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整理自自然靜觀群聊信息)
老張講道之——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意思是大道就是自然。
這個自然,不是指自然界。不是指某一自然物,當然它包括了自然事物在內。
自然,還指的是天然之意,即本來如此,天生如是等含義。
我們中國的自然,跟國外的自然是不同的概念。
比如自然而然、一切都是自然的就是中國人表達實相的語言方式。
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說的是:人就是地,地就是天,天就是道,道就是自然。
人、地、天,都是自然,都脫離不了作為自然的特性。這就是道。
因此,我們常說的天道,就是指自然之道。
自然,包含了有形和無形兩部分。
形而生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無形的稱為道,有形的稱為器。
因此,大道無形,不是指某一具體事物。
如五蘊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就不是指具體的色和空,而是站在大道的角度上來看,五蘊,色,空都是相,是有形的,故此列為器的范疇。
而大道,超越于有形之外,所以無法言說。
就如自然,包括了有形和無形,不是有形也不是無形。因此,自然即道。
我們的心,有動靜二態(tài)。動態(tài)有形,靜態(tài)無相。所以,心本身就超越了動靜,就是道。
只要我們體會到了,就稱之為悟道。離開動靜兩邊,走中道,就是行道。
這個老張講道的課題,說了致虛極,守靜篤,就是虛靜。這說的是道體。
而萬物并作是動態(tài),則是大道之用。大道,包含了體用兩個方面。
我們只知其用不知其體,所以要通過練習自然靜觀,契入虛靜狀態(tài),與道體合一來達到悟道的目的。
當然,悟道還有其他的機緣。因為大道無處不在,百姓日用而不知。
我們很可能在某種特殊機緣下領悟大道。
但,這種沒有經過靜修而悟道的可能性不大,歷來都是鳳毛麟角。
所以,練習自然靜觀是悟道的一條捷徑。
只有悟道之人,才可以說是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才可以活的瀟瀟灑灑,自由自在。
而其他一切有為的方法,企圖活出逍遙自在,那還是夢中做夢。
你看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想改變自己。
自己改變自己?那怎么可能?
改變了,還是自己嗎?
如果還是自己,改變自己干嘛?
改變了,如果不再是自己,你愿意改變嗎?
不懂自己的人,才會想改變自己。自己不需要改變,隨緣生活工作就行。
自己不需要改變,那么,也不應當改變別人。想改變別人的,就是不懂別人。
所謂知己者明,知人者智。想改變別人的,就是不智。
你真明白別人,才會真正做到隨順。從而與人世間圓融相處。
不懂天地的人,總想改天換地。
人們以為人類憑靠大腦的聰明才智,就可以為所欲為。
卻不知大腦之所以有聰明才智,是因為大道的作用。依然是在大道規(guī)則范圍之內,豈容你為所欲為!
想改天換地,必然遭受天地規(guī)則的懲罰。
不懂自然的人,想改變自然。
自己的天然,就是自性,就是自然。改變自然,是出于欲望,想要從自然規(guī)則中獨立出來。
那是因為自己不懂自己本自然,自己本來就是道。
想要獨立于自然之外,要超自然,就只是妄想。于是背道而馳。
領悟自然大道吧,回到自己的本來,歸根復命,返璞歸真,與道合一,那是大自在。
此外的一切,都是走向煩惱的途徑。
道法自然,自然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