,然后快樂地離去。
看到男人快樂,蘋果樹也非??鞓罚贿^男人砍了樹枝以后再也沒有來看過蘋果樹。蘋果樹又孤零零了,它很傷心。
一個炎熱的夏日,男人回到蘋果樹這里。蘋果樹高興極了。
“來跟我玩一會吧?!碧O果樹對他說。
“我一天比一天年紀大,我想去航海,讓自己放松下來。你能給我一條船嗎?”男人問。
“用我的樹干去做條船吧。你就可以航行到很遠的地方,你會快樂的。”
于是,男人砍了樹干做了條船,他真的去航海了,并且很長時間沒有回來。
很多年以后,男人終于回來了。
“對不起,孩子,”蘋果樹說,“我沒有什么可以給你的了,沒有蘋果給你吃。”
“沒關系,我牙齒都掉光了,不能咬蘋果了?!蹦腥苏f。
“我也沒有樹干給你爬?!碧O果樹說。
“沒關系。我太老了,爬不動樹了?!蹦腥苏f。
“我真的沒有什么可以給你,只有我快要枯死的樹根?!碧O果樹流著眼淚說。
“我并不需要什么,只要有個地方能坐下來休息一下,經(jīng)過這么多年,我太累了!”男人回答。
“那好!老樹根是最適合歇息的地方了,過來跟我坐一會兒吧?!碧O果樹高興地說,含著眼淚,對男人微笑著。
這個故事送給每個孩子。蘋果樹就像我們的父母。
當我們年幼的時候,我們喜歡跟爸爸媽媽一起玩。等我們長大了,我們就離開父母。只有當我們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煩的時候才回到他們身邊。無論怎樣,父母都一直在那里,盡一切所能提供給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只為我們快樂。
你也許覺得故事里的小男孩對蘋果樹很殘忍。然而,我們中的幾乎每個人正是那樣對待我們的父母的。不是嗎?
愛你的爸爸媽媽吧,從這一刻開始。
【點評】
這是一個更加感人的雞湯故事!我也是大約四五年前第一次讀到它。我記得那時城市的公交車上都曾放映過這個短片。剛才當我再次把它細細讀一遍時,我不禁有些心酸。這當然是一個虛擬的故事,然而,它足以打動每一個游子的心。
雖然我們不一定像故事中的男孩(男人)那樣,不斷地向父母索取,然而,愛父母卻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永遠難以把對父母的愛表現(xiàn)得完美?!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詩句與瑞喬·M·約翰的這則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
故事三:富翁和漁夫的故事
富翁在海邊度假,遇到一個漁夫。
富翁說,我告訴你如何成為富翁。
漁夫說,洗耳恭聽。
富翁說,首先,你需要借錢買條船出海打魚,賺了錢雇幾個幫手增加產(chǎn)量,這樣才能增加利潤。
那之后呢?漁夫問。
之后你可以買條大船,打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
再之后呢?漁夫問。
再買幾條船,搞一個捕撈公司,再投資一家水產(chǎn)品加工廠。
然后呢?
然后把公司上市,用圈來的錢再去投資房地產(chǎn),如此一來,你就會和我一樣,成為億萬富翁了。
成為億萬富翁之后呢?漁夫好像對這一結果沒有足夠的認識。
富翁略加思考說,成為億萬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樣到海濱度假,曬曬太陽,釣釣魚,享受生活了。
噢,原來如此。漁夫似有所悟地說,那你不認為,我現(xiàn)在的生活就是你說的那些過程的結果嗎?
【點評】
這是一則曾被人詬病的雞湯故事,雖然它的流傳范圍也很廣。在豆瓣網(wǎng)上,有一篇題為《心靈雞湯的毒性》的文章,就抨擊過這個故事的不合理性、不合邏輯性。文中說:“富人想幫漁夫的問題是什么?是財務自由后帶來的生活自由。而雞湯里卻偷換了概念,把財務自由替換成了曬太陽?!币虼耍闹袧O夫的“推理過程像漁網(wǎng)一樣漏洞百出。”因為“生活層級完全不同,漁夫的問題根本就沒有解決?!弊髡哒f,如果把這個故事繼續(xù)寫下去,會出現(xiàn)什么事情?漁夫每天還是只能辛苦地去打魚,打完魚還是只能在沙灘上曬太陽,而富人不同,他今天曬太陽,明天可以去騎馬射箭,后天可以度假旅游,總之只要自己高興,想干嘛就干嘛。
不過,也有不同的意見。反對者說:“關于這篇漁夫和富翁的故事,其實它是在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當?shù)貜V為流傳的一則小故事罷了,用來體現(xiàn)的是里約熱內(nèi)盧人的生活觀念和價值取向,具體點就是表明他們悠閑隨性、活在當下的生活方式。 ”這位反對者還對此文屬于雞湯文系列表示懷疑。他說:至少在我的印象里,“心靈雞湯”的很多故事,指的是真正美國心靈雞湯文章系列,在我小的時候給我了很多啟發(fā)。它們也許不是人生最正確的答案,但是至少提供了一種思路。
問題是,這個故事本身有沒有它的積極意義呢?故事編寫者的初衷是什么呢?讀了這個故事的人,真的會從此不再奮斗嗎?
是的,漁夫的悠閑、自由與富翁的自由自在確實不同,一個是“苦”中作樂,甘于清苦,知足長樂;一個是財務自由之后的快樂,是經(jīng)歷了商海打拼并取得了世俗的成功之后的滿足感。
然而,我認為故事本身仍有它的積極意義。這個積極意義就在于:幸福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你長得美還是丑,貧窮還是富有,順利還是不順,處于社會那個階層,你都有獲得幸福、活得幸福的權利和自由。即使你身處絕境,你仍然沒有喪失活得幸福的機會。沒有人可以剝奪你幸福的權利,除了你自己。
三 心靈雞湯與童話
對于雞湯的反感,大概還有另一種原因,即認為它只是一些脫離實際的“美好”思想,是沒有什么實際效用的。關于此,筆者有不同的看法。
事實上,我從來不認為心靈雞湯有什么不好,它是那么溫暖、勵志,還常常很有趣。現(xiàn)在很多人詆毀“心靈雞湯”,實際上這不是心靈雞湯的問題,而看你怎么去理解心靈雞湯味的故事。這就如同讀童話一樣,童話就是童話,它不同于現(xiàn)實,但它自有它的價值。你能想象一個大家都認為童話是騙人的東西的社會是什么樣子嗎?
責任編輯:小二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