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篩查是早期發(fā)現(xiàn)癌癥和癌前病變的重要途徑,通過對癌癥的篩查,能夠提前發(fā)現(xiàn)疾病,盡早進行治療提高生存率。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常見癌癥的篩查方法。
一般體檢和健康咨詢
(20歲以上定期進行)
一般體驗:甲狀腺,口腔,皮膚,睪丸/卵巢,全身淋巴結。
健康咨詢:吸煙史,陽光暴曬史,飲食和營養(yǎng),性行為,職業(yè)環(huán)境。
篩查方法
乳房x線,每次攝2個體位頭足軸CC和側斜位MLO。
40~44年齡段:可根據(jù)自身意愿開始做篩查;
44~54年齡段:每年保證做一次篩查;
54歲以上年齡段:每2年一次,也可根據(jù)自身意愿選擇一年一次。
以下高風險者保證每年一次篩查。
胸部有過放療史;
曾患乳腺導管小葉的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乳腺小葉原位癌;
BRCA1/BRCA2基因突變。
篩查方法
① 低劑量螺旋CT:是目前診斷肺癌的重要手段。能有效的發(fā)現(xiàn)早期肺癌。
② 胸部X線的檢查。
③ 痰細胞學檢查。
以下為高危人群篩查
年齡在55-74歲之間,且累計吸煙量每年大于30包的,包括戒煙的時間少于15年。
年齡大于等于50歲,且累計吸煙量每年大于20包,同時至少還有一個吸二手煙以外的風險因素。
篩查方法
① 超聲檢查:超聲顯像是肝癌最常用的定位及定性診斷方法,對于早期肝癌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② 甲胎蛋白(AFP):AFP可用于肝癌的早期檢查,AFP及其特異質體仍是肝細胞癌診斷中最有價值的腫瘤標志物。
(45-55歲為高發(fā),死亡高峰年齡在55-65歲之間,因為40-45應根據(jù)個人意愿做健康檢查,45歲之后應每年都需進行檢查。)
以下為高危人群篩查
有肝臟疾病的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長期進食霉變污染食物(含黃曲霉素)、含亞硝酸鹽食物的人。
有肝癌家族史,遺傳史的人。
50歲起,以下7項選1項
① 每10年1次結腸鏡;
② 每5年1次軟乙狀結腸鏡篩查;
③ 每5年1次雙對比鋇劑灌腸;
④ 每5年1次CT結腸成像(虛擬結腸鏡檢查);
⑤ 每年1次愈創(chuàng)木脂糞便潛血檢測(FOBT);
⑥ 每年1次糞便免疫化學試驗(FIT);
⑦ 每3年左右1次糞便DNA(sDNA)。
②-⑦結果異常,需要再行結腸鏡檢查。如果不愿意選擇侵入性操作,⑤⑥⑦是首選。
以下高危人群要進行更高強度的隨訪,包括結腸鏡檢、頻繁更早啟動篩查。
腺瘤性息肉史;
CRC治愈性切除史;
一級親屬CRC或結直腸乳腺癌家族史;
持續(xù)炎癥性腸病;
已知或懷疑存在遺傳性綜合征。
篩查方法
巴氏試驗、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檢測。
21~29年齡段:每3年一次巴氏試驗;
30~65年齡段:每5年一次巴氏試驗+HPV檢測,或每3年一次巴氏試驗;
65歲以上年齡段:停止篩查(不包括過去20年曾經(jīng)患嚴重的宮頸癌或癌前病變除外)。
如下高位因素,需要提高篩查頻率
乙烯雌酚接觸史;
性生活過早,早孕早產(chǎn);
艾滋病毒感染;
免疫力低下。
風險因素
長期服用雌激素或他莫西芬;
絕經(jīng)晚;
未育不孕不排卵;
肥胖;
糖尿??;
高血壓。
發(fā)病早期典型癥狀——陰道異常出血
月經(jīng)量突然增多;
經(jīng)期延長;
經(jīng)期結束后又突然出血;
絕經(jīng)后月經(jīng)來潮。
35歲及以上,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家族或可疑基因突變者,每年一次子宮內(nèi)膜活檢。
與醫(yī)生商量后,評估風險和獲益,自愿選擇血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直腸檢查(DRE)。
50歲起,檢測PDS≥2.5ng/ml,每年重復一次;<2.5ng/ml可每兩年一次。
如果父親、兄弟有一個或以上在65歲前診斷出前列腺癌,需要提前到45歲啟動篩查,如父親和兄弟在45歲發(fā)病,需要40歲啟動篩查。
來源:放療前沿微信公眾號,已獲授權轉載