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是我們從農(nóng)村抽調(diào)進廠的四十周年紀念日,十年前在我們進廠三十周年時我們車間的幾十個工友團聚在一起搞了次慶祝活動。我們這幾十個工友雖然大多不是同班甚至同校的同學,但都是老三屆的知青,又是在工廠并肩工作過幾十年的同事,早已成為親如手足的兄弟姐妹了。 雖然當時有的人已經(jīng)提前退休,有的早已調(diào)離車間,但是大家仍然全部趕到,歡歌笑語熱鬧了一天。
大名鼎鼎的老三屆,其實是指1966年至1968年畢業(yè)的高中生和初中生,六個年級的統(tǒng)稱。像我這樣的68屆的初中生,是這六屆當中的老么。正值十三、四歲的花季,老人家一張大字報結(jié)束了我們不足一年的課堂教育。68年底,又是老人家到農(nóng)村去,大有作為的號召,68屆小初中生高唱著“毛主席的戰(zhàn)士最聽黨的話,打起背包就出發(fā)......”,隨著上幾屆大哥大姐滿懷豪情的奔向廣闊天地。那時大部分同學剛剛16歲,我們班還有兩個同學未滿15歲,就象一群羽毛未豐的小鳥張開翅膀撲向了大自然。
多少年過去了,為了工作或生計,這群鳥兒在時代的浪潮里與風起云涌搏擊,在各自活動的區(qū)域覓食、筑窩、哺育幼鳥。因為機遇及機會加之個人的能力不同,有的高升,有的提前內(nèi)退,有的黃英年早逝......
自己一直自我感覺良好,可是隨著漸次傳來的工友退休甚至病逝的消息,看到帶著孫輩曬太陽的同齡人,使我感到老三屆真的老了。這個長身體時遇上自然災(zāi)害、長知識時遇上文革、養(yǎng)家糊口時遇上下崗失業(yè),與共和國同磨難的特殊群體,到了快要謝幕的時候了。
雖然我們老三屆的一生有許多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體會的五味人生,雖然我們有太多的遺憾與不如意,雖然現(xiàn)在的年輕人無法理解過去的歷史包括我們老三屆過去的一切,但是,我們這個群體是心靈相通的,有著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老三屆情義、知青情結(jié)。
在我們共和國最為特殊的歷史時期,老三屆們付出了全部的青春!在上一代歷史與下一代歷史之間我們是無可取代的過渡者,承上啟下,老三屆連接著兩代人的生命鏈。這些足以讓我們欣慰和驕傲!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們這批退休的工友,好多都隨兒女而去,如今分散在天南海北。十年前曾有人提出進廠四十年紀念日再相聚,看來是難以實現(xiàn)了,令我有些遺憾!
老三屆正在老去,但是我相信老三屆的精神不會老去。烙在老三屆身上的歷史烙印及與中國歷史膠粘在一起的命運,將不可避免的影響到老三屆的后代們。老三屆身上那股自強不息,敢于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將在我們的后代身上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